广西博白芒编编出民族工艺新时尚

04.12.2014  12:04
【核心提示】 博白,有着一个响当当的名号——“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据考证,早在宋代,博白的民间编织工艺就已闻名。1979年秋,来自博白的两套精美芒编工艺品在广交会上大放异彩,引来外商一片赞叹和大量订货,从此博白芒编工艺品在国内外声名鹊起。

 

 精致的芒编工艺精饰品


  博白,有着一个响当当的名号——“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据考证,早在宋代,博白的民间编织工艺就已闻名。1979年秋,来自博白的两套精美芒编工艺品在广交会上大放异彩,引来外商一片赞叹和大量订货,从此博白芒编工艺品在国内外声名鹊起。博白编织工艺品以质优、价廉、形美、环保等特点成为国内外客商的抢手货,90% 以上的产品出口海外,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共6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芒编产业已发展成博白的支柱产业之一,博白也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编织工艺品出口基地。11月20日,《美丽玉林行》栏目组来到博白县东城工业园区,在已经取得“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芒竹藤编特业产业培训基地”、“广西博白县旅游商品基地”等荣誉的广西博白县新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采访。

  3万多品种芒编工艺美名远扬

  我们从玉林出发,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来到了位于博白县城兴隆东路东城工业园区。走进博白县新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芒编产品展示厅,3万多件展品让人亲身感受到了什么是编织工艺产品的世界。用芦簊心、单竹、青皮竹、湿竹、黄泥竹、山藤、鸡藤、白藤、沙木、水彬木、三菱草、椰子壳、巴蕉绳、浮萍、杨柳枝、铁线、毛沙、滚珠等等原料,经过心灵手巧的手工艺人编织,生产出数万种独具风格,琳琅满目的工艺品,摆满了上千平方米的展示厅,而造型各异的编织品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漂亮。

  展厅里,每一件精致的芒编工艺品都让人眼前一亮,有编织成飞禽走兽的形状,威猛的老虎,神气的狮子,轻盈的长颈鹿,多情的相思鸟,报春的燕子……一个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还有各种各样形态各异以金属为主体,天然原材料混编的家居产品,这些产品既可广泛用于家庭、办公、商业场地、会议展厅、宾馆酒店等场所的摆设,也有礼品包装配套和传统节日使用的最佳用品。

  “我们公司芒编产品最大的优点就是绿色环保,防虫、防霉。”博白新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莫承振介绍道,他们的编织工艺品生产历史悠久,原以家庭作坊式编织自给自足生活用品,以及动物形象制作玩具为主,后来通过创办乡镇企业,编织品逐渐进入市场。经过发展,目前产品系列有家居装饰日用品、办公装饰用品、宾馆酒店装饰用品、旅游用品、节日包装用品及其他手工工艺品。产品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莫承振说,20世纪80年代后期,博白的企业家直接把编织工艺样品带到广州商品交易会,与外商洽谈订货,产品远销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跃成为全国编织工艺品出口收入最高的县。博白的芒编工艺品不断推出新品,到现在,出口的花样品种达3000多种,深受外商的欢迎。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曾给博白的芒编授予“特别出口商品”称号,香港长席有限公司赠给刻有“品质超群”字样的金杯一樽。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曾派出摄影队拍摄《博白芒编》专题,在国际博览会、广州交易会等国际贸易场所上播放。

  如今,博白芒编的内涵已发生巨大变化,成为博白编织业的一个代名词。全县编织企业近400家。而我们探访的博白新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芒编产品展示厅,将成为集销售、展览、采购为一体的编织展销城。

  四代人执着传承民族编织工艺

  博白新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的芒编产品展示厅是广西一流的编织工艺品展贸城,也是广西编织工艺美术大师莫承振传承祖宗编织工艺,四代传人不断开发创新,让编织工艺品走出国门赚取外汇的一个展示窗口。

  莫承振说,第一代传人就是他的祖父莫异超,从1908年开始跟随父亲编织竹火笼、竹编谷箩、竹编粪箕、竹编菜果篮等竹编工艺品,供自己家用。到了他的父亲莫桂才,在传承家用竹编工艺品的同时,于1936年开发了竹编手提箱、竹编猪腰笼等竹编工艺品在博白县及周边集市北海市、 南宁 市售卖。

  莫承振从小跟父亲学习竹编工艺技术,1972年,他家祖传制作的竹编提箱参加广州交易会,成为广西区、博白县外贸公司第一个获得出口的编织工艺品,远销欧美、日韩、中东及港台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0年,他成立了自己的莫屋编织厂;1990年更名为“广西博白县民族编织工艺厂”;1997年,他的工艺厂荣获自营出口贸易资格;2002年以来,荣获国家授予的产品专利权31个,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申请注册了“桂博·MBC”、“振强·MOZ”、“美博艺·MBCO”商标,2013年“桂博·MBC”荣获广西著名商标;2004年,荣获“世界零售排名第一”的沃尔玛公司绿色供应商资格;2007年,他荣获广西首位编织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在四代传承人中,莫承振的故事最精彩。他不仅继承了编织工艺的技术,而且开创了编织工艺新天地。尤其是更名后把原来单一的竹编生产发展到竹、芒、藤、草、麻、木等天然植物及钢、铁等五金材料的手工编织工艺产品,使得产品远销国外。2005年,他的企业获得世界同行业零售排名第九。在首届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展评会上,莫承振亲手编织的作品“八桂宫灯”和“龙舟赛灯”分别荣获金奖和优秀奖。在2006博白客家 文化 节迎宾彩门上,由他们公司专门搭建的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双龙门”,总造价26.8万元,由3980片编织塑料藤、68个工人花了20天才编织出来。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该“巨龙”用编织塑料藤编织而成属于目前世界上最长最大的“编织工艺龙”。

  让民族编织工艺永远绽放光彩

  从1979年秋天两套精美的博白芒编工艺品在广交会上大放异彩,到带着东方情调叩开了北美市场的大门,莫承振几乎经过所有精彩的历程。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莫承振这些广西民间编织业优秀代表的带领下,博白的编织工艺品种已由过去单一的竹、芒、草、藤等中低档产品,发展为融艺术性、装饰性、实用性于一体,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旅游、 文化 和食品等领域的支柱产业。已经由过去编织工艺单一的供货形式发展为供货、来料加工、自营出口等多种形式的经济模式;已经由过去的家庭作坊生产形式发展为遍布全县大部分乡镇,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结构模式。如今,博白县已经成为南方编织工艺产、供、销的集散地。

  莫承振深有感触地说,博白编织历史悠久,有着大量熟练手工编织的乡村艺人,在国际市场牢牢占据着一席之地。然而,手工编织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近年来由于国家出口退税率降低、人民币升值以及汇率变化、原材料成本提高等因素,编织企业的经营效益及生产积极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今后,他们公司的产品不仅面向国际市场,还会结合本地实际,将芒竹编发展纳入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重要内容,全面对编织产品的研发、编织技法、设计视觉效果、防腐技术等进行改造提升,同时,他们还致力于寻找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结合点,传承传统民族文化工艺,在规范编织行业发展和寻求改革新路径上下工夫,力求芒竹编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为将博白建设成为在全国独占鳌头的“南方客家编织工艺之乡”奉献一份力量。 (记者 詹丽萍 谢艳红 实习生 李宏超 通讯员 朱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