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各级政协主动投身精准扶贫—— 拔穷根要真功夫也要好药方

23.03.2016  10:58

既动口建言,又动手办事,广西各级政协主动投身精准扶贫——

拔穷根要真功夫也要好药方

  “住的是茅草房,走的是泥巴路,喝的是落雨水。”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恶劣,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龙英村上朗洞屯乡亲曾经吃尽苦头。

  2012年以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的帮扶下,县里对上朗洞以“整村推进”方式开发建设,昔日贫穷苗寨,换了新颜。“做梦都想不到,咱穷山旮旯的山里人,也能住上楼房,走上水泥路。”村民杨成先感慨道。

  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身的广西,是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截至2014年底,广西还有贫困人口538万。“扶贫,是广西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全区各级政协要凝心聚力、全力以赴,把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政协履职的重中之重,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际瓦吹响集结号。

  啃“硬骨头”、动“真感情”、开“好药方”,广西三级政协同心协力,发挥优势,让八桂儿女“总攻”贫困的战场上,澎湃激昂起铿锵的“政协力量”。

  啃硬骨头,穷山旮旯脱穷境

  一片“锅底地”,曾让上朗洞屯众乡亲头疼不已。

  70多亩的田地,像锅底一样被群山环抱。一旦下大雨,必成积水,少则三四天,多则两周才能退去。当地群众所种作物年年被雨水浸泡,十年有九年颗粒无收。弃之可惜,种之无果。原本贫困的屯子,雪上加霜。

  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林科院专家杨章旗的到来,让屯里乡亲看到了希望。

  “泡十天半个月都没事,七八年后成材,就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几番实地考察,杨章旗委员认定:耐水的美洲黑杨,适合这里的特殊地形。“美洲黑杨,以前见都没见过;种了,会不会像以前一样,水一泡白忙乎?”一开始,乡亲们顾虑重重。

  杨章旗见状,先种了一片示范林。示范林成功经受雨水考验后,乡亲们才抛开顾虑,纷起效仿。而后,杨章旗一次次来到屯里,送树种、送肥料、传授种植方法。

  现今,昔日“锅底地”,遍种“希望林”。承载着乡亲致富梦,一株株杨树正茁壮生长。

  上朗洞屯所在的隆林各族自治县,属于滇黔桂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自2012年对口帮扶隆林以来,自治区政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盘活、整合各类资源,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从最偏远、最贫困、最落后村屯入手,采取非常举措,啃“硬骨头”,打“攻坚战”,向贫困发起“总攻”。

  陈际瓦挂点联系德峨镇龙英村和克长乡大庆村,先后10多次率自治区政协办公厅、自治区林业厅、自治区广电局等部门的领导、专家深入隆林调研考察,指导扶贫工作,探讨脱贫路子。

  在实践中,自治区政协因地制宜、瞄准靶心,逐步探索出以石漠化治理为突破口,以种养产业扶持为主线的扶贫工作思路,既抓好物质扶持、产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扶贫”,又抓好教育扶贫、文化扶贫、智力扶贫等打基础、利长远的“软扶贫”。

  同时,制定“单位包村、处室包屯、干部包户”的结对帮扶方案,与贫困群众“心连心、面对面、手拉手”。

  白墙灰瓦的农家别墅掩映林间,盘旋山间的乡村公路车来车往,房前屋后的核桃树吐出新芽,写有“饮水思源”字样的水柜水管接入农家……政协人的到来,不仅解决了上朗洞屯乡亲的“锅底地”问题,更让他们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真金白银投入,真抓实干帮扶。在自治区政协的带动下,各级各部门的齐心协力,“十二五”5年间,隆林全县共减少贫困人口11.3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900元增加到5836元。

  下真功夫,委员行动拔穷根

  “如何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请先允许我‘卖’一下‘广告’———我是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镇丹洲村的‘荣誉村民’。”今年1月25日,广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联组讨论会场,林涌泉委员一番独特开场白吸引了众人目光。

  原来,林涌泉是民建广西区委文化委员会主任、广西日报主任编辑。近年来,在履职为民实践中,他发挥媒体优势,持续开展“新闻扶贫”。丹洲村,就是他其中一个“得意之作”。

  丹洲村原是三江全县著名的贫困村。林涌泉却“贫中见富”,发现了它独特的古城文化与少数民族村寨文化,为当地提出了“融古城文化与观光农业为一体”的发展理念。

  为让理念“落地”,林涌泉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带领40多位乡亲,远赴湘西凤凰、芙蓉镇等地取经,告诉乡亲“旅游饭”如何吃,“建新如旧”怎么建,“青砖绿瓦”好在哪?林涌泉还广邀同行,跟踪报道了此次取经之旅,给丹洲村“做广告”。

  在各方支持下,林涌泉通过“文化包装+广告策划+新闻追踪+旅行社踩点”等方式,不遗余力地为丹洲村“吆喝”。

  功夫不负有心人,丹洲村逐渐火了起来。2014年,门票收入就达280多万元。昔日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县首富村。“林委员”也成了丹洲“荣誉村民”。

  政协作用发挥在委员、活力展现看委员。以“委员行动工程”为载体,广西各级政协支持、鼓励委员到贫困村庄去,到扶贫一线去,各扬所长、各显神通“拔穷根”。

  在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柴寿海等县政协委员带领6个村近千名农民种植柑橘,引专家、选良种、用良法,克服“黄龙病”困扰,走上致富路。

  南宁市政协组织委员开展“同心育才”工程,帮扶民族乡脱贫。工程启动以来,已有各界人士捐资2100多万元,资助200多名少数民族初中毕业生免费就读优质高中和50多名学生就读职业技术学院。

  贺州市政协委员们认领8个定点扶贫村,200多名委员深入乡村结对子,一名委员帮扶一户或多户,委员们举办了草药种植,科学养鸡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25期。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2015年,自治区政协出台《自治区政协关于开展助推教育扶贫活动的方案》,要求自治区政协全体机关干部都与贫困家庭学生结对帮扶,用多种方式关心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一年来,全区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参加单位共结对帮扶1579所贫困地区学校,各级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共结对帮扶20280名贫困学生。

  开好药方,同心协力摘穷帽

  “百色芒果牌子越来越响,每到6、7月份,各地老板都来田间地头收果。根本不愁卖。”坐在自家宽敞的农家别墅,百色市田东县平马镇东达村芒果大户黎文乐呵呵地说。

  在东达村,越来越多的乡亲像黎文一样,靠芒果富了起来,盖起一栋栋气派的“芒果楼”。

  经过近30年的发展,百色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但“成长的烦恼”也随之而来:果园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管理粗放,采后商品化处理及加工滞后,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制约着芒果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百色市政协会同有关县(区)就此组织专题调研,并形成一批有见地、有分量的调研报告,提出建设国家芒果种植示范基地并将其列入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项目、制定扶持百色市百万亩芒果发展五年规划、组建广西芒果研究所等一系列针对性举措,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截至2015年9月,百色市芒果种植面积达到80.24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24.08万亩。一个个金灿灿的芒果,已成为越来越多乡亲增收致富的“黄金果”。

  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谋脱贫之道。广西各级政协充分发挥委员“智库”优势,积极为扶贫攻坚思与谋、鼓与呼。

  “贫困地区多数集中在自然条件较差的高寒山区、石山地区和边境山区等地,要将贫困地区的产品变成商品,关键在抓特色农业,培育合作社。”

  “教育扶贫首要在‘精准招生’,要动员、组织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广东定点帮扶中高职院校、广西职业院校等特色职业教育,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子女读得上书、就得了业。”

  “好山好水好风光,是广西最大优势,也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资源优势。广西精准扶贫要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

  ……

  一条条带着露珠、沾着泥土“好药方”,正通过各种渠道,发挥“药效”。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充分借力全国政协平台,与全国政协及国家有关部委上下联动,与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多方配合,加大广西扶贫力度。陈际瓦表示,2016年,广西政协要着力助推产业扶贫,围绕培育发展革命老区特色优势产业、推进打造滇黔桂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发展生态产业等问题协商议政,继续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添助力、增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