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矿局从“资源地质”迈向“大地质”工作纪实

20.01.2016  10:39

  大地乃人类生存之本,粮食、建筑、资源、能源……都来自大地。

  有道是:“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作为地质学创建人之一的亚历山大·冯·洪堡,一辈子都在为画出一张地图而奋斗。在这张图上,标示了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体,反映了成矿地质条件等情况。在广西,也有像洪堡一样痴迷于探索大地、自然界奥秘的神奇团队,他们就是“广西地矿人”。

  发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所需的铀矿、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所需的钽铌矿,探明世界闻名的超大型矿床南丹大厂锡多金属矿……这些创举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价值,却足以证明这支诞生于60年前的队伍贡献卓著。

  这是怎样的一个群体?他们的工作、生活、精神世界是怎样的?他们为国计民生带来了哪些福祉?

  ……

  带着这些问号,近期,记者从首府南宁出发,东起博白油麻坡,西抵那坡百都乡,南达北海涠洲岛,北往湖南郴州金银寨,行程5250公里,对广西地矿人进行了一次零距离、宽尺幅、大纵深的采访。

  强主业,地质工作大提升

  1月8日下午,新年的首个周末,柳州地区1∶5万页岩气地质调查项目雒容1号井施工工地,迎来了广西地矿局领导班子的集体调研。

  雒容1号井设计井深1300米,因地质条件变化大,目前钻至1507米尚未揭穿目的层。这次现场办公,就是要研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经过综合分析地质调查和重磁电测量、二维地震等成果资料,局领导进行了反复研究。最后,局长唐善茂拍板决定:继续施工,钻深至2000米左右,务必钻穿页岩气目的层,确保达到地质目的!

  启动于2015年的柳州地区页岩气地调项目,是广西首个自己实施的页岩气地调项目,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成共识,新能源产业热潮涌动。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先行性、基础性、支撑性地位的广西地矿局,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不仅实现了矿产资源从重点保障到总体支撑的提升,更实现了从传统有色金属及工业原料转向新能源资源的提升。

  传统矿产方面,“十二五”期间,广西地矿局共承担各类地勘项目2582项。围绕广西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目标,新发现矿产地140处,其中特大型两处。相比“十一五”期间的17处,新发现矿产地数量有大幅提升。

  新能源、清洁能源调查取得可喜进展。“十二五”期间,广西已着手在页岩气、地热、浅层地温能等方面开展地质调查。目前已完成“广西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与区划”“广西主要城市浅层地温能1∶5万水文地质调查”等项目,从技术层面基本查清了区内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及地源热泵工程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情况。

  既往地下深部找矿,又从天空解码城乡。近日,记者在广西遥感中心看到,该中心正通过先进的遥感技术,从空中对南宁市900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遥感地质调查,以形成遥感地质调查报告,促进南宁市城市土地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目前,广西的基础地质调查已实现从总体程度偏低到局部覆盖的提升。1∶5万区域地质调查累计完成面积已占到广西陆地面积的45.26%,同时实现了1∶20万区域重力测量全覆盖,为发挥基础地质先行引领作用、摸清广西矿产资源“家底”打下了坚实基础。

  拓领域,服务民生跨大步

  首府南宁,地铁建设如火如荼,施工单位攻坚克难。

  2015年12月22日,南宁轨道交通盾构管片壁后注浆雷达探测技术难题,被广西地矿局广西有色勘察设计研究院攻破,填补了国内空白。此举将有效避免或减少轨道交通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灾安全事故,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价值。

  “地质工作已不仅仅是以往单纯找矿那么简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绿色经济、生态文明,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广西地矿局负责人指出。

  近年来,广西地矿人踩着时代的节拍,谋求地质行业的转型升级,资源地质向民生地质、农业地质、生态地质、海洋地质等方面拓展,增进壮乡百姓福祉。

  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弄杂村下岩脚屯,广西地矿局第四地质队的邓晶为定位水源,身绑粗麻绳,下到仅容1人的天坑下面45米处,跳进水中用罗盘定位。“靠着这个精准定位,我们一举打出了一口每天涌水量480吨的水井。”地质队负责人自豪地告诉记者。

  成井2731口,解决饮水困难人数177万人——这是广西地矿局在广西4次找水打井大战役中取得的赫赫战绩。

  近年,富硒农业的兴起,正让越来越多“”字号广西农产品成为“香饽饽”。广西究竟有多少富硒土壤?在这方面,广西地矿局以其规范专业工作和显著成果,成为全国同行业的领跑者。

  2015年,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方面,广西地矿局已提交并正式发布南宁市江南区、合浦等4个县(区)成果报告,向自治区农业厅移交提供应用;圈定优质富硒土地近50万亩。此外,9个县(区)已提交成果报告送审稿;8个县(区)的野外工作正在进行中……

  在工程勘察领域,广西地矿局的服务已覆盖测量、岩土勘察、地质灾害评估设计防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土地整治等诸多板块。

  依托完整、雄厚的地质技术优势,广西地矿局已形成一整套地质技术服务体系和“大地质、大服务、大作为”工作新格局。

  破难题,写好改革大文章

  寒冬腊月,密林深处,当年发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所需铀矿的“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广西三一○核地质大队的技术人员,仍在艰苦鏖战。“60年过去,环境虽然变了,但地质工作者‘三光荣’精神没有变。”该大队马家铀矿项目部物探技术负责人周琪对记者说。

  广西地矿局“大业于地”,也“大成于地”。这群“大地工程师”将以怎样的浓墨重彩来绘就未来蓝图?

  最近,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在广西调研时表示:国土资源部重视地勘单位的发展问题,对广西地矿局的改革发展寄予厚望;广西地矿局要发挥优势,做好改革发展规划,用好广西“桥头堡”的平台,以新的面貌实现新的突破。

  回望“十二五”,虽然经济总量和质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量与国内先进兄弟局相比还偏小,支柱性产业数量少、资本积累少、探矿权少、创新型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少、资质类型少,矿业开发还存在明显短板……以问题为导向,广西地矿人正在为“十三五”谋篇布局。

  唐善茂对记者表示,要解决产业结构、动力结构、要素结构、人才结构及区域布局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来讲,要充分抓住“一带一路”规划建设、“双核驱动”战略和广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新机遇,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突出抓好地勘主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地矿集团组建运营、“走出去”、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做好资源整合、活力释放、转型提效、换挡增速大文章,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争取实现对广西重要成矿区带、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重大地质问题区的1∶5万基础地质工作全覆盖;

  ——推进南盘江-右江、南岭和桂东-粤西两大重点成矿区(带)和广西重点矿集区勘查;

  ——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加强水工环地质服务;

  ——全面拓展农业地质,推进“十三五”农村饮水工程找水打井工作,摸清广西可开发的旅游地质资源底数,助力“旅游强区”建设;

  60年纵横南疆,广西地矿正在开启新一个60年更快更高更强的远征。(记者覃宇扬 唐广生 通讯员宋海军 王赣子)

[责任编辑: 王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