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西工匠】周应荣:善解难题的铸造“魔法师”

13.01.2021  12:11

人物核心提示:周应荣,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玉柴”)零部件事业部铸造工种技能大师,熔化高级技师。27年来,他潜心扎根生产一线,立足岗位勤学苦练,提升技能技艺,掌握多项铸造高新技能、技术,制定出被誉为“大国重器”的玉柴“V”型16缸、20缸大型柴油机气缸体铸件熔炼工艺并成功浇注。他主持成功开发多种国六产品高牌号材料;2015-2019年主持完成公司新材料开发、现场疑难问题、技术降本等项目8项。他在第五届全国铸造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斩获熔炼浇注组第四名的好成绩,并于2019年获得“中国铸造大工匠”、“铸造行业技术能手”、“玉林工匠”等荣誉称号。

  匠心金句:“工匠”,就是要做到胆大心细,还要迎难而上。只要够细心,有恒心,所有的难题都能找到解决办法。

  记者在玉柴零部件事业部铸造车间见到周应荣时,他正在和工人探讨技术问题。
  “现在温度到1500℃了,一会儿倒铁水的时候火花会溅出来,我们往后靠。”在中频炉旁,耀眼的铁水映在周应荣的镜片上闪闪发光,挂在身后墙上的温度计赫然显示着当时炉子里铁水的温度——1500℃。而他只需要通过观察就能准确判断出铁水的温度。
  铁水出炉后火花四溅,发出“呲呲”的响声。“好,这炉铁水是合格的。”周应荣的眼里表现出了肯定与自信。明明仅是站在一旁看着铁水而已,他却对熔炼情况了如指掌,再搭配上他与众不同的气质,宛如一位工厂里的铸造“魔法师”。

  扎根一线 千锤百炼终成“铸造大工匠

  “其实我也没什么特别的本事,只要细心总结,在嘈杂轰鸣的生产车间里也能看出问题所在。”关于对铁水如魔法般的准确判断,他表示,铁水温度判断主要看铁水的颜色和状态,成分主要从飞溅的火花判断,熔炼过程中的各种声音也是有一定规律的。经过27年的积累钻研,如今的他,对于铁水的熔炼过程早已是熟稔于心。
  1993年,18岁的周应荣高中毕业后就进入玉柴,成为一名熔化工人。“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也是什么都不懂,没学过也没见过……”为了学到更多的铸造专业技能,车间里的活他抢着干,遇到难题也紧抓不放,直至解决;他还主动跟师学习,冲天炉熔炼技术、铸造工艺……只要有机会,他什么都往精里学,什么都往深里钻研。
  2004年,玉柴首次引进的两条12吨长炉龄水冷无炉衬冲天炉投入使用,但在随后的生产中经常出现“出硬渣死炉”“打炉后挂铁严重”等问题。为此,周应荣大胆改变传统冲天炉高底焦大风量的操作习惯,先是改变底焦的高度,接着调整风量,大胆创新;有时一天下来,往往要多次改变操作措施;为了观察一个细小的变化,他在温度高达60多摄氏度的熔炉旁边一站就是半天。经过两年多的研究,终于彻底解决了这个难题。
  2016年初,玉柴开发生产蠕铁材质气缸盖,由于多种原因,铸件缩孔废品率超过30%。为了降低废品率,作为项目组长的周应荣天天蹲点现场组织攻关,一步步查找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制定试验方案,一遍遍调试。最后发现是砂芯的发气量大、排气不畅所致。问题解决后,铸件缩孔废品率降到了1%以下,单项节约成本300多万元。
  2017年,玉柴船电产品首台“V”型16缸、20缸大型铸件相继开发,铸件浇注重量也从正常几百公斤增到6800公斤。大型铸件的熔化工艺制定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铸件质量,为了确保浇注成功,周应荣一边编制熔化工艺,一边制订操作规程。正式浇注前,他组织熔化班组进行出铁、铁水吊运、模仿浇注演练,直到每个岗位员工清楚操作、流程顺畅为止。历经72个小时的漫长等待后,周应荣凭借他丰富的熔化浇注经验、过人的胆量和细心,成功浇注出了这台“大国重器”。
  多年来,周应荣不断学习积累工作经验,逐步从一名普通熔化工成长为熟练掌握多项铸造高新技能、技术拔尖的熔化高级技师,熔化技术领头人。2019年,周应荣获评铸造行业操作技能最高荣誉“中国铸造大工匠”称号。

  攻坚克难 开拓创新研发国六新材料

  相对于荣誉,周应荣更喜欢在车间里克服困难后完成工作的获得感。“看着一个个铸件因为自己解决了生产难题而浇注成功,那种快乐是什么都取代不了的。
  2017年,随着发动机的升级换代以及各项性能的提高,国际先进铸造企业的发动机缸盖铸造技术已向高强度、薄壁化等方向发展。国六时代的到来,对气缸体铸件产品材质提出了新需求,由常规HT250升级到本体HT300。当时玉柴还没有HT300材质的生产工艺,因此,该材料的开发、应用是否成功,将直接影响到玉柴国六产品的开发进度,或者说是影响玉柴的未来发展。
  同年4月,玉柴成立材料开发项目组研发国六新材料,由周应荣担任项目试验的负责人。但这是玉柴首次研发国六材料,没有可借鉴的资料和经验,工艺技术积累几乎为零。
  “工艺创新很难做到单纯地无中生有,更多地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良、优化。”为此,周应荣找来大量相关书籍一通“硬啃”,不明白的地方就上网查、找人教。在开发初期,周应荣尝试过多种熔炼配方,试验均没有成功,不是材质达不到要求,就是材质合适后气缸体铸件表面出现缩陷报废,铸件到加工试漏工序发现油道漏水。
  既然仅靠自己无法成功研发,周应荣就到国内先进铸造企业对标学习,结合玉柴实际优化熔化工艺。“当时国内也没有生产如此高的灰铁牌号工艺可以借鉴,只能从精细化控制方法、理念、新材料应用等方面进行学习转化。
  学习了新的方法理念后,周应荣再次带领团队进行了50多次的试验。经过17个月的努力,最终成功开发出本体HT300材料并应用到玉柴国六K系列发动机气缸体上,使玉柴K08机型在2018年10月通过了国六b认证,成为国内首款拿到认证的柴油发动机。
  “看到一台台玉柴国六柴油发动机顺利生产,自己一年多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满足感。”说到这里,周应荣脸上洋溢出灿烂的笑容。

  薪火不断 授业解惑传承匠心技艺

  近年来,周应荣的成果簿上可谓硕果累累,主要的工作内容也由一线熔炼转为辅助一线从事熔化标准化、熔化技术质量及新材料开发等。他常常深入生产车间,到各岗位上看看,和工人探讨技术上的问题,还经常亲自动手,给新工人做示范。他乐于授艺,每次到现场都会把自已的操作经验和绝活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事,与大家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我能有这些成绩除了做到细心外,更多地是总结了大家的工作经验。”周应荣说,自己只是有幸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成长道路上学习了更多的知识、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如今,他也很乐意成为年轻人脚下的巨人,帮助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目前,周应荣共培养了12名徒弟,其中6名已取得技师资格,4名取得高级工资格。此外,他还负责玉柴铸造工技能升级理论和实践、新员工岗前铸造工艺、熔化技能操作等培训工作,累计技能授课172人次;多次代表玉柴技师协会到玉柴周边配套厂进行“三送”活动,解决现场疑难问题,提高产品质量;总结提炼Know-How4项,撰写玉柴大学铸造工技能人才培养课件6门。
  在2019年举办的中国技能大赛“圣泉杯”第五届全国铸造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上,周应荣夺得熔炼浇注组第四名,获“铸造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而由他培训指导的3名同事也进入浇注组前1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