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兴安“换坛行动”

30.10.2017  23:18

  本报记者  奚振海    通讯员  陈  君

  “酸菜送饭,鼎锅刮烂。”在桂北地区,酸菜是最常见的食材。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兴安县食药监局发现:不论是家庭、饭店还是学校,都习惯自己腌制酸菜,而腌酸菜用的器皿,基本上都是塑料桶,甚至是劣质的、工业用途的塑料桶。于是,兴安食药监部门发起了“换坛行动”,如今,当地用塑料桶腌酸菜的习俗已基本改变。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大部分饭店及学校食堂都使用各类塑料桶来腌制酸菜,颜色有白有蓝,甚至还有黑色的,基本上都是非食品级的劣质塑料桶。”县食药监局局长刘志谋告诉记者,酸菜酸性腐蚀较强,腌制时间一长,就会对塑料桶产生腐蚀作用,释放有害物质塑化剂。“他们用塑料桶大都是为了省事、图方便,对塑化剂危害不太了解。”刘志谋说。

  整治行动首先从学校及幼托机构开始。“我们这里,凡是开办有食堂的学校,几乎都自己腌酸菜,从幼儿园小朋友到高中生都吃。”该县食药监局副局长赵海军说。该局组织学校及幼托机构分管食品安全的领导及食堂负责人召开了动员大会,详细讲解了用塑料桶腌制酸菜的危害、相关法律的规定及腌制酸菜的正确方法,并让各学校限期进行自查自纠。自查自纠期限过后,兴安县食药监管局组织执法人员对全县中小学校食堂进行了全覆盖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仍使用塑料桶腌制酸菜的学校限期责令整改。经过学校自查、监管部门督查及行政处罚三结合的方式,在不到一年时间,结束了塑料桶在学校食堂腌制酸菜的历史,现在学校食堂腌制酸菜区摆放的都是陶瓷缸子和玻璃容器。

  “我们每年大概要腌制1万斤左右的各类酸菜。自从食药监部门下发要求后,现在全部改用土陶缸子了,买了三四十个缸子。”近日,兴安县中职学校的陈宙华校长说。这所学校现有1100多名学生,几十个酸菜坛子在储物间码放得整整齐齐。

  “换坛行动”也在带动家庭,影响社会。在兴安县兴安镇道冠中心小学帮厨的李家村蒋玉兰阿姨说,现在村里也开始换酸菜坛子了。她告诉记者,陶缸透气性好,没有异味,腌出来的酸菜也好吃些。

  随后,“换坛行动”扩大到米粉店、小餐馆、大中型饭店等餐饮服务单位,并依托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及发放资料的方式加大了宣传。近日,记者在该县白石乡的一家米酒厂了解到,曾经有一段时间大规模使用的塑料存酒桶,目前也基本消失不见了。“现在都用土缸或者铁皮桶。”酒厂老板李明春说。

  兴安县还规定,生产经营确实需使用塑料制品的,该塑料制品必须达到食品级要求,并能提供该塑料制品为食品级的检验报告。

  “塑料桶腌制酸菜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今,兴安县的学校食堂和其他餐饮服务单位用塑料桶腌制酸菜的踪迹已经难觅。让餐桌上的酸菜真正成为放心的开胃菜,兴安为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筑起了一道防护墙,更重要的是,人们从这一行动中对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认识得到了提升,它的辐射和延伸作用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