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吃的守护

01.11.2016  21:13

    本报记者  奚振海

        我区有着漫长的边境线,8个边境县(市、区)独特的地理、历史、文化、习俗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构成了沿边地区食品药品安全的特点,也就决定了当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主要特色。

        近期,记者跟随自治区食药监局“食品药品边境行”采访团,先后来到靖西、宁明、凭祥、东兴等地,了解边境地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维护边境食品药品安全秩序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靖西

        给壮乡美食

        上道安全锁

靖西市食药监局工作人员对当地特产的果酒进行农残快检。

 

        旅游是靖西市的名片,特别是2015年撤县建市后,当地边贸经济愈发活跃,旅游发展红火。这座有着小桂林之称的西南小城,有越来越多的外来经商、旅游人群涌入,这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不小的压力,工作重心也自然随之开始转变。

        推广“明厨亮灶”,是做好食品生产流通环节和餐饮服务安全监管的第一步。靖西市食药监局以旅游景区及周边为重点监管区域,鼓励餐饮服务单位打造“透明厨房”,实现后厨“阳光操作”,并把“明厨亮灶”纳入量化分级动态评定的一项内容。截至今年6月底,该市旅游景区饭店、农家乐的明厨亮灶工程取得明显成绩,餐饮企业持证率达到95%以上。

        此外,靖西市食药监局坚持做好食品安全的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工作。今年上半年,该局出动456人次,对230家食品经营户进行了检查,并进行了104批次的监督抽检和410批次的快速检测;出动376人对191家餐饮单位进行了检查,快速检测逾300批次。

        靖西是壮乡,又以边境探秘、乡村休闲为主发展旅游,果酒、糯米饭、粽子等民俗食品就成了食药监管的重点品种。9月20日,记者随靖西市食药监局工作人员来到该市新靖镇旧州社区,对当地的饭店等餐饮单位进行检查。旧州是当地著名的绣球街,历史文化底蕴浓厚,风景秀丽,是游客必到之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外地游客来这里用餐,少不了要尝尝饭店自制的果酒,这些果酒,都是饭店自行采购农民自酿的米酒,用当地的大果山楂、山葡萄等泡制而成。“风味独特,但安全隐患也大。”该局餐饮安全监管股工作人员岑勇革说。为此,食药部门要求饭店定点采购,做好台账工作,并定期实行检测。

        点多面广人少,是靖西食药监管部门面临的一个大难题。“靖西有19个乡镇67万人口,是广西边境县市中人口最多的。其中6个乡镇和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150多公里,全市有4个边民互市点和36条出入境通道。”靖西市食药监局局长卢雄说。与此相对应的是,该局面临基层办公场所、执法装备不足,人员执法经验欠缺等困难。据了解,一些基层所人员不到位,只有两个人甚至一个人,难以开展工作。为此,靖西市食药监局创新性地将相邻三四个乡镇划定一个片区,共享人员和执法车辆、装备等,形成较为完备的执法体系。

        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宣传,促进社会共治,是靖西市食药监局的另一个做法。今年上半年,该局培训食药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和监管对象2550人,发放宣传资料1.2万余册。在6月份的食品安全周活动中,该局以法律咨询、现场咨询、假冒伪劣曝光、执法车巡回宣传等方式,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同时,开展食药安全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的“五进”活动,着力营造了人人关注、人人重视的食药安全监管氛围。

 

        凭祥

        让特色美食

        质量好上档次

在凭祥浦寨一家越南特产商店,食药监工作人员对进口食品进行检查。

 

        边境小城凭祥市,人口不多,餐饮业规模却不小,还很有特色,形成了对周边县市消费人群的虹吸能力。这种局面的取得,与该市食药监部门努力打造地方特色餐饮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分不开。可以说,凭祥市大大小小的餐馆排档已然成了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风景线的要素之一,当然是安全;保障饮食安全的前提,就是纳入监管。凭祥市餐饮业的办证率高,甚至一些被视为监管盲区的领域,他们都攻克下来了。

        凭祥市食药监局副局长徐晓婵说,小餐馆办证率低,不是经营户不想,而是因受其文化水平所限,对于办证要求“完全是懵的”,有些人来回跑了几趟也办不下来,索性躲起来藏起来了。或者是因为经营场所有硬伤,整改来整改去,还总是“姿势不对”。对此,凭祥市食药监局推行了提前介入的工作模式,变“等群众上门”为“主动走出去服务”。

        当餐饮店经营户取得工商营业执照之后,工作人员就主动上门查看场地,指出整改项目,帮助准备材料。这么一来,一是减少了经营户办证的阻力和难度,基本上都是“一遍过”;二来也拉近了和经营户的关系,使得执法工作更加顺畅。一个可喜的效果是,这种提前介入的做法,也让当地的小餐饮店办证率大大提高。

        提前介入的工作办法还用在帮扶学校食堂达“标”办“证”上。凭祥市食药监局主动出击,及时掌握学校食堂改造的信息,并按照《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派专人对食堂施工过程进行现场指导,确保食堂功能区设置齐全,食品加工处理流程布局合理。目前该市设有食堂的学校78家,取得许可证的学校77个,办证率98.7%。

        餐饮业从业人员素质、形象和安全意识的提升,也是这道风景线不可或缺的背景。众所周知,餐饮从业人员都是要经过培训才能上岗的,但问题是,这种自我学习效果不好,从业人员走过场、应付了事的情况很突出。在日常的抽查中,凭祥市食药监局工作人员发现从业人员对于基本要求往往是“一问三不知”。

        怎么去约束他们?该局创新了餐饮从业人员培训考试模式,在推行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基础上,借鉴驾照考试模式,采取计算机随机出题的方式考试。从业人员通过培训后上机答题,由计算机自动阅卷、出分数,考试合格后才能领取培训合格证。“这么做避免了培训流于形式,也真正达到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水平的目的。”徐晓婵说。

        效果立竿见影。有从业人员参加考试后,回到店里马上给老板提意见:食药监局要求每人要有两套以上的换洗工作服,你怎么只给我们发一套呢?

        有了这些基础保障,凭祥市的地方特色餐饮文化建设蒸蒸日上。近年来,该市食药监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和计划,进行了美食文化的挖掘工作,评比出了30道特色菜、30道特色小吃,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16个菜系。就连向来监管难度大的该市新华路夜市烧烤街,也成了环境优化、经营规范的特色美食街。这道风景线的建设,为当地旅游业发展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

 

        宁明

        还中草药一个干净市场

宁明县爱店中药材市场,当地食药监工作人员对商户中药材进行抽检。

 

        在宁明县爱店镇,有我区第一个获得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药材进出口口岸,这里目前是中越边境乃至广西连接东盟的最大中草药材边贸市场,是国内中草药材销往东南亚国家的最大集散地。近年来,宁明县食药监局是如何进行边境地区中草药材的进出口市场监管工作,规范中草药材流通秩序的?

        走进爱店镇,就闻到了一股浓郁的草药味道。自1996年以来,就有中草药材商人在这里进行药材交易。爱店中草药材市场现有经营户100多家,2015年出口中草药材3万多吨,贸易额6亿元。这里经营300多种中草药材,主要有石斛、鸡血藤、槟榔、桂皮、金银花等等。

        当天,在爱店中药材市场,宁明县食药监局工作人员对经营户的台账进行了检查,并实地查看了药材的堆放场所。工作人员通过闻气味、看颜色等方式,观察药材是否有因为贮存不当造成霉变等情况。同时,工作人员还对部分经营户所经营的枸杞、田七等药材进行了快检。

        爱店现有的一万余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是外来流动人口,而这些外来者,都是从事中草药材交易的。为加强中药材进出口市场的监管,规范边境地区中药材流通秩序,宁明县食药监局依照《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实际,探索出了一套监管工作的方法。

        宁明县食药监局积极采取印发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经营准入门槛,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对中药材质量的监管力度也是不可放松的。宁明县食药监局执法人员定期对市场进行监督检查,采取分片到组、交叉评查等方式,将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有机结合。同时,对违法经营、制假售假、危害公众用药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处理。

        为形成对进出口药品监管联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宁明食药监局与质监、经贸部门合作,加强边境中药材贸易的规范化,与公安、工商部门联动,打击制售假劣中药材的违法行为,协调海关、边防检查站部门,把好边境中药材贸易进出口关。这种横向合作,充分整合了行政执法力量,扩大监管面,也加强了监管力度。

        宁明食药监部门还积极创新监管模式,提高公众对中药材市场的辨认识别能力,营造良好的舆论范围。他们积极组织开展对进出口药品药事法律法规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介宣传特点,以公告、消费警示、跟踪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加大边境地区中药材市场贸易舆论宣传,利用报刊、网络发布边境地区中药材市场贸易监管工作要求,宣传边境地区中药材市场贸易管理的重要意义。印制《进口药材管理办法(试行)》,张贴于边境地区各中药材交易点,提醒并督促市场经营者务必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经营假劣中药材,严防受潮、污染、虫蛀、鼠咬、霉变中药材流入市场。

 

        东兴

        为网售食品筑起屏障

 

东兴市食药监部门工作人员,在东兴国门口岸进口食品集散点进行检查。

 

        东兴市的电子商务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5年,该市电商企业达到1905家,实现销售额16.7亿元。平均每天东兴的电商就向全国各地寄出3万多个快递和6万余件物流。在电商渠道成为不合格食品重灾区的大背景之下,东兴食药监管部门从源头把关,净化电商进货渠道,筑起一道国门边上的网售食品安全屏障。

        监管的重点之一,便是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进口食品。由于东兴邻近越南芒街口岸,所以销售东南亚特色食品也是该市“跨境电商”的主要特色。除了京东在该市设立特色馆外,该市现有“八找网”“百岸网”“两国e城”三家本土电商,网上食品经营店200多家。对于这些电商,东兴食药监管部门立下的第一道规矩是:不允许销售从民间渠道流入境内的水果、食品等。

        那么这些电商该从哪里进货呢?找进口食品代理商!通过打击和引导相结合的手段,东兴市食药监部门大力培育、扶持进口食品代理商,从小、少、散,逐步发展到大、多、上规模,目前该市的越南食品代理商已达20多家。在此基础上,食药监管部门引导这些代理商规范经营,督促建立和落实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制度,建立完善食品一票通台账制度和质量承诺制度,从进货渠道严把食品安全质量关,严防不合格进口食品的流入。

        同时,该市食药监部门通过严厉打击,在89公里的边境线、海岸线上构筑起食品药品安全屏障。为了解决人员少监管繁重的难题,该市食药监管部门在沿边2个镇16个村(社区)配备了50名食品药品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在边岸线上0到3公里边民以户为单位,相邻5户结成一个联防小组,形成“五户联防”机制,对境外没经检验检疫的食品、水果、动物畜禽类等进行联防联控。

        通过这些管理措施,东兴市食药监部门守住了电商企业的进货渠道。9月23日,记者在东兴市的旅游集散中心、国门口岸等进口食品集散点随机走访,发现今年上半年一度成网红食品的“越南酸奶”,已不见踪影。

        电商兴起,也带动了本地企业生产食品的网络销量。该市食药监管部门实行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授权人制度和分类分级信用等级评定制度,杜绝不合格食品进入流通渠道。

        所谓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就是根据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情况、食品消费量和食品中各种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风险的高低,按品种分为高风险(A类)、中风险(B类)、低风险(C类)三类,按等级实施相应的监管频次并按“一户一档”要求,及时将监管信息归入信用档案。还与金融等监管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换、信用结果公开与联合惩戒。“食品企业安全信息不佳,以后贷款都难。”东兴市食药监部门负责人说。

        质量安全授权人制度则是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又一道安全防线。质量安全受权人就像企业食品质量的“纪委书记”,可以促进食品生产者加强质量自管自控,有效提升食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从而使整个行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上游清下游不浊。在东兴市电商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当地食药监管部门以食品安全开路,确保了当地电商企业的“质量”。

        (本版图片均由  许  恒/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