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让老百姓吃得更放心

28.11.2016  10:07

  少数民族地区节庆多,如何确保频繁举办的群体性聚餐的安全?少数民族食物有特色但安全风险也较高,是否可以进行量化管理?少数民族地区民俗风情游日盛,食药部门如何做好“入口”的安全守护?近日,本报记者跟随自治区食药局采访小组,前往富川、恭城、环江和南丹等少数民族自治县和聚居地区,采访当地在民族特色餐饮方面的监管举措和创新。

 

  富川

  潇贺古道的岁月静好

 

  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的岔山村,是千年潇贺古道入桂的第一站。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瑶族古村落,在经历了古道衰落带来的贫困后,作为当地的旅游扶贫点正重新焕发出活力。

  10月26日,记者来到岔山村,油亮的石板路、斑驳的石碑刻、沧桑的风雨桥,无不传递着古道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游客在这里穿梭、驻足,在村前屋后留下回忆,更多的是,坐在村民家中喝香浓的油茶、品尝特有的梭子粑粑。“炊烟袅袅、鸡犬相闻,在这里看瑶妹打一碗油茶,真是岁月静好。”湖南游客吕小姐说。

    不过,这一份“岁月静好”可不是平白无故得来的。当地食药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岔山村用来接待游客的场所,都是村民不再住人的老房子。这些房子卫生设施欠缺,甚至连基本的食品卫生三防保障(防鼠防蝇防尘)都无法做到。

  如何才能让游客在岔山村放心、安全享用当地美食?食药部门首先进行了细致的规划,从洗菜池建设到排水管道,从原料储存到食品销售,一一给村民进行了培训,指导整改。记者在该村油茶合作社看到,厨房里干净卫生,光线充足,蒸熟后的梭子粑粑整齐地码在托盘里,用保鲜膜遮盖着。

  朝东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的莫剑兰告诉记者,该村村民自行加工的腐竹、米酒、笋干等非常有特色,游客也喜欢买了带回去。为了确保安全,他们会不定期对这些东西进行检测。在当天的各项快检中,这些食品都不存在添加剂超标等问题。

 

  恭城

  农家乐“笑脸”迎客

 

  恭城瑶族自治县是国家级食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桂冠之下,都和一个“吃”字脱不了干系,这让当地食药监部门深感任重道远。

  与这些荣誉相匹配的是,全国闻名的恭城红岩村农家乐既有特色又干干净净,给游客的感觉爽心悦目。记者日前在村口的“农家乐实行量化等级评比”公示栏上看到,该村28家农家乐全部是“笑脸”(量化等级为优秀或良好),没有一家是差评,以哭脸迎客。

  但这种工作局面的得来却并不容易。在以前,红岩村的农家乐可是“哭脸”不少,好几户还是村干部家。“我们去做工作还被呛了回来,说‘农村就该是这个样子,不然农家乐就没特点了’。”红岩村所在的莲花镇食药所工作人员说,这些“哭脸”农家乐的失分项目,主要是不注意记录台账,食材储存不规范。

  在食药部门宣传“倒逼”之下,选择去“哭脸”农家乐用餐的游客少了。这下,这些农户急了,他们主动找到食药部门分析问题,商讨整改措施,并全部做到了明厨亮灶,台账完整,一些食材储存的陋习,也不再“被特色”了。

  这种规范经营的局面也在莲花镇上几家超市间形成。记者了解到,镇上几家超市都经营生鲜,监管工作量大。在食药部门的推动下,其中一家规模较大的超市在今年8月份率先建立了快检室,并将每日的检测结果在醒目处公布。“来买菜的人都觉得特别放心。”超市经营者孙女士说。如今,看着这家超市的生意特别好,其他几家超市也正筹备建立快检室。

 

  南丹

  特色食物风险量化

 

  南丹县自创建自治区级食品安全试点县以来,不断完善食药监管体制机制,在巩固和提升少数民族地区食药监管水平,保障公众食药安全等方面均取得成效。11月9日-11日,记者来到该县,记录当地食药部门的探路行动。

  南丹县的八圩、里湖瑶族乡,聚居有白裤瑶同胞。针对这些少数民族乡镇的食品安全监管,当地也摸索出了一套工作办法——首先是通过签订《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状》,实行目标管理,从而完善了制度建设和责任监管体系建设,为开展食品安全的综合协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其次是专项整治与联合执法并重,在加强日常监管同时,乡镇食药所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针对食品安全的重点环节、重点场所、重点品种,突出强化,突出专项,重大节假日和大型群体性聚餐期间开展联合监督检查执法活动。

  白裤瑶有着极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瑶民喜欢食用生鱼片、猪活血等食物,平时还喜欢打猎、捕鼠。而随着近年来民俗旅游的火热,外地游客的涌入,对于白裤瑶聚居区的食品安全监控,也显得尤其重要。

  如何监管?该县食药局结合群体性聚餐和特色食品,创造性地和卫生监督等部门配合,进行了食品风险评估并实行风险等级量化。根据量化指标,这些食物能在什么场合食用、要进行什么样的加工处理,就一目了然了。

  当前,南丹县还通过打造餐饮示范街、小作坊改造样板户等方式,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全面升级。

 

  环江

  移风易俗办聚餐

 

  将审批权限下放到乡镇食药所,农村经营户不出乡就可办理业务;为提高农村经营者的素质,各乡镇都设立了标准化的培训室;对于农村的群体性聚餐监管,创新性地实施“移风易俗”工程……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食药监管与当地实际结合,摸索出一套贴近“农情”的工作办法。

  针对农村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办证难、行政成本大等问题,该县12个乡镇全部推行“一体化”行政审批和网上审批,行政许可事项按时办结率100%,行政审批较之前提速50%,群众满意率100%。环江也因此被自治区食药局列为乡镇依法行政规范化示范点。

  农村餐饮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一些食品安全政策理解不了,操作规程掌握不了。为此,该县在各乡镇食药所开辟标准化培训室,墙上张贴着食药监管的各种制度和食品生产加工经营、餐饮服务布局图,布设有假冒伪劣、保健品展示区,陈列着食品生产、餐饮服务器具设备及标准化生产经营工作服模特等。

  11月8日,环江的双乐苗寨举行了规模宏大的芦笙开封节。这是当地一年一度庆祝丰收的仪式,每次都有三五百名外地游客慕名前来。当天,食药部门派出执法人员进行现场监管,查验了食物采购票证,抽样进行了快检,确保聚餐万无一失。

  农村聚餐是个监管难点。在环江,除了推行报备制度,进行现场监管外,当地还正在实行一项“移风易俗”工程,其做法就是在村屯中建设统一的聚餐场所,实行食品统一加工,餐具等也集中供应、消毒。环江县食药监局局长韦郁隐告诉记者,这种做法在大安乡可爱移民新村已经实施,而在双乐苗寨,相关用房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就无需再临时搭伙房了。(记者  奚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