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连续4年跨越1500万吨台阶 广西粮产缘何安稳如山

09.11.2017  22:34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广西党委政府一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摆在首位,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强化科技支撑,积极培育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推动广西粮食生产在高起点上再上新台阶。

        2016年,广西粮食平均亩产再创历史新高,达335.4公斤,粮食总产量达到1521.3万吨,连续4年跨越1500万吨台阶,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安全的目标。

        种粮比较效益偏低,作物种植结构面临调整,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面对多种困难和不利因素影响,广西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却得到稳步提升,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耕地提质

        地肥就可多产粮

        耕地是粮食生产之基,粮食安全不仅与耕地数量有关,更与耕地质量有关。5年来,广西积极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在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启动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试点。

        广西农业部门积极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按1元/亩标准设置耕地土壤改良培肥资金,用于推广应用绿肥种植、秸秆快速腐熟还田、增施有机肥、酸化土改良等质量提升技术。5年来,广西每年发展冬种绿肥500万亩以上,秸秆还田3000万亩以上。

        目前,广西土壤有机质含量较2005年提高了1%,全氮提高了4%,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增长尤其明显,分别提高了36%、27%、21%。经省级耕地地力评价汇总,全区6326万亩耕地,基准年的耕地质量等级平均为5.65级,2016年全区耕地质量等级平均为5.61级,比基准年上升0.04个等级。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和耕地质量的提升,为广西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广西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超过1600万亩,并且仍以每年建成300万亩以上速度继续推进。

        科技支撑

        良种良法显身手

        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粮食生产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5年来,广西农业部门积极落实“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动“良种+良法”相结合,先后创建了19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建成21个农作物良种培育中心,累计有791个农作物品种通过审定,其中5个超级稻品种获得农业部认定;育成水稻、玉米优良新品种共253个。

        如今,广西优质稻选育在华南地区处于领先水平,育成的野香优、百优、丰田优、百香优、群优、桂育等本土系列品种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杂交玉米新品种培育也取得重大成就,育成桂单0810新品种并快速推广,打破了国外玉米种子、品种在广西一统天下的格局。

        目前,广西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5%。与此同时,广西大力推广水气平衡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实用栽培技术,加大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力度,每年培育科技示范户约9.5万户,建立各种试验示范基地1800多个。

        粮食生产科技支撑能力的显著增强,助推了广西粮食单产的逐年提升和粮食总产的基本稳定。2016年,广西水稻平均亩产达386.9公斤,比2011年增加37公斤,增长10.56%;玉米平均亩产305.9公斤,比2011年增加17.6公斤,增长6.11%。

        2017年,被列为袁隆平院士第五期杂交水稻攻关项目的灌阳县水稻超高产攻关示范基地,一季超级稻亩产量突破了1000公斤的目标,达到1009.45公斤,连续8年刷新广西杂交稻单产最高纪录。而“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则首次突破1500公斤,达1561.55公斤,再创世界最高纪录。

        规模经营

        新型主体唱主角

        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粮食产业化经营水平和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也是发展现代粮食产业的客观要求。5年来,广西通过制定政策、安排项目资金引导等方式,鼓励各地开展土地流转,扶持培育种粮大户、合作组织和生产企业等新型粮食生产服务主体,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快速发展。

        仅2016年,自治区层面就安排了22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129户新发展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种粮主体,参与到粮食基地建设、育种供秧、病虫害防治、烘干仓储等社会化生产服务环节。至2016年底,广西种粮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粮食经营主体总数达3477个,其中种粮大户3038个,种粮合作社达333家,种粮家庭农场106家,参与种粮面积达58万亩,辐射服务农户超过10万户。

        目前,全区已发展超过1500家以粮食为主的农机化合作社组织,服务面积超过700万亩,水稻耕种收综合水平达73%。从事水稻烘干业务的种粮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达158家。新型生产服务主体的发展和壮大,进一步加快推进了广西粮食生产向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

        此外,规模化经营也利于农作物病虫害的统防统治,稳定粮食生产。仅2016年,广西开展水稻重大病虫统防统治面积就达1080万亩,覆盖率31.13%。

广西稻虾共生项目在桂平启动
  广西日报桂平讯 广西首个稻虾共生项目——桂平维农业厅
广西日报:“灌阳再生稻甲全球”
  广西日报灌阳讯 (记者/王春楠 通讯员/唐琳春农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