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村屯绿化带来新面貌 让全国重点新闻媒体赞叹

21.11.2016  18:41
千年古树立村边 村民集资建公园 广西不同风格村屯绿化示范项目,让全国重点新闻媒体一行赞叹

桂林临桂区泗林村在村中建公园。记者  凌剑伊  摄

  村在林中,水在村中,人在画中。一幅幅绝妙的乡村画卷渐次展开:古朴村庄、农家小院、白墙黑瓦、古树翠竹、青草野花、溪流水车……相映成趣。除了自然景色,幼儿园、学校、篮球场、文化室等设施一应俱全。与城市车水马龙的氛围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俨然就是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日前,2016全国重点新闻媒体广西林业行采访团走进柳州、桂林等地,对村屯绿化给乡村带来的新变化、新面貌赞叹不已。

  1

  古老植物建筑述说古村故事

  绕屯而过的石榴河,一汪清水,潺潺流动。几位妇女在岸边洗衣服,红红绿绿的衣服在清澈的河水中摆动,犹如一朵朵盛开的花。

  进入鹿寨县寨沙镇六往村下寨屯路口,便看到一排参天的古树。这些古树藤萝交缠,枝牙勃发竞生,显得尤其苍劲挺拔。古树上,长着厚厚的苔藓,分叉处生养几株野芋,显得那样粗犷而古朴。

  为何这个村子里有那么多古树?据说最早搬来此处安居的一户人家为了纪念安家,就种下了一棵樟树,渐渐的,只要是新搬来的人家,都会自发种下一棵樟树,由此,村口就留下了这片难得的古樟树林。鹿寨县寨沙镇镇长梁定峰介绍,樟树林在鹿寨县广负盛名,比如,距离下寨屯不远处的浪洲屯也有11棵古树,汇聚成林,树龄最大的约有1500年,直径最大的约有3米,8人手拉手才抱得住。

  据悉,鹿寨县共有类似古树400余棵,目前保护古树的项目即将开展,古树将迎来新的活力。在村民看来,古树就是古村的一部分,村民韦黎斌告诉记者:“这里的古树,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一棵都不能少。

  此外,在浪洲屯村口,保存有2座古炮楼。古炮楼高12米,是清朝明末时期李家大地主为防盗贼土匪所修建。此外,该村还拥有1处修建于清朝时期的古城墙,城墙平均高2米,墙体厚度1.5米,现有长度约2100米。

  2

  村民一出家门就能闲逛公园

  风光旖旎,绿油油的农田连绵成片,义江河穿屯而过。黑色的水泥小路蜿蜒向前,和黛色的山峦浑然一体。

  采访团一行来到桂林市临桂区中庸镇穴田村委泗林村时,被公园式的村屯绿化的景色迷住了。据了解,泗林村以“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为契机,由政府扶持加上村民集资,在村边调整出12亩土地建设文化公园。谈及文化公园从无到有的建设历程,泗林村党支书李乔送深有感触,“从规划到设计,都是村民自己慢慢摸索干出来的,没见过凉亭,就在网上下载图纸学着弄”。

  公园里,一些树木上挂着牌,上面标注着人名。村民李清忠介绍,这是负责对捐种苗木管护的名字,牌子挂起来,能增加每个人的责任感,有什么情况也能很快找到负责人对接解决。“村民的热情很高,有的村民一口气捐赠了15棵。目前园内有400多棵树。”李乔送骄傲地说,周边乡镇的村民了解到泗林村众志成城,齐力搞生态建设,不少人被他们的干劲所感动,还主动向泗林村捐赠罗汉松等名贵树苗。为了管理好公园各项事务,四淋村专门成立了村务理事会,对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公园绿化树木制定长效管理办法,设立专项管理经费。村屯绿化,美化环境,提高了村民的环保意识。“村民们会主动清理垃圾,对乱丢垃圾的人大家会相互提醒教育。”李清忠说,“过去村里牛屎满地,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3

  公开招标公司专业管护苗木

  据介绍,临桂区林业局除了给予泗林村资金扶持之外,还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由中标公司负责苗木的种植及管护。目前,泗林村共种植桂花树、樟树等树种,8厘米以上的苗木有2000多株。泗林村还建设有文化服务中心、室内多功能球场、卫生公厕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村民足不出户就能逛公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桂林市临桂区副区长唐立勋表示,“绿化项目全部通过公开招投标引进具有Ⅱ级绿化资质单位施工完成,合同中规定由中标公司进行管护两年,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两年后才移交自然村进行管理。还对一些群众积极性高,又有绿化用地的村屯进行重点打造,资金倾斜投入。乔、灌、草结合配置,公园式绿化”。据悉,临桂区打造了泗林、瓮州等和新寨村一样高标准绿化村屯20多个。截至2016年10月,临桂区已全面完成今年度的村屯绿化任务,共计完成示范村42个、一般村655个的绿化种植,种下米径5厘米以上的大树2.54万株,绿化面积423亩。(记者  凌剑伊)

  ■ 新闻链接

全区投入5.24亿元打造3524个生态示范村

  截至10月31日,由林业部门负责实施的3500个自治区级村屯绿化示范项目,竣工3524个,竣工率为100.69%;全区6.92万个一般村屯绿化项目,  竣工6.89万个,竣工率为99.60%。全区示范村屯累计投入资金5.24亿元,其中自治区补助资金投入4.2亿元,市级配套资金投入5386.1万元,县级配套资金投入4533.7万元,群众集资投入18万元,投工投劳折款503万元。

编辑: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