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生态国土扮靓美丽乡村

08.07.2016  05:27

   
近年来,广西国土资源系统扎实推进生态国土建设,“十二五”期间实施土地整治项目794个,新增耕地3893公顷。图为荷塘景优美的广西下伦屯已成为柳江荷花文化旅游节举办地。本报记者 黄尚宁 摄

6月16日,顶着蒙蒙细雨,记者随2016年广西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到柳江县百朋镇下伦屯,看到面积几十亩的土地上尽是荷塘,熙熙攘攘的游客穿梭往来,忙着拍照,流连忘返。近年来,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农田综合开发等项目,下伦屯建成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3A级景区”,成为广西生态国土建设一个富有成效的例证。

记者在2016年广西环保世纪行采访活动中了解到,近年来,广西国土资源系统充分发挥国土资源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扎实推进生态国土建设,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广西”添砖加瓦。“十二五”期间,广西国土资源厅统筹协调土地整治、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绿色和谐矿山建设、工矿废弃地复垦等工作,加力推进国土综合整治与修复。5年来,自治区共投入资金130.58亿元,实施土地整治项目794个,已验收290个,新增耕地3893.33公顷,惠及群众460.51万人;累计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93.35万公顷,耕地质量总体提高1~2等。

距柳州市区28公里的下伦屯,共有278户、1256人,而全屯耕地面积仅1117.5亩。2014年9月,柳江县国土资源局在下伦屯及周边立项实施了土地整治项目,下伦屯农民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双季莲藕种植、莲藕套种慈姑和竹器编织业,使这里成为广西最大莲藕生产基地的核心生产区,所产莲藕被认证为“绿色A+级”食品。百朋镇政府因地制宜,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建设,对下伦屯村庄进行生态型升级改造。如今,荷塘景致优美的下伦屯已成为柳江县荷花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地,每年节日期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万元。2015年,下伦屯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3万元。

记者了解到,为了在生态国土建设中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广西国土资源厅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等高科技手段,将土地、矿山、地质环境、海洋环境等各类监测机制和网络联动起来,建立了统一的国土资源网络预警机制,对国土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环境、国土开发强度和国土空间格局变化等,进行严密监测、动态管理。同时,根据城乡历史环境的差异精准施策,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城镇地区,着力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在农村地区,全面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在矿产开发集中区,综合运用土地和矿业政策,推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

5年来,广西先后实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122个,恢复治理面积5864公顷。自治区全面完成了矿产资源开发整合任务,矿山总数从5132个降到3375个,降幅达34%,大中型矿山比例从1.71%提高到9.93%,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资源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在重要矿产地来宾市,整合后全市共减少矿山开发主体22个,矿山企业多、小、散的局面得到了彻底的改观。目前,全市列入“自治区级绿色和谐矿山”创建企业达7家,获得第一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达2家。在工业重镇柳州市,303座矿山的所有采矿业主都签订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协议书,坚决执行“谁开发,谁治理”原则,避免重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