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舞台艺术: 讲好广西故事,展现桂风壮韵

09.10.2018  11:53

日前,广西第十届戏剧展演落下帷幕。本届戏剧展演的重头戏——大型剧目展演,在过去近一个月里让观众过足了戏剧瘾。一天一场,连续25台精品舞台剧目涵盖了壮剧、桂剧、彩调剧、邕剧、粤剧、京剧、话剧、桂南采茶戏、客家山歌剧等艺术门类,是广西文艺工作者近3年来的优秀艺术创作成果。

广西既是歌海,亦是戏乡。广西文化艺术工作者多年来投身艺术创作,把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转化为一部部精彩纷呈的剧作精品,反映现实生活,讲述广西故事,方寸舞台间展示着广西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

广西故事”好戏连台

惟愿真情换真爱,幽兰一枝出山谷……”由广西戏剧院创作的新编大型壮剧《牵云崖》在本届戏剧展演中荣获“桂花特别奖”,该剧也是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优秀剧目、第八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获奖作品。这部剧根据壮族民间故事改编,讲述了蛇郎和一对孪生姐妹俏来、达莲之间的爱情纠葛。该剧继承了传统壮剧的戏曲元素,在创作上保留了壮剧独有的声腔特点,并吸收了壮族山歌等元素。同时,剧中穿插抛绣球定亲、拦路歌、哭嫁歌等壮族特有的婚俗场面,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国家一级演员哈丹在剧中分饰两姐妹,细致入微的表演将姐妹俩的不同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浙江昆剧团团长林为林在观演后评价,该剧在运用戏曲唱念特点的同时,融合壮剧地方色彩,极富戏剧张力。

从1984年广西第一届戏剧展演至今,广西艺术精品创作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丰收季。在不断的改革、创新、继承中,一部部艺术精品描绘了八桂民族的精神家园。现代壮剧《我家住在铜鼓岭》、儿童剧《月亮上的妈妈》、彩调剧《梦圆荷花谷》等剧目弘扬时代精神,反映现实生活;壮剧《百色起义》、现代桂剧《赤子丹心》等作品讴歌不同时期的民族英雄,凝聚各族人民共创幸福美好生活的磅礴力量;壮剧《牵云崖》、桂剧《破阵曲》、粤剧《风雨骑楼》等不同体裁、风格、流派的戏剧作品,从传统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彰显民族特点,各具风格魅力……广西舞台精品艺术可谓是繁花绽放、好戏连台。

展现“桂风壮韵”民族气质

根据白先勇同名小说改编的《花桥荣记》,通过台北一家桂林米粉老字号的沉浮和人物坎坷的命运,展现了身在台北的广西人永藏心底的乡音、乡情、乡恋。为了让剧中桂林的意象更艺术、形象,剧中融入了花桥、漓江、桂戏等桂林文化符号,一首《米粉歌》唱出广西人的无尽情怀,而广西桂剧名家赵素萍、黄天良以剧中剧的形式展示经典桂剧《回窑》的桥段,更让人久久回味。

为了使艺术作品体现“桂风壮韵”的民族气质,艺术创作者们深入基层,在无数鲜活而真实的场景中寻找艺术的灵感。“数次深入生活采风,我们结识了几代船工与商家,当白发苍苍的老船工哼起‘顶硬上呀,鬼喊你穷呀’的船工号子时,我们的眼眶湿润了。”正是在一次次的基层体验中,粤剧《风雨骑楼》的编剧常剑钧和裴志勇找到了梧州人勇往直前的灵魂与寄托,赋予了剧中人物鲜活的生命力,赢得观众的一致好评。

用戏剧形式讲好广西故事,一直是我们的艺术追求。”广西戏剧院院长龙倩说。近年来,广西戏剧院坚持深入挖掘现实主义题材、重大历史题材,运用多种戏剧方式反映新时代进程中的伟大变革,陆续创作了讴歌民族英雄黄大年的桂剧《赤子丹心》、反映精准脱贫和广西60年城乡变化的现代壮剧《我家住在铜鼓岭》、纪念百色起义的壮剧《百色起义》等作品。

营造艺术繁荣良好氛围

广西的文艺工作者要牢牢把握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挖掘广西特色文化资源,创作更多诸如《刘三姐》的艺术精品。”广西文化厅厅长张虹在艺术调研中多次强调,打造民族文化强区,创作更多具有鲜明广西特色、广西风格、广西气派的艺术作品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广西艺术工作者的目标和方向。为了促进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广西从政策扶持、工作机制、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出精品、攀高峰,到2020年广西要推出10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大型剧目。”广西文化厅艺术处处长邱玉红说,为实现这一目标,广西通过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在全区形成了策划一批、创作一批、演出一批的优秀作品创作生产机制。

2017年底,广西启动优秀剧本扶持计划项目,话剧《金银花开》等9个剧本入选。近两年来,广西陆续实施了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艺精品工程舞台艺术项目、广西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优秀剧本扶持计划项目、广西戏曲振兴工程、广西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等,推动优秀精品剧目的创作演出。与此同时,全区艺术院团和文艺创作单位着力推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常态化和长效化,引导艺术家开展长期蹲点创作。广西积极探索艺术创作生产的科学机制,为壮乡的舞台艺术繁荣营造了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