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研发现状简析——广西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信息之十五

21.05.2015  12:03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推动技术创新、加快市场化进程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很多中小企业向“专、能、特、新”方向发展,是创新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仅以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为依据,就广西规模以上(以下简称“规上”)工业中小企业的研发现状作一简要分析。

一、发展现状及特点

据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3年广西规上工业中小企业在研发的人员、经费投入、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均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其中,尤以中型企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创新活力。

(一)研发投入总量快速增长

2013年,广西规上工业中小型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为29.9亿元,同比增长25.2%,占整个规上工业企业经费内部支出的36.6%,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资金支出27.6亿元,同比增长25.5%,占中小企业研发投入总量的92.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二)研发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2013年,广西规上工业中小企业的研发人员共13404人,同比增长10.6%,占规上工业企业的44.4%,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研究人员4589人,同比增长1.7%。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7824.2人年,同比增长7.8%。企业办科技机构人员10491人,同比增长21.5%,其中,本科及以上(包括博士和硕士)学历人员4645人,占科技机构人员总数的67.0%,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中小企业研发人员队伍继续壮大,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开展研发活动单位数比重提高

2013年,广西规上工业中小企业中开展研发活动的单位数虽略有下滑,但在规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单位数整体减少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单位数占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单位数的比重却由上年的85.1%提高到86.2%,提高了1.1个百分点。

(四)研发活动产出成果丰硕

2013年,广西规上工业中小企业申请专利2056件,同比增长39.0%。其中,申请发明专利 1145件,同比增长55.1%。新产品开发2168项,同比增长11.6%,占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总数的65.1%,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29.0亿元,同比增长5.0%;新产品产值315.4亿元,同比增长44.1%;新产品销售收入297.7亿元,同比增长43.7%。拥有注册商标1147件,同比增长32.0%,占规上工业企业拥有注册商标总数的38.4%,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其中,小企业的注册商标730件,同比增长1.1倍。

(五)中型企业研发势头强劲

据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无论在研发的投入还是产出的能力方面,中型企业都是中小企业研发活动的绝对主力,其在各项指标中均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且增幅基本都远远超过整个规上工业企业(见表1),有力拉动了整个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表1  广西规上工业中型企业主要研发活动基本情况

 

2013

2012

增幅(%)

        R&D人员(人)

8453

7162

18.0

R&D经费内部支出 (亿元)

19.9

14.7

35.4

企业办机构数(个)

176

153

15.0

企业办机构人员(人)

6934

5214

33.0

企业办机构经费支出(亿元)

11.8

9.2

29.4

专利申请数(件)

988

656

50.6

其中:发明专利(件)

606

316

91.8

新产品开发项目数(项)

1273

1079

18.0

新产品产值(亿元)

225.1

123.8

81.9

新产品销售收入(亿元)

214.0

121.8

75.7

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万元)

5632.5

3400.5

65.6

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万元)

1673.0

299.4

458.8

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万元)

1227.2

663.7

84.9

       

二、主要问题

综上所述,广西规上工业中小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求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研发活动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受多种因素制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研发投入强度低

由于中小企业实力小、资金投入少、信息资源短缺、创新风险大  ,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能够获得的投资和贷款很少,势必会造成其科技创新融资难,进而影响到其研发活动的投入和发展。2013年,广西规上工业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仅为0.27%,低于整个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近一半。其中,中型企业为0.34%,小型企业为0.19%。

(二)研发人员比例不高

受发展空间和发展状况等原因影响,中小企业在高素质人才方面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难培养,二是难吸引,三是难留住,或者优秀人才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或者大量流失,这就造成了中小企业研发人员的比例不高。2013年,中小企业研发人员虽有大幅增加,但其占年末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仅为1.1%,科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的创新型科技人才供应严重不足。

(三)研发成果市场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大部分还集中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传统行业, 其快速发展主要是以低技术水平和外延扩张为特征,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仍较少。2013年,广西规上工业中小企业虽然在专利申请数等方面成效显著,但在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的数量、收入、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等方面水平明显偏低,说明中小企业只看重形式上的创新成果,忽视创新成果的市场化。

三、几点建议

(一)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加大研发投入。中小企业自身要逐步摆脱粗犷式的发展模式,增强自主创新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积极确立自身在创新投入、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主体地位。

(二)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研发的支持力度。政府要在直接资金投入、信息服务、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相关科技优惠政策的落实、高级人才引进和解决融资难等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开展研发活动,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重视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即中小企业要重视创新产品的价值实现能力,当通过技术创新活动获得一定的创新成果后,应该尽早通过申请专利、版权或者商业秘密等方式予以保护,毕竟前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当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如果研发成果被盗用,势必会打击创新热情。因此,中小企业要注意保护创新成果,重视创新成果的市场化,这样才能享受到创新成果带来的高附加值,使创新产品的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