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金融投资集团破解融资担保难探析

29.12.2014  21:41
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好非公经济转型升级攻坚战的任务目标,把更多金融“活水”引向中小微企业。

融资担保是银行和企业间的桥梁,是解决企业融资问题的关键环节。广西金融投资集团锐意创新,在创新融资担保模式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

两信”缺失导致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我区中小微企业占企业总数99%,生产总值、利税占全区50%以上,提供了80%的就业岗位,在推进广西工业化、城镇化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广西实现“两个建成”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和潜力所在。

但与其重要性不相符的是,我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与大企业相比,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先天风险性较高,尤其存在“两信”缺失短板,即缺信用、缺信息,没有银行认可的充足的抵押担保、信用记录少、财务不规范;同时,银行对不良贷款考核比较严格,没有十拿九稳不敢轻易放贷款。

李克强总理在对12月18日召开的全国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的重要批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发展融资担保是破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要有针对性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

我区有关专家认为,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机构,解决好“信用”和“信息”缺失问题,必将增强银行支持中小微企业的信心,破解缺乏信用保障这一融资“瓶颈”。

国家队”扛起广西担保业大旗

广东的企业发展环境很好,别的不说,仅就金融融资环境看就非常宽松便利,这一点广西还远远跟不上。”广西人黄先生在东莞打拼多年,创立了自己的生意“王国”,业务涉及酒店、地产、金融等领域,对广西故乡的感情让他一直有回故乡投资的打算,但想了很多年,始终因为融资环境问题迟迟没有实现。

招商引资,是近年来我区各级政府热衷追赶的“潮流”。在一些市县和工业园区,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引来了许多新企业进驻。融资就是企业的生命线,如果融资难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企业就很难留得住,长得大。

近年来,我区融资性担保行业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4年11月,全区共有融资性担保公司共185家,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合计209.7亿元,在保余额为457亿元。由于民营担保公司规模小、实力弱,难以得到银行认可,国有担保公司业务量占比超过80%。

作为广西融资担保行业“一哥”,广西金融投资集团旗下的自治区国有担保公司——广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资本金43亿元、担保贷款余额302亿元,以占全区担保公司注册资本1/5的资金提供了全区融资性担保业务余额457亿元的2/3,为缓解我区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该公司董事长陈甘莱告诉记者,公司以小微企业、“三农”经济和广西特色为业务发展的三个主要方向,单笔8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担保贷款占全部业务笔数比例为94.78%;小微企业担保贷款余额比例为81.81%。涉农贷款比例也大幅度提高,累计为871户涉农贷款企业和个人担保获得贷款131亿元,涉农在保余额46.4亿元,通过引入外地银行向各县域发放担保贷款余额87.31亿元。

同时,该公司围绕广西“14+10”产业体系建设及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等工业化关键环节,以服务园区企业为抓手,先后与南宁市高新区、经开区等多家工业园区签订合作协议,累计为我区园区企业取得信贷资金超过400亿元。对区内中小外经贸企业按不高于0.5%的超低年费率收取担保费,累计支持176家外贸型企业取得信贷资金101.73亿元,有力支持广西企业“走出去”,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创新增信平台引来金融“活水

有关专家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和“三农”往往乐于做“锦上添花”的事情,少数银行还存在“雨天收伞”的现象,这是因为,银行市场化的金融机构都是顺经济周期运行。而融资担保,特别是政策性的融资担保一定要逆经济周期运行,越是经济下行,融资担保越要发挥作用。

广西金融投资集团作为全国省级第一家直接以“金融”冠名的金融控股集团,肩负着“发挥金融乘数效应、支持全区经济发展”的神圣使命,2008年接管资本金仅为2亿元的广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起家以来,积极打造中小微融资增信平台,探索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广西模式”。

在广西金融投资集团董事长蒙坤伟看来,国有担保公司必须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既要“雪中送炭”,帮助中小微和涉农企业增加信用,通过提供担保帮助他们加倍获得银行贷款;又要“雨天送伞”,在经济下行时期不抛弃、不放弃,积极支持他们渡过难关和“冬天”。

在自治区财政紧张,难以大规模注入资本金的情况下,广西金融投资集团在全国首创自治区、市、县三级政府共建中小微企业贷款担保体系,通过多元化和市场化筹资的方式,破解中小微企业贷款难题。6年来,累计发动全区104个市、县(区、园区)政府设立贷款担保基金,按1∶10的放大比例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远超过全行业平均杠杆放大倍数2.3倍。

有关专家指出,金融集团首创的三级共建担保体系,不仅发挥了“积少成多”的作用,达到了“聚沙成塔”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给财政资金加上了金融杠杆,放大各级财政力量,缓解中小微企业资金之渴。

作为具有20多年金融从业经验的“老银行”,蒙坤伟还借鉴银行承兑汇票质押贷款模式,创新了担保增信模式。该集团在全国创新发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担保企业通过将股权投资基金质押给担保公司,除了获得与企业所提供的抵押物价值相当的授信额度外,还可增加获得3倍以上股权基金投资额的信用担保授信额度。此举不仅没有增加企业负担,而且提高了小微企业融资额度,企业每年还可获得基金产生的一定收益。

在创新的驱动下,广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已迈入全国同业前三强,注册资本金由2008年接管时的2亿元增至43亿元,自治区财政在2013年和2014年先后两次累计向其拨付1亿元和2亿元增加资本金,发挥了积极引导作用,目前全区市县两级政府的财政注资超过10亿元;公司在保余额由9亿元增至302亿元,累计为全区7556家中小微企业担保贷款获得信贷资金1284亿元。

对此,中国银监会融资担保部副主任文海兴在广西调研时给予充分肯定:表示广西金融投资集团在全国闯出了一条发挥财政杠杆和金融乘数效应支持小微企业的新路子,认为该模式为银监会出台大力发展政府的担保公司这一政策提供了借鉴。

做好“”“”文章壮大担保行业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禽流感疫情,将广西养殖业推到崩溃边缘。销量下跌、价格下跌,不少养殖企业不得不靠吃老本苦苦支撑。

广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了解到情况后主动“出手”,通过提供担保贷款和下调费率给企业送去了“及时雨”,通过担保支持累计帮助广西养殖企业提供超过20亿元的信贷额度,减收息费近2000万元,帮助一大批支柱养殖企业渡过难关。

据了解,去年以来,为帮助小微企业渡过经济下行难关,广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作为广西担保行业的龙头老大,再次担当起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扶持实体经济,根据融资额度的不同需求,对我区政府推荐的政策性生产型小微企业大幅下调费率,最高下浮比例比国家规定的基准担保费率还低43.33%。费率远低于民营担保公司和省外同业。

该公司通过发挥国有担保公司“稳定器+缓冲器+减震器”的作用,突出其作为“银行的保险公司”的特殊功能,建立了连接小微企业和银行的桥梁和纽带,目前与全区41家银行建立业务合作关系,累计为全区银行减少不良贷款100多亿元。避免了近千家因资金链断裂而出现倒闭、破产的情况发生。

今年,广西面临政策红利下降,资源环境、土地供应、财政金融等约束加大,新的增长动力尚未形成,困难更多、挑战更严峻的新常态。广西融资担保行业如何适应新常态,着力为中小微企业发展“雪中送炭、雨天送伞”?

我区有关专家表示,虽然我区融资担保行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困难不少。近年来我区财政加大了对担保公司的支持力度,但我区本级财政尚未在财政预算内对国有担保公司资本金形成持续补充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有担保公司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的能力。

融资担保行业作为连接银企的纽带,一头为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服务,一头为银行分担风险,背后需要政府给予支持。国际上不少国家都把融资担保作为准公共产品进行支持,如英国和荷兰的担保资金直接来自国家预算,德国、日本和法国的担保机构50%以上的担保损失由国家承担。

另外,我区担保机构和银行业务合作的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导致担保公司成为经济下行形势下的风险最终承担者。

记者了解到,银行和担保机构共担风险是国际惯例和国内发达省市的做法,如安徽省实行由担保机构、省级及中央财政、银行、县区财政按照4∶3∶2∶1比例进行分摊的科学风险分担机制;重庆市对因开展微型企业创业扶持贷款担保发生的损失,由担保机构和市、区(县)两级财政按4∶3∶3共同承担。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作为世界性的难题,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同创新,做好‘合’与‘分’的文章尤为重要。”专家表示,一方面,要形成支持合力。政府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形成对国有担保机构财政预算内持续资本金补充机制,并纳入法治化、制度化的轨道;同时,要改变财政资金直接补贴中小微企业的模式,将各类扶持资金集中起来设立担保基金,集合各方之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金融杠杆作用。另一方面,要建立风险分担机制。银行要主动作为,与担保机构合理共担风险。地方各级政府要正确认识政府担保公司的政策性定位,降低或取消对其盈利要求,进一步与自治区国有担保机构合作并按一定比例分担损失,鼓励其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