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集约化业务系统提升联动效率

16.06.2017  12:30

  编者按:6月17日,《中国气象报》七版推出《聚焦强对流预报服务——攻克天气预报中的“硬骨头”》专题,刊发广西在强对流天气业务和服务中的经验成效,现全文转载如下: 

  5月24日零时17分,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值班预报员翟丽萍发现,强降水回波将在梧州上空较长时间盘旋,预计当地将出现雷电和短时强降水。她立即通过业务系统指导市、县台站发布预警信号。2时51分,梧州市气象台将暴雨橙色预警更新为红色预警,一场部门联防抢险救灾的行动随之开启…… 

  进入强对流天气多发的汛期,这样的场景在广西气象部门并不少见。广西地处低纬地区、云贵高原的下风向,春末夏初时该地区上空常常具备深对流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 

  “如果强对流天气发生的环境条件特征明显,一般可在24小时前预报出它大致影响的地区和时间。但是,在近地面没有冷空气入侵或者冷空气、高空槽很弱的情况下,强对流天气就很难预报出来,对于基层台站来说更是如此。”自治区气象台短时临近预警中心副主任黄荣介绍。  

  为了克服这一难题,近年来,自治区气象局通过统一规划、研发和建设,在全区各级气象部门布设天气预报服务集约化业务系统,自治区、市、县各级气象部门可实时共享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等数据与产品。 

  “该系统还融入了神经网络模式产品等广西自主研发的预报工具,整个预报效果更丰富,更契合本地实际。”自治区气象台总工程师林开平说。 

  在5月24日的强降雨天气过程预报中,自治区、市、县级气象部门正是基于该系统,有效地加强了联防,助力基层地区做出临近分类预警;同时,各级气象部门通过气象站、雷达、云图实时监测,得到临近对流发生地点和强度,结合中尺度数值预报产品和各种外推方法,判别系统未来的发展强度和移动路径。  

  当日凌晨,梧州电闪雷鸣,强降雨如期而至,在自治区、市、县三级气象部门联动下,预警信号连连升级。  

  “接到预警短信后不久,村干部就开始组织大家撤离。”梧州市龙圩区新地镇都梅村村民莫昶彬的房屋靠近山体,他和家人在滑坡前迅速撤离。由于预警信号发布及时,部分群众提前从有倒塌风险的房屋撤离,避免了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外,广西气象部门还建立了强对流天气概念模型和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系统,帮助预报员掌握当地各类强对流天气的特征。”黄荣说。 

  在预报员整体水平得以提升的基础上,2016年6月,自治区气象局成立了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技术创新团队。该团队将利用3年时间,开展广西强对流天气客观预报方法研究,逐步实现短时临近强度和风险等级精细化预报。目前,已经完成部分分类强对流天气短时潜势客观预报和临近客观产品的开发,预计今年下半年将在全区灾害性天气临近预报预警中试用。  

  此外,自治区气象局还建立了横向连接 国土、农林、水利等部门,纵向连接国家突发预警发布平台的区、市、县一体化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下一步将完善精细化气象服务产品加工制作流程,提高预警信息一键式发布效率。(文/黄姿娜 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