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峰区检察院采取“1+N”预防模式 为精准扶贫“廉洁”护航

15.01.2016  11:38

  广西检察网1月15日讯(通讯员  刘强 阳文)为了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切实保障贫困居民得到有效的帮助。近日,桂林市秀峰区人民检察院延伸法律监督职能,对辖区内3个街道办事处、20个社区、7个村委会的大学生村官和扶贫业务骨干通过“1+N”预防模式提升精准扶贫廉洁奉公、拒腐防变的能力,取得良好成效。 

  据了解,该院“1+N”职务犯罪预防模式,“1”就是依托1个驻村驻社区检察室或者1个驻村驻社区检察官,通过设置联系电话热线、意见信箱等方式了解精准扶贫工作产生的问题,建立驻村驻社区检察室检察官定时定向联系扶贫业务骨干人员及贫困户的双方机制,确保双方精准扶贫信息能够及时进行共享、了解,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N”就是该院通过多举措的预防形式来提升大学生村官及扶贫业务骨干,如警示教育、检察建议等,具体内容是: 

  一是发挥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的预防服务作用。为了防止大学生村官和扶贫业务骨干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沾染不良的风气,提升拒腐防变的能力,该院在新年元旦之际就组织大学生村官和扶贫业务骨干30多人分批次参观职务犯罪预防警示教育基地,通过参观廉政文化长廊、观看警示教育片,交流参观心得体会等形式,有效强化了大学生村官和扶贫业务骨干廉洁意识、守法意识、为民谋利的意识,增强了自身抵御腐蚀的能力。 

  二是检察建议落实主体责任。该院在一些精准扶贫工作中职务犯罪高发的环节,通过预防部门发放检察建议的形式,督促负责精准扶贫的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等部门履行好监管职责,在贫困户精准识别问题上要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切勿在工作中接受请客收礼,收受他人的好处,滥用手中的职权将不符合精准扶贫的家庭纳入精准扶贫的帮扶对象。 

  三是强化法律知识教育力度。该院组织具有多年反贪、预防工作的检察官结合近些年查办的典型职务犯罪案件,用丰富的案例与通俗易懂的语言强化职务犯罪预防教育培训,从犯罪构成、犯罪形式、犯罪处罚标准等方面,系统地讲述了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等常见易发的职务犯罪,并对相关职务犯罪的成因、特点以及预防对策进行了深刻地分析与解读。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该院还发放《廉政教育读本》、《职务犯罪警示教育经典案例剖析》共计60多册,同时还对当前检察机关专项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腐败问题”做了介绍,有效提升了廉洁守法意识。 

  下一步,该院将还组织大学生村官和扶贫业务骨干开展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活动,通过征集廉政名人名言、书法作品、摄影作品等形式加强廉政意识;同时将积极搭建多种预防平台,例如将与法院建立庭审观摩制度,组织大学生村官和扶贫业务骨干参加职务犯罪庭审观摩,同时积极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利用“两微一端”提供法律政策答疑解惑等多途径、多平台净化精准扶贫工作“环境”,提升精准扶贫工作的廉洁性。 

  (作者单位:桂林市秀峰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