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西江绿色走廊

08.12.2014  23:56

  今年7月,珠江-西江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给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万秀区要做好推进试验区建设的当家人、排头兵,增强“特区”思维,勇挑重担,以先行先试的勇气,打好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全力推进试验区建设。围绕打造“西江千里绿色走廊”,推进5000亩湿地公园、1万亩生态恢复工程、2万亩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及造林绿化工程建设,确保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4%以上。

  加强生态保护,打造山水示范区

  推进试验区建设,必须摒弃“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观,守住生态这条底线,坚持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将试验区建成珠江-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

  加强“硬件”建设,夯实环境保护基础。结合“美丽广西·生态乡村”这一德政、民心、生态工程,突出抓好西江生态建设项目,合力打造“魅力两岸·美丽西江”。加快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综合处理系统,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以塘源污水处理工程为抓手,加强试验区污水设施建设,力争到2020年,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0万吨以上,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西江试验区范围内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90%以上,水质常年稳定在Ш类以上。

  加强“软件”建设,提供生态建设智力支持。积极创造更加开放包容的环境,加强高新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培育、交流和引进工作,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人才储备。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增强企业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增强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推进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由资源依赖消耗型向科技创新驱动型转变,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走内涵式、集约型的发展道路。

  加强设施建设,拉开试验区发展框架

  要把试验区开发建设纳入我市“东向”战略谋划和推进。向东靠拢、向东发展的先决条件,是以交通为重点,与广东毗邻城市和主要节点城市互联互通。路通了,区位优势才能真正发挥出来,珠三角各种资源、生产要素才会转移集聚过来。港口码头、桥梁路网是试验区的大动脉,对焕发试验区生机活力至关重要。

  依托西江黄金水道,加快港口码头建设。按照“港产并举、港城一体”理念推进港口码头建设。发挥西江的通江达海优势,抓好塘源紫金村、中储粮码头以及塘源综合码头、李家庄码头、大漓口作业区码头等项目建设,增建多用途泊位,提高其吞吐能力。全力支持肇庆至梧州3000吨级西江航道疏浚整治,提升西江黄金水道功能。完善水上综合服务区和停泊区等配套设施,建成集管理、维修、码头、加油以及员工餐饮、购物、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生活区,推动试验区商贸物流与城镇化建设。

  致力“外通内联”, 加强路桥设施建设。抓住梧州打造交通节点交汇城市机遇,打造“多层次、网络化”综合交通枢纽,实现交通“无缝化衔接”。加强与交通运输部门、开发建设公司联动对接,以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大园桥、粤桂大桥、广信大桥、塘源一路工程等路桥基础设施建设。抓好“起步区”内云龙桥至大园桥的滨江大道和沿江堤路工程,建好南广铁路及梧州至贵港、梧州至柳州、市环城高速公路延伸到试验区的连接线,打造现代化交通体系。

  夯实产业支撑,促试验区产业园区化

  产业是试验区发展的发动机,是经济发展的力量之源。要以试验区为载体,强化产业对接合作,推进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打造差异竞争、优势互补、协同配套、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园。

  促进产业集聚、融合与可持续发展,建设产业园区。将试验区打造成产业转移承接与提升基地,重点培育发展环保、IT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食品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传统资源型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实现产业基地化、园区化。抓好园区规划、征地拆迁工作以及一系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集研发、生产、仓储、物流等服务于一体的产业园。

  建设物流园区,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认真规划布局嘉进电子商贸物流基地、两广货运集散中心、毅德电商金融物流园、六星国际汽车城和西江物流中心等多个商贸物流项目建设。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成集贸易、加工、金融、信息服务、仓储、配送、交易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商贸物流基地。

  市场运作,促进商贸场馆建设。以粤桂新城、龙湖新城项目建设为抓手,发展试验区商贸业。引进宾馆、影剧院、商场超市、农贸市场,打造布局合理、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宜居宜业生活配套区,不断聚集人气,促进试验区街道化,加速城镇化进程。 (黄 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