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一大波骗局来袭 大学新生需谨慎千万别轻信

31.08.2015  12:03

  开学季,一大波骗局来袭

  遇上主动套近乎的“学姐”“学长”,你可千万别轻信

  眼下正值大中院校陆续开学的日子,很多大学新生都是第一次远离家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新生们的心理是兴奋、新奇、激动的,不过,此时更不应该放松警惕,从你们下火车的那一刻起,一路上就有形形色色的骗子在等着你。

  接待人员要认清

  案例:小李同学去湖北上大学时,母亲送他到学校,在学校门口,3个戴着“新生接待人员”胸牌的男孩问他是不是来报到的,并问他是哪个院系,毫不设防的小李和母亲如实相告。

  其中一个男孩表示,宿舍楼和院系的新生登记处离得比较远,拿着行李去不方便,他让另外两人在校门口看管皮箱,自己负责带小李他们去登记。小李和母亲听信了“接待人员”的话。到了院系门口,男孩突然说去上个厕所,随即一去不复返。小李和母亲回到学校门口,行李和另两个男孩已不见踪影。

  提醒:这类冒充“接待人员”身份的骗子通常会在车站、学校门口出没,看见提着大包小包东张西望的行人,会主动“热情”地凑过来搭讪,并提出帮忙看管皮箱等物品。去学校报到最好是坐接站的校车,乘坐校车要认清校车的标识,不要理会来搭讪的陌生人,行李物品不要轻易离身。

  真假“老乡”要辨明

  案例:独自去四川求学的小冯在入住大学寝室的第一天,有个陌生学长突然登门。学长询问小冯,这里有没有××城市来的新生,小冯称自己就是,学长很高兴,连用乡音打招呼,称找到“老乡”了,他就住在楼上寝室,欢迎小冯来找他玩。

  身在外地的小冯听到亲切的乡音,自然没有对学长的“老乡”身份产生怀疑。两人一见如故,聊得不亦乐乎。聊了一会儿后,学长说自己的手机没电了,借小冯的手机用一下,打了一个电话后,学长问小冯身上有没有800元现金,他有急用。小冯摸了一下只有500元,学长就拿着500元钱上楼了,说一会儿就下来还钱。结果小冯等了半天也没见到人影,上楼去找,却发现并没有这个人。

  提醒:刚到外地的新生人生地不熟,往往希望多结识些同学,扩大自己的社交圈。骗子正是利用这一点,装扮成“老乡”来套近乎,乘机盗走或骗取财物。遇到这种状况时,最好能先想办法确认陌生人的身份,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财物外借。

  寝室推销别轻信

  案例:“寝室推销”是新生安顿好之后最常遇到的骗局。骗子通常自称是勤工俭学的“学长学姐”,所推销的物品多与新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文具、充电宝、充值卡、手提电脑之类的,价格都非常低廉。

  在广西某大学读大三的小林就曾遇到过这样的诱惑。

  小林回忆,她刚来读大学的第一年,开学没多久,就有个女子找到宿舍来。女子自称是大四的“学姐”,目前在一家文具贸易公司实习。这名“学姐”表示,自己可以拿到一些出口的外贸文具,如果小林愿意做代理,可以低价拿货。

  小林翻看了一下“学姐”拿来的样品,发现质量还不错,市场上至少要卖五六元。“学姐”称所有商品不论贵贱都以不到1元钱的单价批发给小林,但前提是必须一次性购买她手上总价400元钱的存货,并表示卖不完还可退货。听到“学姐”这么一说,小林很心动,当即和室友凑钱买了一批货。

  然而她事后逐一打开包装才发现,很多文具都是劣质品,有些包装盒里甚至是空的。

  提醒:应对寝室推销最有效的一条就是:“推销者说再多花言巧语都不轻信。”刚到学校很多东西需要添置,可以选择校内商店,熟悉网购的还可以在熟悉的网上商城购买,没必要贪小便宜买上门推销的东西。至于手机、电脑等“大件”,最好等自己熟悉了学校生活和周边环境后,再去专门的商业区购置。

  假装可怜莫同情

  案例:西安某高校大一女生小徐晚上在去食堂的路上,碰到一个学生模样的男生。男生自称钱包被偷,想向小徐先借3000元交学费,等第二天家里打钱后就还。为让小徐相信,男生还掏出学生证和身份证证明自己的身份。

  小徐心生怜悯,便取了3000元给对方。男生连连道谢,两人互留电话约定男生第二天还钱。第二天到来,对方的电话却怎么也打不通了。

  提醒:开学报到时,一些社会闲杂人员也会混进校园,伺机行骗。特别是一些长得比较标致的男生或女生,会假装成同校同学,向选定的目标借手机或钱。遇到这种情况,千万别上当,即便是借手机,也要盯紧对方,不能让手机离开自己的视线。

  记者陈枫

[责任编辑: 胡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