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生活报:各场馆精彩活动等你参与

01.04.2017  01:05

来自靖西的黄美静在广西民族博物馆现场制作绣球

桂台少数民族歌舞展演现场

 

广西民族博物馆:
      倾听绣球里你所不知晓的门道
      ■当代生活报记者 朱映伊/文 徐天保/图
      本报讯 3月30日上午,马山会鼓、烟墩大鼓、南丹古兰鼓、凌云长号……来自广西各地的鼓号在广西民族博物馆齐齐奏响。在鼓声中,12位“刘三姐”为市民们献上了动听的迎客山歌和美酒,而由百名歌手组成的三姐对歌方阵,让在这里过节的市民置身于歌海之中。

在广西民族博物馆,除了能看到桂风壮韵“三月三”——2017年广西“壮族三月三”文化活动的精彩演出之外,还可以到民族村里的广西米粉博物馆参观,通过一幅详细的米粉地图对广西的米粉有一个全面认识。
      在风雨桥上进行的七彩服饰非遗展示区,广西人最熟悉的绣球制作,仍然是市民最喜欢的一个工艺品。“拳头大小的一个12瓣绣球,我一天就能做完。”来自靖西旧州的黄美静正在现场制作绣球,各色绣着各种图案的绣片让市民爱不释手。都知道绣球是壮族青年定情的信物,可是绣球上的图案有什么意义呢?
      黄美静说,绣球大多为12瓣,有的绣球每一个花瓣都绣着鲜花,是一年四季里最有代表性的鲜花,还有的绣球会绣上各式吉祥之物,如春燕、仙鹤、龙、凤等。球上朵朵鲜艳的花与掌管生育之神的花婆有很密切的关系,花朵预示了蜜一般的爱情生活,婚后的子孙满堂。现在常见的绣球上,用的都是平绣,也就是用一根丝线就能完成。“还有一种是堆绣,要用8根丝线缠成一根后,再拿来绣,那样的图案就更好看更立体。”据了解,如今在靖西,只有70多岁的壮族老人黄肖琴是堆绣绣球的唯一传承人。看着绣球这么美,也有市民动起了要学的心思,“不难的,欢迎你们到靖西去学呀!”黄美静说。
      提醒
      据了解,3月30日~4月4日,广西民族博物馆正常对外开放。


      南宁市博物馆:
      有场民族传统音乐会在等你
      ■当代生活报记者 黄占玲 通讯员 黄丽秋
      本报讯 南宁市博物馆举办的“欢乐三月三”系列活动于昨日启动,当天最受大家喜欢和瞩目的,便是上百人一起共同制作五色糯米饭了。
      据统计,当天有300多人参与到了活动当中。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为大家准备了干净的糯米,游客们用红蓝草、黄饭花、枫树叶、紫番藤提取的彩色汁液对糯米进行染色,做成红、蓝、黄、紫四色,加上糯米的白色合成五色。活动以竞赛的形式开展,现场有不少家庭组队来参赛,在体验活动结束后,现场观众朋友们都免费品尝到了可口的糯米饭。
      提醒
      在接下来的几天,南宁博物馆还将开展博艺苑——民族传统音乐会、编蛋袋、染蛋、斗蛋、DIY绣球、DIY铜鼓等活动,所有活动均为免费参与,无需报名,市民可自行前往参与。


      广西博物馆:
      少数民族展演“”出多元魅力
      ■当代生活报记者 黄占玲/文 徐天保/图
      本报讯 3月30日上午,广西博物馆举办的“多彩印记,欢乐三月三”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序幕,活动现场不仅有各色特色美食等着大家来品尝,最重要的是能够欣赏到壮族和太鲁阁族联手上演的民俗展演活动;其中,壮族的天琴、太鲁阁族的“口簧琴”均为传统经典乐器,两种少数民族乐器同时亮相,让不少人感受到了两种文化碰撞之下的多元魅力。
      当天的活动现场,来自台湾的太鲁阁族带来了精彩的展演,其中,口簧琴作为一种少数民族乐器被搬上舞台,优美的琴声让很多游客驻足。据了解,口簧琴弹拨出来的音乐,除了可以作为音乐欣赏外,还是对异性求爱的一种方式;而壮族带来的天琴也相得益彰,天琴是壮族人使用的弹拨类弦鸣乐器,由乐器发声谐音而得名,常用于独奏或为歌、舞伴奏;天琴发展至今已经有上千年历史。
      除了精彩的展演外,当天,广西首个文创市集也在博物馆开办,在所展出的创意产品中,大部分为广西大学生文创优秀作品,以及“2016广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优秀获奖作品。市集上,大家不仅可以看见以铜鼓为原型的便利贴,也可以看见以崇左花山岩为设计灵感的书架、便利贴等。前往市集游玩,游客不仅可以和原创者进行交流,看见喜欢的作品还可以买回家珍藏。
      提醒
      据了解,“三月三”假日期间,广西博物馆的系列民俗活动将一直持续,同时推出各类文化主题课堂,包括手绘彩蛋、绣球DIY等,感兴趣的市民可自行前往参与。

    广西图书馆:
      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授技艺 
      想学刺绣最好从平绣学起
      ■当代生活报记者 黄占玲
      本报讯 由广西图书馆举办的“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动在3月30日拉开了帷幕,当天,广西图书馆请来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展示制作绣球、香包的技巧,并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制作出精美的作品。
      据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南丹水族马尾绣手工技艺传承人谭秀仙介绍,她从13岁就开始制作香包、绣球,会13种绣法。提起制作香包的技巧,她称关键是要心细,初学者可以先从平绣学起。
      据谭秀仙介绍,对于壮族人而言,香包不仅有驱邪祈福的作用,还可以作为心爱之物送给心上人,让心上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平安健康。不同的香包图案也包含了不同的寓意,比如老虎狮子象征勇猛威武,祛除邪恶保平安;双鱼、双蝶、蛟龙等象征两性相爱、交合、生育;莲花、荷花、牡丹、梅花等喻意女性的坚贞甜美等。此外,香包的绣法有很多种,其中马尾绣是最复杂且费时最长的一种绣法,是水族现存最古老、又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技艺,被称为刺绣中的“活化石”。在制作马尾绣时,需要取马尾做芯,用手工将白色丝线紧密地缠绕在马尾上,使之成为类似低音琴弦的预制绣花线,接着还要进行盘绣、填绣等各种复杂的步骤。一个如巴掌大的香包使用马尾绣的绣法,大概要花去几天时间才能完成。
      当天,不少读者现场跟着谭秀仙学习刺绣方法。对于如何绣出好作品的建议,谭秀仙认为初学者可以先从简单的花纹样式学起,且剪面料的时候,一定要均匀,这样制作出来的绣球、香包才好看。此外,还可以从最基础的平绣学起,平绣指的是用直线组成的绣法,该种绣法简单又大方,比较容易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