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师徐华:育人先立德 用“心”了解每一位学生

14.09.2015  11:07

  

徐华老师与部分学生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合影

      三尺讲台不算长,却是孩子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人生起点。身为教师,就意味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更意味着要以对学生负责,而这个负责,除了成绩,还有学生的品行。

  二十三年来,徐华始终秉承“育人先立德”的教育理念,从入学第一天起,就着手培养学生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文情怀。

  一撇一捺 写好“”字

  五年前,徐华对到校参加升学典礼的张波说:“在南宁二中的三年,是你人生新起点的三年,是迈向人生辉煌的三年,这个暑假,要好好利用起来,除了预习高中知识外,要抽出时间读《论语》。《论语》可以告诉我们求学为道,修身为人的道理。”现在,已经上大学的张波,每每遇到困难,都会想起徐华充满正能量的话,也暗暗地在心底里给自己鼓劲。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徐华的教学成绩是优秀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徐华立德育人的成绩也是不容置喙的。

  徐华的办公室里,有一个书柜。身为数学老师,他的书柜大部分书籍却和人文有关。《论语》《国学》《平凡世界》《孙子兵法》……他把这些书籍视为宝贝,其中《南怀瑾选集》是他最喜爱的书之一。徐华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专业素养外,还要加强自己的人文修养的培育。

  在徐华心中,教师的使命之一是育人,人字有两笔:一撇一捺。孩子的素养构成就如一撇一捺般包含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他始终认为,科学素养可以帮助人过上舒适的生活,而人文素养能让人体验到生命的丰富性。他更相信,怀有人文情怀、人文精神的学生,才会走得更远,才会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不管身处顺境还是逆境,这样的学生都能够从容应对。他带着学生一起读《论语》。“温故而知新”,“人要有骨气”,“知耻而后勇”, “耐住寂寞,坚忍做人”……他用国学经典向孩子们传递着“”应有的品德。

  在看了徐华推荐的《论语》后,2010届的学生何嘉源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这样写:“‘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本意是我每天要作3次自我检讨,但他的理解是:在做题中反复检查,有没有看错题,计算是否错误?方法是否简便……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做人做事中,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反复检查。”何嘉源说,徐老师教会他和同学们很多做人的道理。他“耐住寂寞”“坚韧做人”等教诲更是让大家铭记在心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徐华俯身拾起地上的垃圾,他总是用实际行动去感染自己的学生。见习记者 杜佳微摄

  用“”了解每一个孩子

  每次期末考试结束,老师都要在《学生手册》上写下对学生的评价。做了几年班主任后,徐华逐渐觉得《学生手册》留给老师写评语的空白太小了,老师是不可能用很小的一个篇幅去评价一个孩子整个学期各方面表现。徐华问自己:“我真的是最了解这个学生的人吗?

  经过深思熟虑,徐华决定不再沿袭这种评价学生的方式。他把班上每一个学生座位前后左右四个同学的评价和同宿舍的五六位同伴的评价综合起来,再加上老师对他的评价,将学生最突出、大家都认可的的地方找出来,形成对学生比较全面的评价。

  “如果单单是老师说这个孩子某方面不错,他可能会老师只是为了地鼓励他,如果有十多个同学不约而同的去肯定他,那他就能够获得自我认同感,他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有魅力的学生。”在徐华看来,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他们有自己的发光点,不是一个“勤奋刻苦”“聪敏上进”“吃苦耐劳”就能概括的,他愿意用心去和学生交谈,用心鼓励他们,和他们一起成长。

徐华写给学生张波的明信片

  心里装着学生的老师 学生也不会忘记他

  “教学生三年、想学生三十年、想国家民族三百年”,是他对教育事业的情怀与承诺,也是他在教学科研中一步步践行着的誓言。

  现就读于中山大学的崔永琳同学直接用这段文字,来描述徐华在他心中的形象。

  高中毕业五年了,但忆起徐老师的言传身教,还历历在目。说起徐老师,相信每个同学都是又怕又爱。他是严厉的,要求我们每天做到3个“35”,早上7:35、下午2:35、晚上6:35要到教室。我们最害怕数学测验不合格时试卷上那个大大的“△”,这代表着要去办公室和徐老师“面谈”。

  然而,他又是慈爱的。让崔永琳和同学们记忆犹新的是有一年“六一”,平时不苟言笑的徐老师居然在批改完的作业后面写上:“孩儿们,六一儿童节快乐!”短短几个字,让早就没有资格过儿童节的大家激动不已。因为在徐华心里,他们不仅是学生,更是老师疼爱的孩子。

  徐华他最大的乐趣是看着孩子们一天天成长、成熟,最后成为栋梁之材。在徐华的办公室,有一沓用活页纸摞成,一笔一画手写的超过10万字的“工作反思录”。课堂上,他从学生稚嫩的发言中得到灵感,记录下来;改作业,他从学生的字里行间看到课堂教学的不足,记录下来;而当学生流下热泪、深情地说出“老师,我错了”时,他也激动地记录下来……

  今年暑假,一名大学毕业准备走向社会的男生专程回校看望老师们。徐华说,看望的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长大了,成才了。“这名离开二中四年、读完大学的学生,在即将走向社会之际,还回来和我们商讨如何走好今后的人生路,这无疑是对老师最大的肯定和信任。”这是徐华最开心最自豪的事情。

  教育不是牺牲,是责任;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懂得播种快乐的人,才能收获幸福。南宁市教育局党委书记汪述斌说,徐华就是这样的人,凭着对教育的热爱,为了孩子的未来,他辛苦着、忙碌着并享受着……而“”,就是维系像徐华这样的教育工作者继续前行的动力、精神和灵魂。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徐华的书柜里却有很多国学书籍。记者李琴摄

  做一个启发者 而不是灌输者

  有人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修建着学生的枝丫。而徐华不是,他像一名导游,带领着学生领略不同的风光。

  现在就读于清华大学的阮磊是南宁二中2013届毕业生。高中三年,徐华是他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徐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而非灌输,提供了很多让我们自己提出解决问题并进行分享的机会。”让阮磊印象深刻的是,从高一开始徐华就布置学生每周写一篇数学周记,周记内容可以是一堂课的知识点,也可以是一个数学领域的研究。每堂数学课前都有同学独立完成的作业的评讲环节,大家讲到兴起时往往把一道题目讲出三四种解法。徐华很少打断大家的讨论,而是鼓励同学们多争论多总结,哪怕一节课留给他讲课的时间不过十来分钟他也不会计较。

  徐华所带的班级,从高一到高三都有不同的班级标语。阮磊始终记得高一时的标语是“成功是一种习惯”;高二是“追求卓越”,高三是““充实快乐着高三的每一天”。用徐华的话来说,这是为了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把每件事情都做得最好,并用淡定的心态应对高考。

  2013年高考临近时,徐华和整个年级组一起筹划了高考前百天全年级负重徒步六公里的活动,并在孔庙举行了成人仪式。当天,阮磊和同学们徒步约6公里来到孔庙,走进状元门,登阶而上,跨过状元桥,来到大成殿前广场。“当我们和父母一起走过六公里路,在孔庙前行拜礼,用毛笔字写下“弘毅”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可以躲在父母羽翼下任性的孩子,要学会自立、担当与感恩了,也才真正感受到徐老师对我们的良苦用心。”

  23年来,徐华将执着埋进坚深的岩层,让幼林高大参天,让雏鹰万里鹏程;他将信念刻在高耸的山顶,让春天桃红李白,让秋天硕果丰盈;他用平淡抹去奢华浮躁的功名,引领者学生迈进学术的殿堂。

  在班级日志的最后,徐华写道:

  这是一个缺少伟人的时代,那是因为我们一直太功利,期待明天孩儿们多一点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是一个缺少大师的时代,那是因为我们缺少悲天悯人的情怀,期待明天孩儿们对人对事多一分同情、善良和敬畏;

  这是一个缺少真人的时代,那是因为我们顾虑太多,期待明天孩儿们在纷繁的世界面前不要忘记自己最渴望的是什么。

  下面二十个字就算作徐老师布置给你们的最后一次作业吧,不过这次作业需要大家用一生来完成:

  “志存高远,耐住寂寞,坚忍做人,奋斗一生,永不放弃。

  南宁二中另一位特级教师梁凯对徐华的评价是:他是真正对得起“教育”二字的人。 (记者 李琴)

编辑:罗宁

南宁地铁2号线江南客运站墙壁冒水情况说明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登)5月28曰下午,南宁新闻网
2019年21所港澳高校在桂招生 报名工作将启动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杨金娇)5月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