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保大型原创壮剧马骨胡之梦在南宁精彩上演

08.11.2014  18:22
【核心提示】 八桂网 南宁 11月08日消息,听马骨胡天籁之音,品原生态壮剧韵味”。11月8日晚,广西德保县大型原创壮剧《马骨胡之梦》在南宁剧场精彩上演。               八桂网 南宁 11月08日消息,

  “听马骨胡天籁之音,品原生态壮剧韵味”。11月8日晚,广西德保县大型原创壮剧《马骨胡之梦》在 南宁 剧场精彩上演。这是该县党委、政府立足传统 文化 奉献精品佳作的有力见证,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和具体体现。

马骨胡之梦

  壮族马骨胡起源于宋朝,至今有近千年的历史,是珍贵“活态”的非物质 文化 遗产。马骨胡是壮族特有的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其采用马的腿骨作琴筒而得名。起源于德保的壮剧是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戏剧,其伴奏的主奏乐器是马骨胡,而马骨胡艺术的发祥地在德保,主奏曲目为《壮乡春早》,流传覆盖桂粤滇黔及东盟各国。马骨胡音色清脆、透亮、悠扬,音质高亢,富有穿透力,被誉为壮族民间原生态音乐的天籁之音。同时,马骨胡演奏技艺有自成一体的弓法、指法和曲牌。2010年5月,德保县《壮族马骨胡艺术》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2年德保县荣获“壮族马骨胡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目前,《壮族马骨胡艺术》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壮族马骨胡艺术凝聚着德保矮马文化、壮族山歌文化、壮族末伦文化、壮剧文化元素相交融的文化精髓。为挖掘壮族文化艺术,推动 社会 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保护传承发展壮族马骨胡艺术,倾情打造壮族马骨胡文化品牌,精心创作民族文化精品,德保县委、县政府决定创作大型原创壮剧《马骨胡之梦》,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筑精神高地,建设精神家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马骨胡之梦》由国家一级作曲、广西壮剧团原团长李果成和国家一级演员、广西壮剧团原副团长林佩艳共同编剧,由李果成作曲,由中央戏剧学院博士、导演系副教授曹艳担任总导演、林佩艳和黄纯军为导演,融合了中央戏剧学院、中央民族歌舞团、上海戏剧学院、广西戏剧院等高等艺术院校技术力量合力精心打造,演员以德保本土文艺 人才 为主,演职人员共86人,阵容宏大。该剧于2014年2月入选广西2014年度文化精品立项项目,这是广西继《桂花雨》、《天上恋曲》、《壮锦》、《大儒还乡》等大型歌舞剧成功面世之后的又一部文化精品力作。

  德保矮马是世界两大矮马源流之一,《马骨胡之梦》选择在壮族马骨胡艺术的起源地德保创作是一个古代神话的当代建构。全剧分为“下凡、初遇、情长、求雨、布雨、献身、琴梦”七场,歌颂了壮民族勤劳乐观、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的民族精神,描绘了壮家世代相传建设家园的美好愿景,表达了展望未来的美好梦想。剧中通过神话传说、山歌方言、风土人情、当代视角,让此剧既具有浓郁的壮民族特色,又具有现代意识的时代品格。

  剧情主要讲述了矮马仙王之子马勒受玉皇大帝之命下凡任鉴水之洲风云晴雨官,后与壮族姑娘侬依相遇相爱并结为夫妻。鉴水之洲遭遇大旱灾,马勒决定上云山顶峰布雨,不料被雷王屠巴和电神暗算坠落山崖。在生死离别之际,马勒取出仙衣和护身仙丹让给侬依继续布雨,并嘱咐:“我死后,将我的骨头做成马骨胡……”侬依按马勒遗嘱布雨解除灾情,带领民众兴修水利灌溉农田,造福百姓。从此,马骨胡成为壮族传世乐器,其灵魂化为美妙的琴声激励着世代壮家儿女。

 

南宁地铁2号线江南客运站墙壁冒水情况说明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登)5月28曰下午,南宁新闻网
2019年21所港澳高校在桂招生 报名工作将启动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杨金娇)5月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