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缺血困境心脏病患者顺利完成“零输血”手术

24.02.2016  11:29

  心脏手术被称为“用血大户”,一提到做心脏手术,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影视剧里医护人员准备血浆的画面。不久前,患有心脏病多年的申先生发现自己上楼梯、走路都变得有些困难,总觉得胸闷气短。医生检查后告知需要进行手术,但手术前却遇到了用血困难的问题。幸运的是,在“不输血”的情况下,医院顺利为其进行了心脏瓣膜手术。目前他恢复状况很好。

   春节手术却遇用血难

  昨日下午,记者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的病房里见到了44岁的申先生。申先生只需再留院观察几天,无大碍后就能出院了。回想起这次手术的经历,他直呼太幸运,还觉得有些“神奇”。申先生说,他感觉胸闷气短已经有很多年,但一直都没怎么在意。直到今年2月份病情加重,他才从玉林容县赶到南宁的瑞康医院。

  该医院心胸外科主任杨柳山介绍,从申先生的病情来看,术前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由于心内二尖瓣病变严重,导致肺血回流困难,轻微活动后即有胸闷气促表现。只有通过外科手术才能解除心内血流受阻病情,改善活动能力。也就是说,得为申先生进行一次心脏瓣膜手术。

  但心脏瓣膜手术需要在体外循环设备的辅助下进行,因为体外循环会对血液造成稀释和一定的破坏,按照常规,体外循环设备中的人工管道在手术前需要预先灌充所谓的胶体,而最多使用的就是血液成分。此外,心脏大血管手术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定量的失血,也需要一定量的血液。

  可是申先生手术的日期恰逢春节,义务献血供应不足,中心血站血源进一步短缺。而申先生的亲友又不在南宁,无法为其献血。这该怎么办?

   自体输血解决用血窘况

  该医院心胸外科团队考虑了多种方案后,最终决定采用自体输血的方式来化解“无血可用”的难题。2月17日,医生顺利地为申先生实施了手术,整个手术进行得非常成功。第二天早上,申先生就脱离了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恢复得还挺不错。

  杨柳山介绍,自体输血是指在手术前先从患者体内放出一定量的血液并良好保存,手术中,体外循环的人工管道以代血浆成分来填充,手术后一方面将自体血逐渐回输给患者,另一方面使用超滤器进行血液浓缩。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不输血”的心脏瓣膜手术。申先生这次手术,就提前从其体内放出了600毫升的血液。

   自体输血虽好但条件严苛

  “其实,从2013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身体指标许可的患者进行完全不用输异体血的手术,每年有20~30例。”杨柳山表示,目前市民对于这项技术安全性的认识还需提高,其实通过自体输血的方式能够避免异体输血难度大、创面长,以及临床用血的供需矛盾及因缺血而耽误患者治疗的情况,还能为患者节约一定的花费。

  不过,并非人人都适用这种方式进行手术。据介绍,要满足这样的目标,还需要患者自身条件能基本满足放血要求,体重、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符合一定的标准。

编辑:陈轶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