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测绘忆珠峰 听王玉琨讲当年测量珠峰高度的故事

04.08.2015  11:27

王玉琨(左三)与邵世昆(右二)等技术人员在东绒布冰川的冰塔林中研究作业方案。 图片由王玉琨提供。记者 唐广生/翻拍

老测绘忆珠峰

——听王玉琨讲当年测量珠峰高度的故事

广西新闻网 -广西日报记者  唐广生    通讯员  方  强  何燕君

■核心提示

今年是我国首次自主完成珠穆朗玛峰高程精确测量40周年。邵世坤等6名当年参加珠峰测高任务的老同志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国测一大队的光辉历程和年轻一代薪火相传的奋斗足迹。

7月1日,习近平回信充分肯定他们爱国报国、勇攀高峰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对全国测绘工作者和广大共产党员提出殷切期望。

从广西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站长一职退休下来的王玉琨,曾是参加人员之一,时年35岁的他当年奉命从成都军区第一测绘大队抽调到珠峰高程测绘分队担任技术参谋。日前,记者一行专程采访退休在家的王老,听他讲述当年与队友一起登顶测绘珠峰时的故事片段。

故事1

高原反应  嘴巴肿得像烤红薯

1975年2月19日,我们由军队和地方8个单位49人组成测量分队,从内地万里跋涉到珠峰脚下,海拔一下升高了近5000米,严重的高原反应,队员们个个脸青唇紫、气喘心慌,头昏脑涨像孙悟空被师父念了紧箍咒。脉搏测试,不少同志竟然一分钟超过了200次。

大太阳天,在冰川上工作,强烈的紫外线加上雪光反照,个把小时脸部就会被严重灼伤,晚上还会起水泡。脸上脱的皮,就像拉萨街上的那些被雨水冲刷过的标语纸。小镜子一照:大花脸,烂鼻子,破嘴唇。审视一番自己的“尊容”,怪模怪样地撇撇嘴,眨眨眼,哭笑不得。

4月12日,在6000米营地,新华社的韩记者说要给队员冯旭东照张相。站在冰塔林前,姿势摆好了,记者叫他“笑—笑!”小冯抽了抽脸,动了动嘴,就是笑不出来。因为嘴唇干裂得流血,肿得像个烤熟的红薯,哪里还能笑得出来?

进山以来,大家就没有理过发、刮过胡子,也很少洗脸,气油炉的油烟把人熏得黝黑黝黑的,要不是互相熟悉,看惯了各人的“轮廓”,听熟了各人的声音,真难辨认出谁是张三、谁是李四呢!

故事2

山风劲吹  石压的脸盆被刮走

6490米的东5点营地,狂风夹着暴雪是常有的事。

“呜哇”“呜哇”的大风,让人听了毛骨悚然,吹得人趔趔趄趄,连眼睛也难睁开。小帐篷飘飘摇摇,像气囊子似地抛上摔下,扑嗒扑嗒地响个不停。我们一次次地冲出帐外加固冰锥,拉紧绳索,一次又一次地被刮断、掀翻。

4月10日晚上,我朦胧中听到几声当啷当啷响,还以为是风吹石头打在脸盆上,也不在意。睡前我们都检查过,该收拾的锅、瓢、碗、勺全都收回帐篷里了,只剩下那个倒汽油用的脸盆,因气味大留在了帐篷外,把它翻扣过来,上面还压了一块大石头,没想到那么当啷几声,山风就把石块吹落,把倒扣着的脸盆给吹跑了。

起床以后,大家四处寻找。方圆数里的茫茫冰原,横七竖八的大小裂缝,哪里还有脸盆的影子?估计十有八九被刮到冰川的裂缝里了。要不,就是翻越勒卜山口,出国到尼泊尔那边“旅游”去了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