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虐件”如何取证 重罚5万元能否根治

23.11.2015  10:14

  包装破损变形、内容物散落受损、未正常投递导致快递变质腐坏……我国快递业务量连续4年同比增速超过50%,位居世界第一。然而,市场不规范也较为突出。

  近日,“野蛮投递”最高可罚5万元引发社会讨论,《快递条例(征求意见稿)》的有关设计能解决“末端配送”的问题吗?记者就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调查。

   末端配送  如何监管

  “双11”快递高峰的余温犹存,北京街头快递小哥们每天工作14个小时是常事,有时在写字楼前摆个地摊,就是个临时分拣点。这种情形下,谁来监管快件的处理?

  中通快递法务总监许峰告诉记者,国内大型快递企业基本实现了转运中心实时监控,邮政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视频监测到快件处理状况。但具体到各末端网点的操作情况,不可能实现全程监控。

  据国邮智库专家、北京物资学院院长邬跃介绍,目前快递的“最后一公里”环节产生了很多新业态,比如小麦公社、城市100、中科创富等都做末端配送,而这些企业的名称大多并不叫“快递”,有的还是以科技公司名义注册。一些物流企业也纷纷进入快递行业,这些以物流公司名义注册的企业,只管落地配送和代存储,直接面向消费者。

  《2014年度快递市场监测报告》显示,企业间的服务差距较大。2014年国内重点快递企业有效申诉率,最好和最差企业之间的差距约为14倍,问题多出在“最后一公里”。

   快递被虐  取证不易

  “一次朋友寄了几件化妆品,到货后发现快递箱完全变形,洗面奶瓶子也碎了。投诉到快递公司,对方竟让自己提供箱子被抛扔的证据。”对于北京王女士的遭遇,不少消费者都表示有同感。

  事实上,自2012年《快递服务国家标准》颁布以来,包括“快件分拣脱手时,快件与接触面距离”这样细节的规定都很明确。然而,面对依旧层出不穷的“野蛮投递”问题,有网友表示,“难道要我去分拣车间、跟车拍照监控吗?

  近日,媒体记者在走访成都一个快递网点时发现,快递员卸货时随意抛扔快件,于是拿出手机拍照留证。但这一举动立即被一名快递负责人阻止,而站在货车上的工作人员依旧取包裹、扔包裹。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可以探索分类包装等方式为快递分拣提供“视觉”参考。“我们在日常抽查时发现,快递员对于纸箱尤其是标有易碎品的快件会相对‘温柔’。而一些塑料袋包装的物品,一看就知道是不怕摔的,分拣时就会随意很多。”宁夏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处一名负责人认为,可以探索根据物品种类、质地等因素设立行业统一标准的分类包装。

   低端竞争  期待转型

  我国正迎来“无人不网购”时代。此次征求意见稿释放出国家重视快递业发展的政策信号。

  北京邮电大学邮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国君认为,征求意见稿有很多亮点,如快递末端网点实行许可备案制度、开发快件损失责任保险、保障车辆运输通行、快递进社区等,但还有待明确相关细则。

  专家认为,快递业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根源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同时也受制于上游电商的零散网购模式。电商利用货源优势打压快递价格,从中赚取快递费;快递公司为了抢占市场,宁要市场份额不要利润。这样的局面让快递企业“很受伤”,也无法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共赢式发展。

  “长此以往,未来一则不少企业将退出这个行业,二则消费者无法体验优质服务。”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说,相关政策的制定不仅要进一步规范快递市场,还要考虑如何助推快递业健康、有盈利、可持续发展。不能简单“以罚代治”。

  “按大多数快递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如果要避免野蛮操作,就必须大量增加人工,而这意味着一批快递企业将面临亏损。”徐勇说,从长远看,快递企业向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据新华社

编辑:陈轶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