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成地方两会一大焦点各地剑指大气水土壤
环境治理成地方两会一大焦点
各地治污剑指大气水土壤三领域
进入2015年以来,各省区市陆续召开了地方两会,从各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环境污染治理成为2015年地方两会的一大焦点。各省区市在大气、水、土壤三大领域纷纷出台了重磅措施,打响了环境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未来“美丽中国”的实现应该不会太远。
大气污染防治成为工作重中之重
近年来,以迅猛态势席卷全国的雾霾让广大民众“谈霾色变”。“消除雾霾,重塑蓝天”已成为民生改善的当务之急。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大气污染防治成为热议话题,也成为各省区市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记者梳理地方两会发现,北京市政府审议了《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首次把一部法规的执行情况作为专项工作向市人代会做报告。天津人大会议也审议了《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并加大对“拒改”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安徽、江苏则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为地方依法治理大气污染提供了借鉴。分析认为,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先行,彰显出地方政府对治理大气污染的信心和决心。
强力治霾,减煤、脱硝、除尘、控车成为关键词。2015年,北京核心区将实现“无煤化”,城六区将全部取消燃煤锅炉,开征施工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污费;河北则大幅压减煤炭用量,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重;陕西全面推行超净排放、热电联产、脱硝除尘技术,以西安周边100公里无煤化为目标拆改城区燃煤锅炉;江苏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万辆,淘汰燃煤小锅炉3100台,推广秸秆综合利用10项重点技术;浙江在淘汰改造燃煤小锅炉和黄标车的基础上,还将对大气污染企业实施搬迁改造;安徽将深入开展工业废气、城市扬尘、秸秆焚烧、机动车尾气等专项整治,火电机组、水泥熟料生产线脱硝比例达100%。
由于大气污染物流动性强、成因复杂,因此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健全联防联控长效机制,深化部门联合和区域联动。北京、河北、陕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分别以“完善”、“深化”和“健全”等字眼提出要进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上海也提出要深化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力度,相关大气治理政策频出,但整体来看,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分析指出,治理大气污染需要各级地方政府、企业和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让现有法规、技术和措施得到真正落实,监督问责制度得到严格执行才是关键之举。
水污染防治将成为“新常态”
除了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也是人们关心的重点。当前,我国水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仍然巨大。据统计,我国每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在2400万吨左右,氨氮排放量在245万吨左右,远远超过了目前的环境容量。有专家测算,这些总量必须要削减30%~50%,我国的水环境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中,各地政府分别对水污染治理做了重点部署。浙江省省长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整治力度,以治黑治臭为重点,力争到2017年消灭黑臭河,省控监测断面劣Ⅴ类水质比重下降到5%左右。河北省省长张庆伟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综合整治重污染河流和重点水域,确保全省地表水好于三类水质比例超过50%。
水环境质量的改善,除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外,更有赖于资金的投入。山东省提出,2015年,要安排1.03亿元支持小清河、马踏湖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广西壮族自治区则安排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14.47亿元。
除此之外,管网建设也是水污染防治不可缺少的一环,各省区市也为此立下了2015年的“军令状”。江苏省决定新增城镇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80万立方米,建设生活污水收集配套管网2500公里;云南省则计划2015年建设污水管网1098.2千米,项目总投资15亿元;甘肃省则表示至2015年底,全省设市城市建成污水管网达到3500公里,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83%以上。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排放总量大、地下水污染未能有效控制、河流等生活用水污染严重仍是当前水污染事件高发的主因。分析认为,各省区市将水污染治理作为2015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显然水污染防治将在未来成为“新常态”。再加上即将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未来江河、湖泊、地下水污染等有望得到较大改善。
土壤污染防治提上日程
“土十条”出台可期
相比较空气和水,土壤污染更为隐蔽。但从2015年地方两会中可以看到,土壤污染治理已经被多个省区市重视,并将土壤污染防治提上日程。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地方两会期间,至少有15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列入2015年的重点工作。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一般以重金属污染防治为重点。例如福建省指出,启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试点,集中整治重污染工矿企业和重点污染区域,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陕西省也提出实施土壤治理修复示范工程,积极防治重金属、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污染。
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面,浙江省似乎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11年,浙江省就启动了为期五年的“清洁土壤行动”计划,提出应于201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机制的目标,要控制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基本消除重大土壤环境安全隐患。
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又明确提出,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为重点,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制定实施“农业‘两区’土壤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17年改善提升农业“两区”土壤质量。
事实上,在1月12日召开的全省环保工作会议上,浙江省就提出2015年将全面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浙江省要求,排查处置12处以上企业原址场地污染,11个设区市分别建成1个污染场地防治示范工程。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全面完成18个重点防控区重金属污染整治,突出抓好涉汞行业整治。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土十条”,与“大气十条”“水十条”一起成为环境保护的“三大战役”。在1月16日闭幕的2015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透露,“土十条”已基本编制完成,经讨论后,将适时上报国务院。分析认为,全国“土十条”出台后,加之更多地方政府的重视与努力,我国土壤污染严重的局面有望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