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我区生态移民政策——条条款款皆含“金”

12.05.2015  12:41

细数我区生态移民政策——条条款款皆含“金”

     用地可优先

  住房有保障

  如何科学布局?国土部门的思路是突出扶贫搬迁、民生保障、绿色发展三大重点,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探索实施差别化的国土资源管理政策。在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地统筹保障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用地需求。针对实施扶贫移民搬迁地区区域和群体特点,优先安排自然环境特别恶劣、贫困程度较深、扶贫生态搬迁需求强烈的项目用地。

  搬迁到城镇落户并登记为城镇居民的扶贫移民、生态移民,按照当地城镇住房保障的相关规定,给予享受城镇住房保障政策。住建部门还对暂不愿转为城镇户口,但已在城镇稳定就业、符合当地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收入条件的扶贫移民、生态移民,可通过办理居住证方式,享受公共租赁住房政策,解决其阶段性居住困难。

  另外,对进城稳定就业3年以上的扶贫移民、生态移民,可在当地申请经济适用住房;在符合农村危房改造的条件下,各地可按相关要求,每年优先安排一定的农村危房改造指标,用于扶贫生态移民的住房安置。

  路桥建到村

  水利提补助

  结合美丽广西·生态乡村道路硬化工作加快通建制村沥青(水泥)路建设,确保今年末基本实现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所在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结合地方实际在公路沿线、人口相对集中路段同步建设便民候车亭,方便群众出行。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结合水利项目库,按照扶贫生态移民任务的轻重缓急,整合各项水利资金、优先投入、集中使用。在县域内对扶贫生态移民水利项目实行差别化政策,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和比例,加快推进易地搬迁点的饮水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饮水工程将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项目,进行扩网连通;农田水利建设结合“五小水利”重点县、冬修水利的实施,进行整片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结合坡改梯、水土保持、水资源工程实施,进行综合治理。

  免办准迁证

  法律给援助

  公安机关在全区统一对生态移民实行免准迁证,迁出地户口登记机关凭县移民办出具的安置证明(含移民名单和安置地详细地址)和生态移民的户口簿及身份证件,为生态移民办理户口迁出手续。

  迁入地户口登记机关凭《户口迁移证》和生态移民的身份证件办理落户登记手续。

  迁入地公安机关及时做好安置点门牌编制钉挂工作,按照当地政府扶贫生态移民部门提供的安置方案和花名册,逐人逐户进行核查,做到人房一致,移民人口底数清、情况明。扶贫生态移民农村人口到城市、城镇务工、经商的,免费优先办理居住证,按照相关规定享受相关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

  司法机关将援助事项范围从外出务工扩大到子女就学、房屋购买、租赁等直接关系到移民切身利益的事项,确保实施移民法律援助所需经费。法律援助机构向移民发放法律援助宣传资料,对外出务工、子女就学、房屋租赁、劳动合同、劳动争议纠纷处理等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及时提供法律援助,为移民解答法律咨询。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村(居)、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将更多关心和了解当地移民的法律援助需求情况。

  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在受理、审批移民法律援助案件时,落实好便民服务措施,简化程序,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产业重特优

  林业帮致富

  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农业部门发挥区位优势,挖掘资源潜力,加大特色优势农业发展步伐,优化产业布局,建立生产基地,发展规模适度经营和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形成产业集群,提升优势特色产业核心竞争能力,促进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抓好水果、蔬菜、糖料蔗、桑蚕、食用菌、富硒农业、中药材等特色高效产业,积极推进生态休闲农业发展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

  加快改造中低产田,推广先进适用耕作制度和实用技术,实行良田良制配套、良种良法结合,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是林业部门一大举措。他们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特别是农户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申请相关财政性林业扶持资金,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品牌产品,加大产品营销和品牌宣传力度,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林业经济示范基地。通过典型示范,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发展模式,辐射带动移民积极发展林业经济。

  医疗全覆盖

  广电有减免

  原则上按照3万-10万居民或街道办所辖范围规划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导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体系。卫生计生部门加强生态移民安置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置、建设和发展规划的同时,还以扶贫生态移民村为重点,根据人口、交通、地理等综合因素,科学规划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确保实现移民地区服务人口的全覆盖。按照“填平补齐、逐步完善”的要求,加强移民村所在地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设备配置和人员配备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改善移民地区就医环境,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广西电网公司建立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用电服务体系,要求客户经理主动服务,动态跟踪,及时掌握并传递移民搬迁户用电需求,统筹协调解决报装业务办理、停电管理等问题,为安置点移民提供优质、规范、方便、快捷的“一站式”用电服务。同时对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扶贫生态移民家庭每月享受10千瓦时免费用电量。并主动与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管理组织机构联系,提前开展客户信息收集,用电资料档案登记等,及时帮助客户“早用电、用好电”。

  此外,广西广电网络公司将严格按照省物价局的相关规定和标准收取有关费用,对安置点安置的特困户、五保户等符合减免政策规定的实行费用减免。

  就业保稳定

  养老重投入

  力争80%左右的移民转移劳动力有稳定的就业岗位,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积极组织移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统筹利用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提升移民就业能力。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组织实施适应性培训项目。切实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有机结合。

  根据自治区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年度实施方案,提供与当年转移劳动力数量相应的就业岗位,实现扶贫生态移民转移就业、劳务输出和公共就业服务,为扶贫生态移民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统筹推进城乡就业。

  养老服务产业投资主体、投资方式多元化,民政部门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慈善机构及个人等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移民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加大乡镇老院改造力度,并向社会开放,使之成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为有需求的农村老年人提供服务。依托行政村、较大自然村,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利用农村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和闲置设施,建设农村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等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为农村老年人特别是农村空巢老人、五保对象、优抚对象、扶贫生态移民的老年人等,提供就餐、生活照顾、日间休息、休闲娱乐等服务。

  资金须专用

  精准落到位

  根据自治区年度实施方案中的扶贫移民规模(即建档立卡贫困户规模)做好资金安排,通过“扶贫生态移民”资金科目下达各项目县专项用于这项工程。自治区扶贫办还将根据规划和方案,采取资金分配与计划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数相挂钩的办法,落实扶贫生态移民专项资金下达项目县。

  扶贫生态移民专项资金由各项目县根据年度扶贫生态移民计划统筹管理和使用,全部用于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购(建)补助。下达的专项资金可以由项目县针对搬迁项目整合使用。其中用于补助购房和自建安置房的,要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补助到户。

  审计部门通过开展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资金和项目建设情况审计,揭露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资金制度建立运行、资金筹集分配、管理使用以及绩效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促进规范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