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27.05.2018  16:33
  扶贫开发,落实靠基层,支撑在人才。“十三五”以来,为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助力脱贫攻坚,南宁市对工作在扶贫领域的各级干部多角度、多样式地进行宣传和培训,使一线扶贫干部能熟练掌握脱贫攻坚政策和提高驾驭本职工作的能力,为全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硬仗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实施政策倾斜

  为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南宁市致力于解决广大农村及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思路视野不宽、带富能力不强、工作活力不足、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我市印发《南宁市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出台《“本土人才回引计划”工作方案》,实施全市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推广“两培两带两促”模式等措施,对脱贫攻坚各级战线工作人员的能力进行培养,为我市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智力保障。

  选好一个人才,培养一个团队,才可能发展一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去年,我市以上林县为试点县,大力推广“两培两带两促”模式——培育致富带头人、培育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带动贫困村提升发展;促进本土人才回引创业,促进农村基层党建——在扶贫一线培养出了一群有文化、善技能、会经营、懂管理的“带头人”和“领头雁”,为贫困地区建设基地、发展产业、培训技术,带动扶贫产业遍地开花。

  通过推广“两培两带两促”模式,我市不断推动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提质发展。目前,全市共培育致富带头人303人,带动6100户贫困户参与特色产业项目,其中5087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户均增收3406元。此外,这些致富带头人中,已有6名担任村支书,一批人被选拔为村“两委”干部,真正成为贫困地区的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加强干部培训

  促进人才技能提升

  去年,横县莲塘镇山柏村组织村干部、致富带头人、贫困户代表等共计50人先后赴南乡镇高义村委、宾阳县大桥镇实地考察,通过交流学习,结合实际,山柏村明确了发展特色产业的方向——生态制香业。一年来,山柏村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到六旺生态制香产业进行合作经营,村集体经济实现零的突破,同时带动当地87户贫困户每年分红500元,为村集体经济年创收5万元。

  实施扶贫队伍培训,锻造贫困地区的“攻坚先锋”,是我市提升扶贫人才队伍技能的又一抓手。近年来,我市各县(区)组织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参加区、市、县各类培训班,外出考察、学习等培训活动,有效增强了扶贫干部在基层组织建设、脱贫攻坚、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的能力。

  与此同时,去年我市开始深入实施“先锋引领·脱贫攻坚”大行动,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抓好村党组织书记轮训及后备人才建设,打造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一年来,市本级举办脱贫攻坚各类专题培训班共计180多期,培训党员干部1.2万多人次,全市有67名村干党员成为致富带头人。而更多有能力、素质高的致富能手、经济能人,则参与到了“两委”日常事务处理工作中,正逐步吸收进入村干队伍。

   社会人才参与

  破解制约发展难题

  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深水区,我市脱贫攻坚领域工作已经到了“啃硬骨头”的阶段,在项目建设、产业建设、城市建设等重要领域都缺乏精通业务的人才,影响了脱贫攻坚工作推进。

  为了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我市通过引进一批具备专业能力、经验丰富、视野开阔的专业人才,指导贫困地区开展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易地移民搬迁工程建设、中小微企业发展、扶智工程、健康扶贫等工作。例如,“十三五”以来,隆安县积极引导广西金穗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人才小高地”“科技小院”,与高校、科研部门深度合作,共引进2名博士、10多名硕士、60多名大学生开展“产学研”实践活动,在土地改良、农作物新技术推广、培育新品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辐射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强有力地助推了产业脱贫。

  各行各业优秀专业人才“入驻”贫困地区,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服务。我市为421个贫困村选派了科技特派员提供“一对一”的科技服务,通过开展生产规划、技术培训、科研试验、实地指导及产业示范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活动,为贫困村的农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动贫困村建立和发展适合实际的优势特色产业,带领贫困群众依靠科技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全市贫困村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为农户开展科技服务4000多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达680场次,有效破解了技术短缺这一制约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