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品牌 抱团致富

23.09.2016  11:02
  编者按:

  9月20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率领调研组深入隆安县,就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彭清华走访了部分合作社,充分肯定了隆安县在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的积极有益探索。如何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更高阶段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水平?即日起,本报将对各合作社的亮点与特色进行报道。

  隆安县绿水江香蕉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当初是“形势所迫”——2008年,随着隆安县那桐镇一带香蕉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蕉农收入“缩水”,一个改变现状的模式诞生了——成立合作社,从“单打独斗”的种植模式转变为“抱团闯市场”,使“指头”变成“拳头”。事实证明,“拳头”在市场中显示出了应有的威力。

  应运而生

  2008年,面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那桐镇蕉农在探索中,破解难题的全新路径日渐清晰:提升香蕉种植水平,不断优化行业产销组织化程度,有效解决一些部门“”不了、单家独户“”不了的事,实现抱团闯市场,获取规模效益。

  当年4月,那桐镇定江村定典屯的卢义贞、甘忠和等8名农民共同组建成立了绿水江香蕉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注册资金25万元。

  合作社对所有社员的香蕉产品严格实行“五统一”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品牌销售,实行从“土地到市场”的全程质量管理和监控。通过全面调动资源,创新产销模式,使合作社成员100%实现标准化生产,确保食品安全和香蕉种植的产出比,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产销对接。此后,合作社打造的“绿水江”牌香蕉畅销全国26个省38个地市,连续几年被评为国产香蕉优质品牌。

  经过多年的发展,绿水江香蕉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共有社员61名,主要来自隆安县那桐、丁当、乔建、古潭等乡镇。香蕉种植面积6万多亩,其中建成38个香蕉种植基地,每年生产优质香蕉12万吨,年总产值近4亿元。

  度势而营

  “拳头”攥紧,但如何挥出去?合作社选择了两种运作模式——“统租分包”和“产业联盟”。

  “统租分包”即由合作社统一流转那桐镇那桐社区、那门村、那元村、方村、定江村、浪湾村,丁当镇保湾村、英敏村、华岳村,古潭乡马村等10个村的3.6万亩土地,建成19个香蕉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通过建设水、电、路设施和配套安装水肥一体化滴灌、无伤采收索道等,使基地全部实现装备设施化后,再分块发包给农户,合作社负责供应种苗、农资,提供技术服务及销售,承包户负责管理,最后按照香蕉产量来计算承包金。

  “产业联盟”即由种植大户自行流转土地,按合作社规范生产。合作社提供设施、物资和技术服务并按基本价统一收购,最后根据市场实际销售价格进行利润分成。

  两种运作模式互为补充,共同点是形成了良性利益联结机制,把农民的利益与合作社的利益紧紧捆绑起来,实现合作社销售规模与农民收入水平同步增长。

  目前,“统租分包”承包户有600多户1200多人,每户承包均在50亩以上,户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每年到合作社生产基地做固定合同工的农户有1200多人、临时工5000多人,一般日收入200元以上。此外,合作社每年支付给农民的土地流转资金8000多万元,直接增加了农户的财产性收入。

  乘势而为

  在发展中,合作社展现了蓬勃活力,不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也推动了当地现代农业发展。

  合作社推动土地流转、集中经营,不断开发香蕉种植管理新技术,使香蕉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在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下,隆安县的香蕉产业版图不断延伸,目前全县香蕉种植面积总数已达24.98万亩,涉及6个乡镇和华侨管理区,2015年香蕉产量超过30万吨。

  农民不但钱包鼓了,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合作社每年举办250多场培训,对周边近20万亩区域内的香蕉种植大户进行培训,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种植能手和科技农民,受益人数5万多人。

  合作社还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繁荣农村经济方面大有作为。合作社流转土地到哪里,都会帮助当地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在合作社的助力下,那桐镇的定江村、那元村、那门村,古潭乡的定军村,乔建镇的鹭鸶村,丁当镇的保湾村等新农村建设迅速推进,农村风貌焕然一新。

  香蕉产业的发展壮大,也拉动了当地包装、运输、服务、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其中定典屯综合示范村通过“产村互动,农旅结合”的发展模式,结合香蕉产业推出“蕉文化”等3条旅游线,打造3500亩休闲生态旅游项目,2015年接待游客达11.37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8.76万元。

南宁地铁2号线江南客运站墙壁冒水情况说明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登)5月28曰下午,南宁新闻网
2019年21所港澳高校在桂招生 报名工作将启动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杨金娇)5月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