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升级版”

27.07.2017  12:31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时就“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为现代农业发展精准把脉定向,为我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提档升级指明了方向。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总抓手和“一把手”工程紧抓不放、持续推进。先后出台了示范区创建方案和行动方案等,并选派67名处级干部到14个市挂职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和53个重点县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对示范区实行星级管理,各市、各部门“一把手”亲自抓落实、抓项目推进。目前,全区已创建各级示范区1255个,整合拉动投资323亿元,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2768个,辐射农户47万户,有12万农户通过在示范区务工实现增收。目前,各级示范区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试验区、展示区。

  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3月下旬召开的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会议进行了具体部署。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一批自治区级示范区升级打造成现代农业产业园,意义十分重大。

   一、围绕“300亿斤”目标任务,抓好粮食高产创建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强调,要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工作。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区先后启动创建59个粮食生产示范区,认定桂平粮食产业示范区、宾阳香米产业示范区等4家自治区级粮食(核心)示范区。为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300亿斤左右,自治区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了粮食生产责任状,启动了“一区五基地”建设。“一区”:即在桂平、全州、象州等3个县启动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建设试点;“五基地”:即年初在全州、三江等县(自治县)启动稻田综合种养试点基地建设,在西林等5个县启动优质杂粮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在宾阳、桂平等10个县启动整县推进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基地建设,在南丹、灌阳等县启动创建稻田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在桂平等59个县(市)启动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下一步,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继续抓好“一区五基地”建设和马铃薯为主的冬粮生产,力争打造2-3个全国有知名度的大米品牌,5-10个全区有知名度特色大米品牌。

   二、拉长“农产品加工短板”,延伸农业产业链

  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的现实要求。在过去两年多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过程中,我区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隆安县金穗香蕉产业示范区年加工鲜香蕉25万吨,年产香蕉浆10万吨、香蕉粉3000吨及香蕉奶、香蕉饮料等系列产品实现投产运营,预计工业年产值约20亿元,年创税金1.5亿元,可提供600个就业岗位,成为全国香蕉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排头兵。但是,农产品精深加工滞后仍然是影响我区农民增收的“短板”,也是影响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短板”。下一步,要加快示范区产地市场、冷链物流、仓储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农产品采后处理、初制加工、分级包装等配套水平。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和服务等相互融合,形成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

   三、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近年来,全区各地以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为抓手和平台,协同发展特色种植、产品加工及休闲农业,极大地推动了全产业链的相互配套协调发展。如横县依托全国最大的茉莉花生产基地创建示范区,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引进制茶龙头企业,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和发展“中国茉莉小镇”乡村旅游等,改变了过去茉莉花“大麻袋进大麻袋出”的低端产业模式,实现了产品精致化、营销网络化、农业休闲化。2017年5月21日,横县茉莉花茶被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组委会授予“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称号。南宁市美丽南方示范区、玉林市五彩田园示范区等73个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了许多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基本形成“农旅结合”“产村互动”的发展新格局。下一步,要进一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加强体验活动创意、农事景观设计、乡土文化开发,将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与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科普教育、健康养生等综合服务有机结合,实现各种业态的深度融合,促进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围绕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创新利益共享机制

  “谁来种地”是关系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我区在示范区创建中,通过推进土地确权,实施规模化经营,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利益共享机制,较好解决了“谁来种地”问题。目前,全区启动创建的1255个各级示范区中有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2738个。通过推行“示范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培养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和职业经纪人,为全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范例。如桂平粮食产业示范区建有工厂化育秧稻谷烘干中心、大米加工厂,拥有各种先进农机具800多台套,从事育秧、耕地、插秧、护理、收割、运贮等,已实现全程机械化服务。今后,要继续探索土地入股、合作经营、订单生产、代耕代种等模式,总结推广农民入股示范区并参与示范区经营的做法;加快建立完善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方位提升示范区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五、坚持“绿色发展”模式,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我区特色农业示范区结合“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的推进创建,探索绿色生产新路子,一手抓“三生”(生态田园、生态水系、生态家园)建设,一手抓“三品”(品种、品质、品牌)生产,取得明显成效。如农垦永新源生猪健康养殖示范区完善环保综合利用设施,推广“猪-沼-电-蔗”循环经济模式,年发电达20万千瓦时,沼液灌溉甘蔗5500亩,甘蔗亩增产两吨以上,实现种养协调发展,走出一条产出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宾阳香米产业示范区通过推广应用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相结合、稻-稻-鸭-绿肥生态种养模式,示范区农产品标准化率达100%。未来一个时期,要围绕农产品消费加快升级的大趋势,进一步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着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发展高品质农产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六、坚持标准管理,打造示范区建设“升级版

  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升级版”,推进我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关键要“”字当头,坚持标准,强化落实。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强力推进,指导各地按照组织化、装备化、集成化、标准化、产业化等“五化”要求,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发展优势产业、推广先进技术、发挥科技人才作用的示范区,同时又是体制机制改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下一阶段,要继续坚持高规格推动,作为“一把手”工程抓落实;高起点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管到底;高标准建设,打造高水平现代农业先行区;高要求管理,打造示范区建设“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