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总书记嘱托的事办好”

13.05.2015  14:50

“把总书记嘱托的事办好”

  “共联屯的变化可不光是外在的,这些年来,乡亲们心底里那股子‘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冲劲、干劲,可真是挡都挡不住。”5月10日,记者再次来到田阳县那满镇新立村共联屯,屯组长马兰梅说话依旧快言快语、干脆利落。

  “共联”乃“共同联合”之意,该屯位于右江南岸,村民皆是上世纪70年代从大石山区移民搬迁而来。事实上,共联屯也曾是有名的落后村,由于土地贫瘠,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单一,全屯101户390多人生活艰难,2009年人均纯收入仅2500多元。

  但乡亲们不会忘记,2010年5月10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来到共联屯考察调研。了解到贷款困难、缺乏水利灌溉设施、屯里没有村民活动中心等问题后,习近平叮嘱大家,解决困难,一方面要靠乡亲们自力更生,另一方面要靠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希望早日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殷殷嘱托凝聚成发展动力。5年来,在自治区、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扶支持下,乡亲们自力更生、埋头苦干,使共联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泥土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破旧的瓦房也换作幢幢错落有致的小楼。“你看,眼前的篮球场、文艺广场原来都是杂乱无章的猪圈和民房,经过拆除、搬迁和重建,才有了现在的模样。”走访中,马兰梅给记者当起了向导,“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中,共联屯还被评为田阳县‘最美自然屯’哩!”   

  “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过去只能种植玉米、甘蔗等农作物,农民靠天吃饭,富不起来。”那满镇副镇长黄国柳告诉记者,在国家水利、国土等部门的支持下,田阳县投入667万元在共联屯开展“坡改梯”综合治理,整理出340亩连片田地并新建灌溉设施,昔日“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坡地,变成如今“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梯田,极大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坡改梯”后,通过土地流转,共联屯改种圣女果、火龙果、秋冬菜等高效农作物,并建立起百万羽林下养殖集中区,2014年人均纯收入已超9000元,曾经的“贫困村”一跃成为了“致富村”。

  5年过去了,习近平总书记仍然惦记着乡亲们。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到广西代表团参加审议,向新立村和共联屯的乡亲们表达了诚挚的问候。

  采访中,记者再次见到全国人大代表、新立村党支部书记罗朝阳。这位农民代表仍清楚地记得当面向总书记汇报时的情形:“担心自己会紧张,汇报前还特意准备了一份讲话稿,但是看到总书记很随和,跟大家说话就像拉家常一样,我就放开了,脱稿汇报了新立村5年来调整产业结构和开展清洁乡村取得的成绩,总书记十分满意。”

  全国两会结束后,罗朝阳回到村里立即召开了村组干部党员大会,第一时间向全村乡亲们转达了总书记的诚挚问候和殷切期望。

  “总书记的关心、关怀,让我们对建设好家乡更加充满信心。”罗朝阳告诉记者,下一步,新立村将继续发展好香蕉、火龙果、秋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充分利用驮烈河沿岸美丽的风光,在做好“那满镇新立村共联屯壮乡‘醉美乡村’”综合开发的基础上,让大家的收入不断增加,最终实现壮乡田园、休闲农业之乡的发展目标。

  “考察共联屯时,总书记曾跟我说‘有党的正确领导,有党的富民政策,广大人民群众再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新立会有很大变化’,这个目标我们基本实现了。”罗朝阳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听取汇报后再次嘱托我,让我回去跟乡亲们一起继续努力,“希望下一个5年,新立村和整个百色地区能够同全国一起实现全面小康”,这是党中央对老区人民的关怀与厚爱,我们一定把总书记嘱托的事办好,决不辜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