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地医院”现身宾阳山井庙 幸存老军医确认

11.06.2015  13:39

位于半山腰的山井庙。

宾阳

抗日“战地医院”现身山井庙

幸存老军医现场确认,当地相关机构正着手为“战地医院”正名

广西新闻网 -南国早报记者  王世杰  文/图

        南宁市宾阳县城以西约12公里,有一个村子叫林堡村,村边有一座古庙,叫山井庙。村民们说,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国军曾在此设立战地医院,救治了大量伤员,为昆仑关战役的胜利做出了不小的贡献。6月9日,记者来到林堡村,探寻那段不曾远去的历史

        1、庙中曾住满伤兵

        山井庙坐落在林堡村旁老虎山的山腰上,由上下两级厅堂和左右两边护卫室组成,大致为三间两进布局,后排一侧有间小屋高出一层。

        上了年纪的村民说,眼下的山井庙基本就是当年“战地医院”的原貌。当年,为了防止日寇对“战地医院”的扫荡和更好地保护伤员,国军在左边二级护卫室的顶上加高了一层,改成了瞭望和射击炮楼,设置了4个瞭望哨口和6个机关枪扫射口。一村民指着庙旁一个坑塘说,这是日寇当时轰炸留下的弹坑。

        村民谭炳奎说,上世纪80年代,他和村民谭炳肇在寺旁发现了几枚未曾炸响的炮弹,后来交给了当地派出所。还有村民说,也许是当年伤亡较多,早些年寺庙附近经常可以发现人的骨骸。

        今年87岁的村民覃秉来说,1939年,山井庙还是学校,日本军队来了,学校不得不放假。不久,庙里住进了不少伤兵和医生。“把几个木凳拼起来,铺上白布,就是病床了。每天都有伤兵被抬进来,也有自己拄拐来的。因为伤兵太多,床铺都住满了,后来连走廊也打起了地铺。”

        今年84岁的谭以添说,1939年他也在山井庙读书。有一天,来了很多穿军装的人,学校就停课了。此后,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枪炮声从远处传来,特别是下午6时到晚上11时那段时间,枪炮声尤为激烈。有时,还可以看到飞机在上空盘旋。那些日子,庙旁的山坡上晾满了染血的军衣、绷带和白布单等物。

        有一天,村长到家里叫他的两个堂哥去帮扛伤兵,因为很辛苦,晚上又被叫去山井庙吃猪肉粥,他也跟着去吃,“庙里到处都是浑身带血的伤兵,我感到很害怕,后来再也不敢去看了”。

        与谭以添同岁的村民覃玉安说,1939年他还不到10岁。由于伤员太多,每天都有十几个伤兵被分到各家各户吃饭,他家也被安排了两个人。“那两个人讲的是北方话,听不懂,过两天就走了,据说是转到柳州继续治疗。”当时听大人们说,庙里每天都有伤兵死亡,有时一天死一二十人,都是埋在庙旁的旱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