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贫 精准出招 ——南宁市文新广局打好文化扶贫攻坚战

15.11.2016  12:02

精准扶贫,文化先行。南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积极响应落实中央和区市做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决策部署,抓住文化惠民、人才培养、公共服务、产业开发等关键环节攻坚扶贫难点,将以文扶智,以文树德,以文富民为目标,打好文化精准扶贫的关键战役。

文化扶贫第一招:摸清底数、结对帮扶。 一是选拔精干力量。派出6名第一书记组成第一梯队,开展驻村帮扶。按照每个扶贫点1:3的比例配备工作人员开展精准扶贫识别工作。通过分类登记造册,实施动态管理,针对不同务工人员的需求,认真分析、深入研究、探索对策,着手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帮扶措施。二是增派扶贫队员。7月中旬再对5个市级脱贫摘帽贫困村共增派15名脱贫摘帽工作队员,加大推进力度,让帮扶工作准确的“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三是党员结对帮扶。9月开始,局机关及各单位陆续深入6个贫困村开展“帮扶活动日”活动,约250名干部职工到村对300多户贫困户到实地“认门结对”,了解帮扶对象家庭实际困难,并根据《开展帮扶贫困户联系贫困生活动工作方案》,每月设置帮扶主题。除为贫困户捐款捐物后,还通过具有文化特色的义演、义教、义诊活动,为“一对一”帮扶对象送上温暖,帮助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摘帽。

文化扶贫第二招:突出重点、补齐短板。 实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做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场所免费开放和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通过开展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实现电视信号进村屯,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1.打造文化阵地新风貌。2016年南宁市将完成125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六个一”建设任务,既一栋综合楼、一个篮球场、一个文艺舞台、一个宣传文化栏(墙)、一支文艺队、一支体育队。截止9月底, 已组建文艺队84支,组建篮球队80支。全面推进各级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更新419家农家书屋出版物,全面打造基础文化设施服务阵地新风貌,发挥宣传思想阵地扶智、树德、育人的功能。2.有线电视光纤入户。根据工作要求,市文新广局结合实际制定了《南宁市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精准脱贫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到2018年底,在全市未通有线电视的272个贫困村及其60%的20户以上自然村(屯)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铺设有线电视光纤干线2321.5公里,进屯分配网约4000公里, 272个贫困村基本实现有线电视到村进屯。截至9月5日,全市累计已有81个贫困村开始施工,开工率为70%。通过光纤入户工作,272个贫困村符合光纤联网条件的贫困户可免费获得一台有线电视机顶盒终端设备,基本收视维护费减免至2020年,可清晰收听收看到含中央、广西、南宁及当地县的共76套广播电视节目,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该项工程的实施,极大的缩短了信息传输的时空距离,打通了资讯互通的渠道,村民将改变思维方式和生产模式,用更先进的农业知识和技术来指导农业生产,为脱贫攻坚注入内生动力。

文化扶贫第三招:加强统筹、对接需求。 将传统的单线送文化模式提档升级为定向种文化和双向订服务,让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适销对路”。1.文化惠民“送戏下乡”项目制作发放《2016年文化惠民送戏下乡观众评价表》,及时征求群众意见需求,围绕勤劳致富、诚信互助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美好生活的主题,开展节目创编。截至9月30日,已完成送戏下乡140场。“文化志愿春风行”活动充分利用农闲时间,以接地气的“夜晚教学”的方式将文艺辅导活动有规律、有计划的持续开展,不仅让广大的基层群众享受了文化红利,更让散落乡间的农村文艺群体找到了交流艺术的“娘家”。2016年,南宁市群众文化新设立马山古零镇小都白村、良庆区坛板坡、邕宁区新江镇那蒙坡等12个服务示范点,累计辅导基层文艺团队20个,培训群众2000余人次。基层文艺爱好者获得点对点的文化供给服务,文艺的种子也在农间地头生根发芽。2.南宁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以对象需求为主导,做好内容的分众化和差异化文章。截至10月底,已推出《无公害肉猪标准化饲养技术》、《玉米双株栽培技术》等广受农户欢迎的科教种养类影片8910部,保证农业生产刚性需求。从近两年优秀影片中挑选出《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捉妖记》等老少皆宜的故事片18660部,满足大众对电影类型的弹性需求。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语言特色和文化水平,2016年除在隆安县承接自治区民语放映425场任务外,南宁市加大译制力度,与南宁市民委联合开展“百场壮语电影进基层”公益放映活动,将《地震应急避险与自救》、《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常识》、《冲出亚马逊》等100场量身打造经典壮语电影专场送到全市12个县(区)中符合电影放映条件的街道、社区、村屯,满足壮语地区特殊需求。

文化扶贫第四招:深化改革、增强活力。 一是将文化扶贫化部门参与为社会共同参与,发起“南宁市文化企业献爱心助扶贫公益行”活动,组织市文化企业自愿参与扶贫工作。2016年春节筹集文化企业扶贫爱心款19.8万元,投入定点扶贫村—兴宁区五塘镇坛棍村村级主干道维修和幼儿园提升项目建设。根据各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肉鸭养殖、百香果种植、蛋鸡养殖等具有较强造血功能的特色扶持产业,在扶贫增收、解决劳动就业等方面打开局面。二是通过艺术选拔培养计划,激发贫困地区人才发展动力。举办2016“希望的声音”大型公益音乐活动,打通贫困村少儿音乐人才选拔途径。活动寻遍南宁市421个贫困村,300多名选手参加,经历4场海选、1场音乐寻访和1场复赛,10组选手进入决赛并获得梦想基金。开展三区人才定点帮扶培训,为贫困村具有文艺基础和特长的村民开展脱产艺术培训。三是探索“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打造“智慧扶贫”新路子。2016年,将兴宁区坛棍村作为“广播电视+互联网+”示范点,打造一个集村务公开、平安乡村、远程教育、数字农家书屋、数字电影放映、应急广播、农村电商等功能于一体的 “智慧乡村”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为贫困村搭建一条脱贫致富的信息高速公路。

文化扶贫第五招:利用资源、发挥优势。 1.挖掘具有长期稳定增收效益的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做好政府支持修复笔山村花屋项目的落地与推进,鼓励旅游企业加入开发,运用新媒体平台做好宣传推介,指导村民拓展开发农家乐服务项目,目前平均每周末自驾游客已近百人。2.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组织各县区、开发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70余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班,参观三里镇歌圩基地,就民俗传承、文化传播、文化表演技能、文化经营管理等内容进行业务指导。3.利用媒体资源传递扶贫信息。南宁电视台《南宁新闻》栏目开设《扶贫故事》专栏,结合扶贫村纪录片、微电影等形式,以实时记录、跟踪拍摄和情景再现等方式,生动记录驻村第一书记的扶贫故事。在《南宁新闻》开设“聚焦攻坚扶贫”和“扶贫故事”两个专栏,自10月1日至今,共播发《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 助力脱贫攻坚促进经济发展》、《90后支教教师大山深处的扶智梦》等相关稿件22条。南宁电台开办“爱的后备箱”活动,自10月12日起在全天的节目里面反复播放10次爱心拍卖活动公益广告,借助媒体的力量,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帮扶脱贫的工作中来。(南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