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合你排队吗?专家:让文明意识渗透到生活中(1/4)

12.04.2015  16:30
图片载入中,请稍候...
  文明排队”宣传活动现场,市民都能自觉排队。(来源: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
 

 

4月11日文明排队日记者走访发现,人群密集处自觉排队现象不多

公共场合你排队了吗?

专家说,让文明排队内化为一种生活自觉很重要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 黄静 实习生 施雯亮/文 何学俏/图

        核心提示

        4月10日上午,南宁市西乡塘区文明办、新阳街道办在西乡塘区图书馆组织开展“文明阅读  礼让先行”为主题的排队日活动,这是西乡塘区4月11日开展的文明排队的系列主题活动。在活动现场,市民井然有序地排队领取相关书籍和参加活动。但是,离开活动现场,情况又会是怎样的呢?其他如公交车站、超市等无人维持秩序的地方,自觉排队情况又如何呢?随后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秩序井然

        “排队日”活动现场

        大家都能自觉排队

        “自觉排队,礼让和谐”“文明排队倡新风,自觉礼让促和谐”,在西乡塘区图书馆的楼梯及展板上,张贴有文明排队日的简介及温馨标语,提示市民有序排队,争做文明市民。活动当天,不少市民来到图书馆借阅图书。记者在现场看到,有近30名市民争抢着挤过来借书,随后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大家才从过道到书库门口进行文明排队,虽然场地不大,但是并未发生拥挤现象,大家耐心等候遵守秩序。

        经常来馆借阅的覃女士对开展这样的活动表示称赞。她说,在生活中不文明的排队现象有很多,不少人为了自己方便,不顾其他人,不自觉排队甚至任意插队,那样的行为特别不好。“我每次去超市买东西或者在外乘公交车时,都会排队。不要看到别人不文明排队就跟着学,而要从自身做起。”覃女士说。

        街头直击

        公交车站登车时

        乘客一哄而上

        买东西排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然而在一些地方,自觉排队情况并不乐观。

        4月10日,记者来到广西民族大学,正值中午下课期间,一个学生食堂里挤满了打饭的学生。记者看到,在多个窗口,学生们都能自觉排队,但是仍然有一些窗口“人潮拥挤”。在卖菜的窗口,学生们捧着饭盒挤在窗口前,等待着打菜。由于身后挤着等待打菜的学生,打到菜的学生需要把饭盒高高举起,小心翼翼地从人群中钻出来。“卖饭的窗口少,学生多;卖菜的窗口多,学生比较分散。所以学生打菜时干脆不排队了。”该校学生李星辰说,如果大家都能有秩序地排队,打饭的效率一定会高很多。“其实,大家拥挤不排队,用的时间反而更长”。

        而在该校另一个食堂,情况则截然相反。记者发现,这里的学生尽管也很少,但是每个窗前都能排起队伍,特别有秩序。排队打饭,很多学生都能很快就买到了饭菜。

        学校的情况是这样,那么公交车站的情况又如何呢?在大学相思湖西路口站,记者发现,每一辆到站的公交车停下时,如果等车的乘客较少的话,大家还是能井然有序地上下车;但是当人数增加到6人以上时,很多人就会一齐挤到车门前,争抢上车;乘客李先生认为,其实大家蜂拥而上比排队更浪费时间,而且有老人或者小孩乘车的话,还可能因拥挤而受伤。

        随后,记者来到人群密集的南宁市火车站边的公交车候车点。记者观察发现,当公交车到站时,很多人并不是排队上车,而是蜂拥而上。为了争取快点上车,有些人把脚提前踩到车门踏板上,或是把行李拼命往前推。“被挤的感觉很不舒服,要是大家能自觉排队上车就好了。”南宁市民韦女士说。“现在挤着上公交车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很多按秩序排队的人,都被挤到了最后。”正在搭乘公交车的黄先生无奈地说,希望大家都养成排队上车的习惯。

        而在火车站售票大厅以及银行等公共场所,因为被隔离栏阻挡和现场工作人员维持秩序,所以大家都会自觉排队,没有出现插队或蜂拥而上的情况。

        市民心声

        “别人都不排队,我排队会吃亏”

        对于文明排队,到底多少人能坚持呢?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市民,发现有近七成市民表示会坚持排队,但是遇到大家都不排队的时候,就可能放弃;只有三成人会坚持继续排队。

        “其实我也想排队,但是大家都不排队的话,我排队那就基本上不了车。”每天要乘坐公交车的上班族罗女士无奈地说,自己住的地方离公司远,在上下班高峰期时,等一趟公交车特别不容易;每来一辆车,大家都抢着上车,如果自己耐心排队的话,那么上班肯定迟到。

        肖先生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说,自己有时候排队买东西,冷不防有人插队进来,让他感到特别不舒服,所以有时候他也干脆不排队了。

        而有的人却认为,文明排队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张女士是一个7岁孩子的妈妈,以前她没有意识到,日常行为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有一次她带孩子去买东西,因为赶时间,就想插队。这时候,孩子拉着她的衣服对她说:“妈妈,老师说了要排队,不能插队,那样是不文明的行为。”那一刻,她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从那以后,不管再急,她都会遵守秩序,要做孩子的榜样。

        邓先生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是一个遵守秩序的人,不管时间多急,他都会认真排队,这也是对他人的负责。“乘坐公交车,如果同时有老人登车,大家拥挤的话,无意间撞到了老人该谁负责呢?”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专家建议

        让文明排队意识

        渗透到生活点滴中

        南宁市西乡塘区文明办分管未成年人工作的黄俏红告诉记者,西乡塘区从去年开始,把每个月的11日设为城区的“文明排队日”,同时在不同的地点,如公交车站、图书馆、学校、客运站、商场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开展文明排队宣传活动。她介绍,在办证大厅、银行、超市等地方,人们自觉排队的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但是在一些人流复杂,缺乏督导和提醒的场所,人们往往不注意自觉排队。

        黄俏红之前在衡阳路小学从事教育工作,所以她认为,文明排队从孩子抓起很重要。当时,学校在平时的道德讲堂、思想教育课上,都注重培养孩子自觉排队的意识。当前,西乡塘区在每个月的11日开展“文明排队日”宣传活动,并且每次活动都有各自的主题。

        “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伴我行’活动,提高孩子文明礼仪素养,通过孩子带动家长。”黄俏红说,这样的活动能让孩子去影响家长,提醒家长,甚至带动社会,形成自觉排队的良好大环境。

        广西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姚华认为,每月开展“文明排队日”活动很有必要,市民也会因此受到好的影响。但是,要真正形成文明排队良好社会环境,还需要时间。比如,在公交车站点等地方,还是很难形成自觉排队的社会秩序。姚华认为,此前国内其他地方也开展过文明排队宣传活动,但是往往是活动中效果很好,过后就很难形成社会共识。“文明排队与个人意识、教育、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姚华认为,尤其是教育问题,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认为,“文明排队”要从孩子抓起,让一点一滴的意识和行动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内化为一种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