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得出 稳得住 能发展 可致富

09.12.2016  13:07

  “合作社给我们办了培训,现在自己养兔感觉更有信心了。去年家里收入2万多元,以后还想多养一些。”坡塘乡坡塘村养殖户邓海说道。在田东县,像邓海这样通过加入合作社实现脱贫的例子还有很多。作为今年广西百色市第一个脱贫县,田东不仅要向贫困发起挑战,更要为其他县区探索出成功的模式和经验。

   产业为后续发展兜底

  林逢镇地质灾害避难场所项目,是田东县“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7个移民安置点中动工最早的项目,来自全镇21个行政村的3750名困难群众未来将入住这里。“林逢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总共有2142户8106人,他们大部分都住在环境恶劣的老少边穷和石漠化地区,只有异地搬迁才能改变生存环境,找到发展出路。”林逢镇镇长罗东烈说。

  在项目工地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两栋高层住宅即将封顶,社区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基本完成土方和排水工程。在项目设计图上,社区周边将建有卫生院和全县最大的能容纳500名儿童的幼儿园,其他公共配套设施也一应俱全。

  异地扶贫要让贫困户搬得出、住得下,更要让群众有事做、能致富。“华润五丰葡萄种植基地、皇氏乳业奶牛养殖基地这些龙头企业距离安置点只有几公里,能够吸纳2万人就业的田东县轻工业园区也在附近,这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能够极大地消化转移劳动力。”罗东烈介绍,“针对后续发展这个问题,我们的答案是‘五个一批’,就是通过县轻工业园区就业一批、林逢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就业一批、城镇经商创业一批、劳务输出一批、社区服务和公益岗位安置一批,切实帮助移民拓宽增收渠道。

  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预计今年底前将实现搬迁入住118户594人。“十三五”期间,田东全县计划搬迁6693户2607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6440户25104人。“要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我们通过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和劳动技能培训,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全面提升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造血能力。”田东县扶贫办主任刘德磊说。

   增收有大企业做保证

  产业不仅为异地扶贫搬迁群众指明了方向,更是破除贫困最有效的途径,只有产业落实、落地,才能充分体现扶贫政策的意义。田东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牢牢扭住“帮助贫困户增收”,直面脱贫难题。

  田东隆祥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思林镇良余村那余屯,是百色市级龙头企业,由可恒村返乡农民工隆茂坚于2011年11月创立。合租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兔舍、统一饲料、统一检疫、统一指导和统一回收,深受养殖户的欢迎。2014年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

  “现在总社里有种兔培育基地、肉兔养殖基地、科研实践基地和饲料加工厂,在全县各村有19个分社,每年能产25万只兔。”隆茂坚介绍:“贫困户通过小额贷款,加入合作社参与经营获得分红,我们目前辐射了1000多户社员,其中有超过600户贫困户,每年每户可以增收1.5万元以上。

  养殖业要技术、要资金,但最让社员们担心的还是销路。隆祥没有单纯依赖肉兔的养殖和销售,而是瞅准市场需求选育优良品种,合作社繁育的兔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科研用兔,直销大学、研究机构,避免了“卖难”问题的出现,打消了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的顾虑。

   就业有学校做后盾

  扶贫先扶志,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学习先进的技术本领,是摆脱贫困最根本的出路。“田东职校”模式的出现,为推进精准扶贫、教育扶贫提供了范本。

  “注重技能的实用性,是农村教育的必然要求。农村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田东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高级教师罗荣幸介绍,“学校积极参与到‘万名劳动力培训工程’中,开设各类实用课程,提升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贫困户的劳动技能。”在学校的实训大楼一层,记者看到“汽修车间”里整齐地停放着待修理的车辆以及用来模拟训练的发动机、各类总成设施,不少学生围在一个工位前尝试修理,所学即所用。

  面对脱贫攻坚这个“课题”,田东职业技术学校积极担当教育扶贫的使命,在招生、就业方面总结出了一套独到的办法和体系。“‘一份培训清单到户,一份用工清单到村’。我们通过这两份‘菜单’,就解决了招生和就业的大问题。”田东县教育局局长黄忠毅说道。‘一份培训清单到户’,是指扶贫干部下村时通过发放培训清单,让贫困户‘点菜’选课,学校经过统计后开班授课;‘一份用工清单到村’,是指将企业的用工需求、招工信息带到村子里,给经过技能培训的贫困户对接就业岗位,从而实现增收。两份清单使教育扶贫走向精准、高效,“一人上学,带富一家”。

  “学校今年预计培训农民工接近9000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贫困群体。未来学校还会实现‘双员制’,招生即招工,直接向企业输送有技术的职业农民,为贫困户就业脱贫致富提供新出路。”黄忠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