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持续发力 市场更有活力

25.09.2018  19:50
  “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企业年检改为企业年报;允许“1元钱开公司”;放宽企业住所登记条件,允许“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种种利好政策,激发了市场经济新活力。

  自2014年实施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南宁市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着力打造宽松便利的准入环境、公平高效的营商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办照验资“成历史

  在20多年前,办照验资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个不低的门槛。公司要正常经营,除了办理营业执照,经营者还要跑税务部门、质监部门、防疫站等部门办理相关证件。

  “以前,创办公司不仅要筹集一大笔资金,到银行办理验资证明,而且对公司的注册地点也有要求……一整套流程跑下来,至少要花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拿到工商营业执照。”南宁市鸿基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彭明辉说,1993年为了成立食品公司,他不仅拿出全部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钱才筹到了50万元。

  在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前,工商部门对公司注册登记的实收资本有严格的限定,包括法定最低限额、两年缴付到位期限、出资方式和出资比例等,公司登记时还必须提交验资报告。这些规定使得经营者开办公司耗时长、门槛高、效率低,还导致公司设立筹备期内资本运用效率低下。

  一次颠覆性的改革出现在2014年。这年3月,南宁正式实施商事制度改革,将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允许“1元钱开公司”……当年的办照验资门槛彻底被“拆掉”。

  从2014年在全区率先试点“三证合一”、2016年实施“六证合一”,到2017年具有南宁特色的“三十九证合一”启动,如今全市“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改革稳步推进。目前,南宁已发放“三十九证合一”营业执照12.6万份,市场活力越来越足,也越来越强。

   优化服务“指尖办

  “通过南宁工商的微信公众号,不仅所有工商注册登记事项都能进行预约办理,企业年报也可在手机上完成,解决了群众排队办事的烦恼。”南宁市工商局退休干部金果说。

  1994年,金果到南宁市工商局企业登记科工作,2014年退休,20年来,他见证了我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带来的大变化。

  “以前每年1至4月是企业年检时间,工商登记窗口前都会排起长龙,我们科室每人每天要收五六十份企业提供的纸质版年检材料,并对每一份材料严格把关,仔细审核,遇到材料有可疑之处,还要让辖区工商所到现场再次进行核实。”金果说。

  自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后,企业年检改为年报,企业不用每年都到工商部门递交纸质材料,在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通过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报年度报告,并公示即可。2016年,南宁市工商局率先开通“南宁工商”登记微信预约平台,企业用手机就可进行年报,还可预约办理业务,很方便。

  我市工商部门在健全完善各县、城区微信预约登记“一张网”的基础上,将微信预约办理范围拓宽到所有登记事项,实现业务范围和辖区范围两个“全覆盖”。目前,全市累计办理微信预约业务达8.8万多宗。

   信用约束“严把关

  南宁市工商局把提升窗口服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中心工作。

  工商部门以推行“审核合一”制优化办照流程,以实施“容缺候补”制节省企业办照时间成本;以落实限时办结制严格规范办照时间节点,促进办照时间大提速。市工商局直属单位登记窗口已实现当场或当天办结,各县、城区工商窗口正由3个工作日办结力争提速到当场或当天办结。

  目前,全市实有市场主体突破了62万户,比商事制度改革之前增加93.8%,存量和增量均位居全区第一。面对全市各类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南宁市工商局在全区率先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通过推进涉企信息归集全覆盖,开展失信联合惩戒等措施,形成了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新机制。

  2017年3月,《南宁市2017年“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工作方案》印发,跨部门联合抽查成为常态。工商部门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将各部门的抽查结果全部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实现了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