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乡青年的爱情 故事里还有故事——记叙事长诗《百鸟衣》作者家乡横县校椅镇文村

10.05.2016  15:00

  在横县校椅镇韦村村委文村,关于“百鸟衣”的传说,村中的男女老少都知道,这是一个关于壮族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村里的人已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代代相传。现今,走进文村,掩映在现代化楼宇里的老房子还残留有传说的一点背景;现代文人依据传说留下的剧情场景也还在;村口西边的百年老榕树诉在诉说不老的传说……文村人及附近的壮族人还在一代又一代口传心记壮族人民的爱情故事。

   百鸟衣”口口相传

  近日,在文村随便问村里的一个成年人关于“百鸟衣”的传说都知道一些,但不是太完整。韦村村委干部韦大同今年53岁了。但是他在8岁的时候就已经听长辈们说过“百鸟衣”的故事。故事里说的在绿绿的山坡下,清清的溪水旁,长棵大榕树,像把大罗伞等这些场景,现今在文村还能找到一部分。

  据韦大同介绍,“百鸟衣”故事的场景基本能在文村找到,故事里说的山林就是文村后山,溪水就是流经村里的小河水,老榕树其中的一棵还在,就在村西边。现在村里的男女老少都知道这个故事,但是只知道精彩的部分。故事大致是贫苦农民古卡的妻子依娌被土司抢掠。依娌嘱咐古卡制弓箭,射百鸟,用羽毛制成神衣,百天为期,到州府相会。古卡历尽艰辛,制成百鸟衣后,按时来到州府。古卡借献衣之机杀死土司,夫妻俩双双把家还。

  现今,壮族著名作家韦其麟(横县校椅镇文村人)根据当地流传的“百鸟衣”故事创作了叙事长诗《百鸟衣》。2007年,民间故事“百鸟衣”被列入广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篇优秀叙事长诗的问世,使“百鸟衣”故事的传承进入空前的兴盛期。

   故事里还有故事

  因为“百鸟衣”的故事很动人,在叙事长诗《百鸟衣》创作之前,村民都是从前辈那里听来的。村里的一些村民也喜欢和村中的小孩讲这个故事。其中,村里就有一个开砖厂的老师傅,经常给经过他砖厂去上学的学生讲这个故事。据韦大同介绍,因为来听的小学生越来越多。这位砖厂的师傅就每次给来听故事的学生讲一点,如果还想听故事就要帮他搬砖才能听下一段。就这样日复一日,他每天都用故事“百鸟衣”换取小孩子的劳动,大家都很开心。

  就这样,这个砖厂的师傅经常用一个月的时间才把“百鸟衣”的故事讲完,故事讲完的时候,砖厂搬砖的工作也基本完成了。韦大同说:“他在听前辈讲‘百鸟衣’故事的时候也经常听到‘百鸟衣’故事之外的故事。”其中故事之外的故事就有著名作家韦其麟,他也是在听取前辈讲述的故事基础上创作了叙事长诗《百鸟衣》。

   文村烙上了“百鸟衣”印记

  因为《百鸟衣》创作场景以文村为基本背景,当地很多人以为故事就发生在文村,使得该村也深深烙上了“百鸟衣”的印记。记者在文村看到,村里的大水塘还存在,与叙事长诗《百鸟衣》里的场景基本吻合。另外,村里西边的百年老榕树也还在。

  据韦其麟弟弟韦其旭介绍,现在,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学者、相关的政府工作人员进村,到他家了解“百鸟衣”的故事。因为叙事长诗《百鸟衣》说到老榕树,与村西边的那棵老榕树一样。其实,他们村早前是有4棵老榕树的,分别在村的东西南北面。因各种原因现在只剩下一棵了。记者看到,剩下的这棵老榕树,村民非常爱护,在老榕树的周边都用水泥、瓷砖做好了相关的保护与装饰。

  除此之外,现在村里还有流传下来的《百鸟衣》原创书本,但是交给专人保管。当表示也想看看这本原创时,韦其旭很热情地去寻找,但是经过几次电话后,保管这本书的人刚好不在家,当天记者是看不到了,很可惜!韦其旭还说:“他们家的老房子也拆了,现在能看到的老房子只剩这个门楼了,不久门楼也会拆掉。”这样,《百鸟衣》在文村的烙印又少去一样,这也许就是乡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