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准扶贫结硕果
提升教育基础设施
绿树掩映下的校园内,图书室、实验室、计算机室、学生饭堂和餐厅等一应俱全。加方乡局仲小学,一个昔日“灰头土脸”的学校经过改造后,变成了整洁、美观、生机勃勃的美丽校园。
在百龙滩初中,校长潘世军细数校园变化:“过去学校教学器材匮乏,教室也很破旧。自从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来,学校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不但配备了各种功能室,教学仪器设备也更新、更齐、更先进。”
发展教育,首先要解决落后的基础设施。粉刷外墙、扩建食堂、翻修运动场地……经过整体规划和盘活资源,马山县教育基础设施呈现新的面貌。“近年来,为了提高农村教育的办学质量,我们结合本县‘美丽学校’建设,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实现了城乡教育的全面改善。”马山县教育局主要负责人说。
近年来,马山县积极实施“薄改”计划,开展校舍维修改造,2013—2015年,总投资2.11亿元,实施单体工程317个,总建筑面积11.96万平方米;2016年,新建教学楼、综合楼24栋,总投资4848万元,建筑面积2.7629万平方米;开展学校墙面“黑改白”、运动场改造、门窗修缮、校园绿化美化等工程,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马山县义务教育学校有123所,教师3490人,学生53566人,其中在校贫困义务教育学生11237人。教育体量如此之大,又是“国定贫困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难度可想而知。
可喜的是,该县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并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全县脱贫攻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与力量。
“十二五”期间,全县教育经费累计投入21.4亿元,仅2015年,教育投入就达5.3亿元。从2015年开始,马山县每年安排不低于3000万元的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并建立动态逐年递增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助推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极大地改善了该县城乡学校的办学条件,有效促进了义务教育学校的“硬件均衡”,为推进“软件均衡”奠定了基础。
“软件均衡”就是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为了推动师资均衡,马山县“上下而求索”,结合教育实际,从总量上做大、调配上做活、培养上做优、待遇上做实等方面促师资均衡配置。该县通过公开招聘、择优选调等多种方式,扩大教师总量,交流轮岗教师2664人,每年交流比例达10%以上,以多渠道、多方式、多平台实施全县教师队伍“金字塔”工程。此外,该县财政每年增加投入190万元,用于提高乡村义务教育教师生活补助标准和实行校长奖励性绩效工资政策。
马山县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大动作”频繁,一系列教育发展难题迎刃而解。如制定出台《马山县中小学基本建设发展规划“一校一本”和校园规划总平面图“一校一图”》,按照“撤小、合近、扩强、带弱”的发展思路,坚持适度集中和就近入学相结合;坚持“一校一品”“一校一特”办学思路,开展“马山文化三宝”进校园活动,不断传承发展马山非物质文化遗产。
探索试行“互联网+双师教学”新模式,率先在全区建成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远程监控平台,实现全县村级小学以上监控全覆盖,初步探索形成了“互联网+科技+校园管理”的新模式。
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在加方乡初级中学,一栋建筑面积为1300多平方米,建有12个套间、18个单间的教师宿舍楼格外引人注目。新的宿舍楼宽敞明亮、干净舒适,让不少“身在异乡”的教师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贫困县的身份,并没有让马山畏缩和等待,反而坚定了迎难而上、积极作为的信心。“扶贫先扶智,越贫困越需要办教育,因此我县全面推进义教均衡发展,让教育这一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真正深入民心,深得民心。”该县主要负责人的诺言掷地有声。
马山县于2013年结合“全面改薄”和“美丽学校”建设,开始启动义教均衡发展工作。2015年初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全面进入义教均衡发展攻坚战。全县各级各部门迅速形成强大合力,对应挂点学校,深入调研、督导、促进。当年11月,该县义教均衡发展顺利通过省级督导评估,比自治区原规划其于2019年实现义教均衡发展提前了4年时间。今年年初,该县又顺利通过了国家评估认定。
下一步该县将继续加大教育精准扶贫力度,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造血”功能,不断巩固提升义教均衡发展成果,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学质量,让城乡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放飞人生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