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隆安之崛起--隆安县“十五”以来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十五”以来隆安县的县委政府班子几届更迭,但发展思路不变,奋发决心不改,积极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落实推进中央、自治区党委以及南宁市委各项部署,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谋发展,在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上做文章,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五”、“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二五”的经济发展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部分指标未能完成既定目标,但完成质量好于预想。本文将用数据分析隆安县2000年以来经济总量、结构的变化以及各类指标的发展。
一、“十五”以来隆安GDP发展情况
在“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商业兴县”的战略部署下,GDP规模不断扩大,十五年跨过五台阶,总额突破60亿。但增速波动不定,周期振荡不明显,在2007年创下19.7%的高速增长后,一直在调整回落,近年来增速一直在7%左右徘徊。
(一) “十五”以来隆安经济总体发展状况
1. 综合经济呈前缓后快的趋势。 隆安县GDP总量由2000年的9.08亿起步,在2001年首次突破10亿,到2006年突破20亿,到2008年突破30亿,到2011年突破40亿,到2013年突破50亿,并于2015年突破60亿大关,达到62.65亿元。其中从10亿元到20亿元的第一个台阶用了五年的时间,而从20亿元到60亿元的每10亿元的各个台阶中只用两到三年就可以突破;GDP的最高增速发生在2007年,增速达到19.7%,每个GDP的高速增长都是伴随着工业增加值的高速增长做支撑,2007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增速高达38.9%。
其中,在 2006年GDP跨上20亿平台后,2007年出现了GDP增速冲高现象,达到十五年中的增速顶峰(19.7%)。随后增速一路下行,步入回落轨道。当2011年总量突破40亿时,增速又有一个回冲(13.1%),但都没能再突破最高值,之后增速基本保持低位徘徊,回升迹象不明显。
GDP“十五”期间年均增长达到10.1%,“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2.5%,“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8%。前两个五年的快速增长,使得综合经济得到很好积累。
2. 比较优势相对明显。 目前在南宁市隆安、马山、上林三个贫困县中比较,隆安县GDP总量和人均GDP从2000年以后基本处于领跑位置,隆安县从2000年GDP总量9.08亿元、人均GDP 2476元,发展到2005年的18.03亿元、4843元,2010年的38.98亿元、9774元,2015年的62.65亿元、15011元,分别比马山县多0.18亿元和663元、2.25亿元和1727元、7.63亿元和3947元、14.91亿元和6443元,分别比上林县少1.48亿元和多112元、多3.04亿元1617元、7.13亿元和3209元、12.26亿元和4794元。
3. 一产比重偏大。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产业结构逐步趋于优化,一产比重有序回落,二产三产比重稳步上升,但一产比重仍然偏大,农业大县的名头还在。2000年一产比重达到59.8%,到2005年降到46.5%,2006年到2015年基本上都在38~42%之间徘徊。由于比重偏大,增速空间受到制约,一定程度上会影响GDP的快速增长。
4. 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影响着GDP增幅波动
从上图可以看到, 十五年来隆安县GDP增速基本围绕第二、第三产业增速轨迹线上下穿行,GDP增速处于振荡低谷的情况主要发生在第二产业增速低位运行期,GDP增速处于振荡高峰的情况主要发生在第二产业增速高位运行期。 隆安县经济增速波动的基本特征:第三产业增速决定了隆安经济增速的“长期运行区间”,第二产业的增速控制了隆安经济增速的“短期波动空间”。
具体看2007年GDP增速顶峰形成,正是因为第二产业增速与三产增速在先后时序年度达到近期峰值所致。当年第三产业增速与第二产业增速陆续到达时序顶峰,在两个强势因素重叠影响下,隆安县GDP增速在2007年达到了十五年顶峰。而2009年、2014年GDP增速低谷的形成,亦是由于当年第二产业增速与三产增速同步抵达低谷所致,每个低谷之间振幅在5年左右。
(二)“十五”以来工业发展走势
在“工业强县”战略部署下,县委县政府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十五”期间组建成立了招商中心(招商促进局),开始了“工业兴县”、“工业强县”的奋斗历程。
隆安工业起步晚,生产规模小,档次偏低,产品单一,多为传统的制糖、水泥建材产品,市场竞争立不强。到200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12家(规模企业标准:主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全部工业总产值5.3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1.58%。到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9家,全部工业总产值9.8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总工业总产值7.71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8.19%,比2000年提高了16.61个百分点,“十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达到18.28%(按现价产值测算,下同)。到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46家,全部工业总产值32.8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总工业总产值28.89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7.86%,比2005年又提高了9.67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达到30.23%。到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40家(从2012年开始,规模以上企业标准提高到主营业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全部工业总产值55.1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总工业总产值53.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6.61%,比2010年提高了8.75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达到13.03%。
目前在南宁市的隆安、马山、上林三个贫困县中比较,隆安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总量相对较大,2015年隆安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53.3亿元,是马山的6倍,是上林的1.84倍(马山为8.87亿元,上林为28.95亿元),工业增加值在GDP比重中占有一定优势。
1.产值发展迅速。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十五年来的发展呈现出前半程平缓、后半程前快后缓的趋势,从2000年的3.27亿元到突破10亿元大关共花了6年的时间,从10亿元到40亿元只花了5年时间,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近三年来产值一直在53亿元左右徘徊。
2.增长速度较快。“十五”期间年均增长达到18.28%,“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30.23%,也就是因为这两个五年规划期间有较好的年均增长速度,才有产值量的积累,“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也超过13%。增速最高峰发生在2007年,达到46.87%;从2000年到2015年增速出现3个峰点,即2003年的36.2%、2007年的46.87%、2011年的43.03%,第1个和第2个峰点之间波动有四年时间,第2个和第3个峰点之间波动也用四年时间,2009年与2008年相比,增速跳水式下滑,2010年由恢复性增长,但到2012年增速与2011年相比又有一个跳水式回落,之后还在缓慢下滑,从目前形势分析看,增速触底回升趋势仍不明显。
3.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工业产品从传统的单一的产品向新技术多样性发展,2000年工业产品只有机制唐、水泥、氮肥、合成氨、发电量、红砖等,到2015年除了原有的机制唐、水泥、氮肥、合成氨、发电量等产品外,还增加有饲料、淀粉、食品添加剂、酒精、蚕丝、人造板、甲醛、松香、等品种,而且生产能力也大大提高,如水泥从原来的年产10万吨发展到现在的日产5000吨(年产180万吨),发电量从原来的4331万千瓦时扩大到2015年底47146万千瓦时,目前饲料产量45.79万吨,淀粉产量8.42万吨,人造板50.45万立方米,甲醛9.18万吨,松香6412吨,还有一批机械制造、钢构件加工、医药生产等企业,工业产品多样化逐步显现。
4.工业发展受环境影响大。从结构比重看,全县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前十一年呈上升趋势,主要是“工业强县”战略利好政策带来的工业投资环境的改善和提升,工业经济得到积累。后四年出现下滑,200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只有12.92%,到2011年达到26.93%,到2015年又回落到17.83%,主要是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带来的增速放缓,更是经济危机、落后产能淘汰以及最严环保法实施带来的工业内部结构的调整、资源的重新配置,同时工业经济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三)“十五”以来农业发展状况
“无农则不稳”,“十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在“农业稳县”的战略部署下,开展了一系列的“调结构、优品质、创品牌”的农业战争,农业产品由原来的水稻、玉米、糖料蔗、木薯等相对单一品种发展成目前以粮食种植为基础,香蕉、甘蔗、火龙果、柑橘、中草药等经济作物相辅相成的农业发展格局,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成为时尚。
农业经济在隆安县一直是重要的舞台,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经济有了质的飞跃,经过多年的结构优化调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8.58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12.79亿元,2010年的24.17亿元,2015年的39.93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达到8%(可比价格计算),“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6.6%(可比价格计算),“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5.4%(年度增速加权平均计算)。
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定增长。
隆安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在十五年的发展过程中完成了快速积累。2000年总产值为8.58亿元,到2004年突破10亿元,达到11.76亿元,2008年突破20亿元,达到22.3亿元,2011年突破30亿元,达到31.62亿元,2015年接近40亿元,即39.93亿元,从10亿元到40亿元间,每增加10亿元产值,只用3到4年时间,说明农林牧渔业发展强劲。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和畜牧业是总产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总产值比重之和都超过89%,即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比重之和分别达到91.8%、91.86%、89.67%、89.26%,其中种植业比重最高达到69.32%,牧业比重最高达到31.22%,伴生的是传统产业比重占优,粮食、糖料蔗种植和生猪养殖是产值的重要支撑。
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步回落但稳增态势不变。
稳农战略的贯彻落实,农业生产稳步发展。随着综合经济基数的不断加大,工业发展步伐加快,一产占GDP比重逐步缩小。2000年一产占GDP比重达到59.77%,2005年降到46.5%,2010年降到38.24%,2015年仍保持在38.22%。但一产对GDP的贡献都超过10%,2005年贡献率达到38.12%,2010年达到29.18%,2015年的贡献率也达到12.4%,这其中有核算制度的改变,但从产值总量的不断加大,以及3个五年规划期间年均增长超过5%,可以说明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优势还在,“农业稳县”的作用继续发挥。
3.农产品结构优化,规模经营效益明显。
2000年之前,隆安县农产品品种相对比较单一,大宗产品有粮食、糖料蔗、木薯、肉类、水产品等,2000年以后经营方式有所变化,1996年成立的广西隆安县金穗农工贸有限公司开启了土地流转模式,带动了香蕉、糖料蔗、火龙果、雁江香米等产品的规模种植,到2015年底,全县粮食种植面积达到59.31万亩(全区粮食大县抽样反馈数),比2010年增加5.98万亩;香蕉种植面积22.26万亩,比2010年增加13.3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含秋冬种面积)19.6万亩,比2010年增加4.61万亩;新增种植火龙果4275亩,百香果690亩,葡萄1440亩、中草药7470亩等;以隆安县昌隆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农户种植雁江香米面积达到5000多亩。
禽流感发生以后,2004年隆安县凤翔家禽有限责任公司承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隆安县叮当鸡规模养殖示范基地”,建成现代化的种鸡场,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用公司+农户模式带动数百家农户发展家禽养殖,公司+农户带动养殖业发展的还有广西大富华农牧饲料有限公司、汇生牛场等;广西雄桂种猪有限公司、隆安县桂牧叮养猪场是隆安县较大型的养猪场,集种猪繁育、肉猪养殖为一体,大力扩大生猪养殖。到2015年全县共有年存栏量3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32户,5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企业有2家,年存栏量达到50头以上的养牛公司有3家,年存栏量10万羽的大型家禽养殖公司有3家,其中2015年广西雄桂公司种猪场年出栏生猪9.44万头,隆安桂牧叮养猪场年出栏生猪1.83万头,32户生猪养殖大户年出栏生猪合计达到2.92万头,南圩汇生牛场年出栏肉牛374头,广西隆安县江泉牧业有限公司年出栏肉牛25头,隆安县凤鸣农牧有限公司年出栏肉鸡72.01万羽,广西大富华农牧饲料有限公司年出栏肉鸡571.59万羽,隆安县凤翔家禽有限责任公司年出栏肉鸡255万羽(含种鸡场出栏数)还有很多像布泉高峰、南圩连安驮胜等养牛、养猪小区,促进全县养殖业的稳定增长。
4.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效益不断扩大
广西隆安县金穗农工贸有限公司以种植业为主要经营业务,是隆安县最大的农业龙头企业,1996年成立以来,一直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带动全县开启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规模经营蔚然成风,引得广西南宁粒粒谷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隆安县昌隆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落户隆安,共谋隆安农业发展大计。到2015年底,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4.88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7.2%(按国土部门统计的耕地面积93.6万亩计算),当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87万亩;拥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农业专业合作社167家,连片种植100亩以上大户有212户,家庭农场15家,种植品种有香蕉、甘蔗、火龙果、水稻、淮山、何首乌以及花卉培育、秋冬菜种植开发等,促进隆安县农产品增量提质,市场需求广阔。
5. 品牌创新意识增强。
随着规模经营的不断扩大,营销方式不断增多,产品结构和质量越来越引起重视,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品牌越来越成为人们的追求,品牌创新意识逐步增强。金穗公司创立之初注册有“渌水江”牌香蕉,开始了香蕉的挂牌销售,随着香蕉销售的不断拓展,精品创新意识的渗透,又创立了“Kinanan”(金纳纳)牌香蕉,使得隆安香蕉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产品销往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隆安县昌隆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就立志打造全区水稻种植品牌,注册有“穗米香”品牌,采用全自动育秧、机械插秧、机械收割,标准化、有机化、无公害式管理,目前产品基本站稳市场,享誉区内外。隆安县板栗生食清甜香脆,熟食粉酥可口,香甜宜人,是名副其实的“板栗之乡”,“隆安板栗”已成为区内外一个响当当的品牌,主要品种有“处暑红”、“隆安油栗”,目前全县板栗种植面积近16万亩,2015年板栗产量达到1.85万吨。
南圩汇生牛场引进鲁西牛品种与本地牛母本杂交繁殖发展成如今的“桂西牛”品牌,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规模养殖管理,产品市场广阔;隆安县凤翔家禽有限责任公司“叮当鸡”、广西大富华农牧饲料有限公司“富凤鸡”、隆安县凤鸣农牧有限公司“凤鸣鸡”同样也是近十年来成长起来的家禽养殖品牌。
继2013年成为“中国那文化之乡”的隆安县,又迎殊荣——2015年10月10日,农业部公布了23个传统农业系统为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隆安壮族“那文化”稻作文化系统入选,成为广西唯一入选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那文化”将是隆安县一张靓丽的名片,吸引区内外客商到隆安发展、置业,助推隆安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四)“十五”第三产业行业总量及结构变动
“商业兴县”战略激活了隆安这方水土,服务业的有序发展得到了重视,县城各类服务功能进一步得到配套完善,商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房地产业稳步发展。
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升。隆安县的经济发展轨迹同样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隆安县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得到了发挥,对外贸易带来的利好因素逐步显现。丰富的农产品市场和土地资源,吸引商家进行工业投资办企业的同时,也带来了人气聚集,促进了批零住餐规模经营,刺激着房地产开发,推动着第三产业增加值量的增加,占GDP比重稳步提升。200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只有1.99亿元,占GDP比重只有21.8%,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20.21亿元,占GDP比重达到了32.3%(详见表2),首次总量和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十五年间总量净增18.22亿元,比重净增10.5个百分点。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量的扩展。随着南百二级公路、高速路及南昆铁路、云桂铁路的修通,隆安对外交通十分便利,贸易往来逐步频繁,消费品种逐渐丰富,加上美廉超市、家家乐购物中心、利客隆超市的进驻县城、进驻农村,就地消费、就地购物形成习惯,带动集中经营、规模经营的发展。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等可查资料看,隆安县2003年批发零售业企业单位只有55家,个体经营户有5429户,住宿餐饮业经营企业单位只有3家,个体经营户有560户,当年全县商品销售总额完成6876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7268万元;到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全县共有批发零售业企业单位310家,个体经营户有7275户,住宿餐饮业经营企业单位2家,个体经营户有595户,当年全县商品销售总额完成309868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0163万元,2013年的商品销售总额是2003年的4.5倍,2013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2003年的3.76倍,真正实现了量的扩张。
3.房地产开发优势凸显。隆安县的房地产开发起步较晚,但发展的速度迅猛,前后连片开发有旧礼堂、旧工会的步行街、商业金耀花园、天赐良居、城北商业广场、江滨小区、蝶城上苑、金域蓝湾、福安小区、金地华府、桂香园、天泰和居、金耀中央城、御龙湾、泰鑫世纪嘉园、那城等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地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由原来的广西隆安县泰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家,发展到目前有广西隆安县泰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广西金耀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广西聚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广西隆安县聚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广西桂香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广西铭玉置业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据可查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只有3400万元,到2010年有28674万元,到2015年有34520万元,前十年投资年均增长23.76%,后五年在市场基本饱和的情况下年均增长还有3.78%;2005年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只有37214平方米,到2010年有137380平方米,到2015年147359平方米。在GDP核算中,2015年的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2.28亿元,占GDP比重由3.6%,与批零住餐(2015年增加值为2.69亿元,占GDP比重为4.3%)处在同等重要位置。
二、影响隆安经济增速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地方经济增速走向深受国际、国内宏观大势影响
地域间经济联结度持续增强影响,隆安经济跟国家宏观经济波动有着同向的回应,整体增速走向呈趋同态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渗透的不断深远,隆安生产生活需要的货物和服务内外双向流动速度加快,供需矛盾的发生引起产品市场价格的迅速波动,让隆安经济与国内、国际市场运行情况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外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时,其影响也会通过这些市场联系迅速传导到隆安的经济运行中,最终体现为隆安经济增速的波动,并与国家宏观经济增速波动呈现着趋同态势。而这一点,亦可在近十年全国、全区、全市、隆安经济增速变化图4上得到验证,而且隆安县的增速波动反映得更为强烈。
从图4可以看出,2005年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全国、全区、南宁市、隆安县的经济增速变化趋同势头非常明显。所以说,地方经济增速走向深受国际、国内宏观大势影响。
(二)第二产业增速走势转向,是隆安县十五年来经济增速出现冲高回落的具体原因。
从隆安的综合经济结构看(见表2),一产增加值在2000年占GDP总量达到59.77%,到2015年占比降到38.22%,但增速并没有太大波动,前三个五年年均增长分别5.4%、6.8%、6%,“稳”字得到充分体现。二产、三产增加值占比分别增加了11.13和10.42个百分点,也充分体现了隆安经济向工业、服务业发展的总趋势,特别是工业增速走向,影响着GDP增速走向。
从上图可以看到,十五年来隆安县GDP增速总体穿行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速之间,GDP增速处于振荡低谷的情况主要发生在第二产业增速低位运行期,GDP增速处于振荡高峰的情况主要发生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速高位运行期。
具体看2007年GDP增速顶峰形成,正是因为第二产业增速与第三产业增速在先后时序年度达到近期峰值所致。当年第三产业增速与第二产业增速陆续到达时序顶峰,在两个强势因素重叠影响下,隆安县GDP增速在2007年达到了十五年间的顶峰,其中第二产业增速达到31.9%,第三产业增速达到25.7%。而2009年、2014年GDP增速低谷的形成,亦是由于当年第二产业增速与三产增速同步下滑所致。其中2009年第二、第三产业增速分别仅5%、6%,为2001年以来最低位;2014年第三产业增速只有4.7%,为2001年以来最低值,在这两个因素同向重叠作用下,2009年隆安县GDP增速仅为4.9%,跌到了十五年来的谷底,为2001年以来最低增速。
而从这十五年来GDP增速变化总趋势看,第二产业增速大致有三个振荡周期,而每一次的第二产业增速冲高和低谷都伴随着工业增速的大起大落。第一个周期发生在2000年到2004年间,增速由2000年的下降1%,当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为-2.1%,到2003年的增长52.3%,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68.4%,到2004年增长7.3%,当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2%,这个振幅过于激烈,也由于2003年的高速增长带来量的快速积累;第二个周期发生在2004年到2009年间,增速由 2004年的7.3%,到2007年的31.9%,到2009年的5%,这一周期的第二产业拉动作用非常明显,由2005年增长25.3%,2006年的26%,再到2007年31.9%,达到这个周期的最高增速,当年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38.9%,带动了当年GDP增速冲顶,达到19.7%;第三个周期发生在2009年到2015年间,由2009年的5%,到2011年25.2%,到2015年的3.8%,这一周期中期以后,工业增加值一路走低,二产增速下行明显,2015年的3.8%增速为十五年来最低,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速只有0.7%。 由此可见作为主动力行业的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增加值的增速走势转向,是隆安县经济增速十五年来出现冲高回落的主要原因。
(三)结构调整中的行业间增量变化是经济增速变动的深层根源。
1.以第三产业为例,看中长期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速的影响。
总体来看,近年来隆安县第三产业经济结构中新兴行业类和传统产业占GDP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三产得到优化发展。但亦应注意到,总量较大的传统行业占比增长速度快慢,对经济增速有较大影响。当传统行业结构提升较快时,当期经济同样呈现较快增长,当传统行业结构提升放缓时,当期经济同样呈现平缓增长。
从表5可以看到,2000年-2007年期间,隆安县第三产业在新兴行业和传统行业的共同作用下,拉高了第三产业占GDP结构6.64个百分点,其中新兴行业的房地产业增加2.07个百分点,传统行业中其他服务业增加8.47个百分点,是拉高第三产业占比的主要推手。由此结构变动带来的增量有18540万元,推动GDP增速加快,呈上行态势。
到2007以后,尽管新兴行业中的金融业发展加快,占GDP上升高达2.36个百分点,拉高新兴行业类占GDP比重2.74个百分点,由此带来的增量有7661万元。而同期传统类行业呈现弱化趋势,2007年-2015年8年间传统行业类占GDP结构增长减缓,只增加1.01个百分点,由此带来的增量只有2820万元。两项相加后带来的增量只有10481万元,比2000-2007年间的增量少8059万元,受增量减小影响,此期GDP增速减缓,呈下行态势。
2.以工业为例,看短期结构调整对行业增速的影响。
从表6可以看出,2000年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产值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个数由2000年的12个发展到2015年的40家,产值由2000年的32669万元发展到2015年的533041万元,产值增加了15.3倍,“十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达到18.29%,“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达到30.2%,带动全县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增加,特别是2010年的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达26.87%,规模以上工业的发展对工业结构调整以及工业行业占GDP比重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回落到13%,主要是近年来,工业处于原材料不足、产品市场价格走低、环保与节能减排倒逼等多种因素叠加情况下加快结构调整的态势,其中环保与节能减排倒逼及企业管理层内部资产重组等非市场因素主导的调整所导致的结构调整进程更为激进,短期结构变动也更为剧烈。如南宁市神宇钛业有限公司就因废气污染倒逼企业停产,2013年退出规模口统计;广西福斯银冶炼有限公司也因为废渣污染及白银价格急剧下跌出现停产半停产,最终于2014年退出规模口统计;广西飞捷铝业有限公司却因公司内部资产重组,导致后续资金不足,生产一直在调整,最后也导致停产,2015年退出规模口统计,神宇钛业、福斯银冶炼、飞捷铝业产值最高时分别达到4945万元、13653万元、38523万元,三个企业最高年产值合计达到57121万元,相当于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十分之一,若有57121万元支撑,可以拉高2015年10.72个百分点;同时广西隆安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也因为机制糖价格的一路走低,原料蔗种植利润空间消失,蔗农纷纷改种香蕉、火龙果等作物,原料蔗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产量从2003年的120.74万吨下降到2015年的48.38万吨,产值也从最高的39870万元降到2015年的25330万元(现价比),相当于减少了一个亿元企业。种种因素的影响,从2012年起工业生产逐步走入困境,增速逐步回落,2015年产值同比出现下降,导致全县工业增加值“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只有7.2%,2015年的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又回落到17.83%,比2010年占比减少了9.0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工业的产销调整对行业的增速影响很大, 因此,在推进结构调整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可能出现的重大工业生产替代缺口,并对其可能引致的经济增长失速具有充分准备。
(四)“投资推动”增长模式的实际效能变化,对经济增速变动同样形成重要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济走的都是“投资推动”发展模式,30多年来的发展经验表明,该模式的作用与效果非常显著。然而,当我们从“每单位结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角度对隆安县投资拉动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在现阶段,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继续保持有效的同时,其拉动效用却有所下降。
这个问题的出现,与我们整个经济发展过程及当前所处的阶段密不可分。具体看,在“十一五”以前时期,隆安经济盘子都比较小,经济基础也较薄弱,社会实际总供给与社会潜在总需求存在较明显不平衡,经济增长动力直接来自新增产能,所以当时只要有投资,就能转化为市场接纳的有效产能,就能形成有效的经济增长。故而在“十一五”期以前发展阶段,整体上投资规模增长对隆安县经济增长效用一直是上升的。从图6可以看出,隆安县在 “十五”期末投资对GDP的增长贡献为76.65%,而当期末投资占GDP比重仅为46.18%。同样随后“投资推动”模式达到效能顶峰,“十一五”期末投资对GDP的增长贡献高达140.6%,而当期末投资占GDP比重为95.08%,投资对GDP增长贡献高于投资占GDP比重44.8个百分点。
进入“十二五”以后,“投资推动”增长模式依然有效,但情况却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十二五”以来投资对GDP的增长贡献为133.39%,当期末投资占GDP比重为109.56%,投资对GDP增长贡献高于投资占GDP的比重23.83个百分点。可以看到,尽管投资对GDP的增长贡献仍高于投资占GDP的比重,但同样每份比例结构投资产生的经济增长贡献水平却比“十一五”期低了。当我们把“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投资占GDP的比重”指标相除,计算出“每单位结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这项相对指标时,这个情况就更明晰。具体看,“十五”期“每单位结构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水平”是1.66(投资对GDP增长贡献率/投资在GDP中的比重,下同),“十一五”期是1.479,“十二五”期以来是1.217。可以看出,该指标在近3个五年发展期呈逐步回落的趋势,这一数据的系列变化表明:
一是随着投资与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隆安经济的发展基础已经越来越完善,简单地以投资补“产能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越走越难,不适应当前发展阶段需要的那部分投资最终会成为无效产能,不能形成经济增长支撑。
二是尽管当前“每单位结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比“十一五”“十五”时期回落,但数值上仍大于1。说明“投资推动”增长模式在隆安并未走到尽头,中短期内仍可以是我们促进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手段。
三是鉴于当前“投资推动”的经济增长模式的效果已经出现了下降,我们应提前做好谋划与准备,加快推进“以技术进步来推动经济增长”模式的产业布局,为隆安经济长期向好发展创造基础。
三、关于当前隆安县经济所处发展阶段与发展特征的总体判断
隆安县经济总量小,增幅波动不定,大振幅中又有小振幅,当我们把改革开放以来隆安县历年GDP增速变化趋势联成整体来看时(见图7),我们可以初步看出: 2014年经济增速已处一个新的“U”型周期底部,深度下行的可能性小,但隆安县经济增速低位运行的基本面短期内难以改变。
具体有两个方面的突出特征:
(一)隆安县经济增速的峰谷变化大周期大约是14年左右。 究其成因,主要是因为在1993年以前,全国地各地经济运行中的计划调节因素仍相当重,尽管大周期的发展特征体现较好,但其细类年度间的增速变化,更多反映当时政府行政指令调节的取向,而非经济运行本身的规律性变动,因而不宜用作细类周期阶段甄别的基础。而1993年以后,由于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后经济运行调节中的指令性计划因素逐年淡出,经济市场化程度得到较大提高,所以经济增速的变化也开始更大程度地呈现出自身运行规律。具体看,从1993年到2007年,隆安县经济走完了我国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第一个大“U”型周期。从2007年开始,隆安县经济步入一个新周期,至今已经运行了8年多且2015年已经出现企稳态势。
(二)隆安县经济增速峰谷周期总趋势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及政策影响大。 历史年度隆安县GDP增速都在不断上下穿行,但在大“U”型周期中,上、下行阶段变化周期基本在7年左右。隆安县GDP增速自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爆发式上升,达到1993年的13.83%,随后步入大“U”型周期下行阶段,尽管在1996年出现了一个快速上扬趋势,但受到1997年下半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打压,增速继续下行,最终于2000年行至本周期增速最低点(3.5%)。此轮下行自1993起2000年止,整个时间跨度7年。
2000年以后,随着中央的积极财政政策、启动消费、扩大内需政策出台,隆安县经济也开始进入大“U”型周期上行阶段,期间2004年受工业产值锐减影响增速出现下窜,但随即继续上行,至2007年达到新峰值(19.7%),整个时间跨度亦为7年。
2007年后,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国际国内经济持续恶化,隆安经济增速同样急速下滑,2009年增速只有4.9%,2011年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区市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刺激下增速回到13.1%,但随后继续回到“U”型周期下行通道, 2014年到达5.1%的低位增速,虽然2015年实际增速为7.6%,增速略有抬头,从2007年顶峰下行至2014年,正好也是7年,但进入2016年后经济运行形势不容乐观,上半年增速只有7%,由此判断2014年是大“U”型周期的拐点为期尚早。
四、“十三五”时期隆安经济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与条件展望
(一)面临的国际、国内宏观形势
国际形势方面。 一是世界经济进入复苏。经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持续调整,欧债危机、美国“财政悬崖”等风险已基本释放,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积极因素逐渐增多。二是全球产业格局继续深度调整,并可能在更广范围、更大规模和更深层次上展开,美欧加快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加紧控制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日本加快制造业全球布局调整;新兴经济体凭借劳动力和资源优势,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三是地缘政经博弈更趋复杂。为抑制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发达国家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对中国的围堵和压制成常态。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国与中亚、西亚、非洲、东盟以及欧洲国家的经济联系和经贸合作将可能开辟新空间。
国内形势方面。 一是在未来的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以速度换档、动力转变、结构调整为主的“新常态”发展期,要素投入结构、增长动力结构继续发生变化,“以要素投入为主的增长模式(即投资推动模式)”会向“要素投入和创新驱动并重的增长模式”转变,经济增速会由过去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二是经济发展由规模提升向质量提升转化,经济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会进一步加快。三是生态环境建设会持续推进,节能减排与环境监管将加强。四是“一带一路”为引领的全方位开放格局将逐步形成。
(二)“十三五”时期隆安经济发展潜在优势
1. 震东生态移民搬迁项目的启动,将助推隆安县城镇化建设全面发展。震东生态移民搬迁项目的成功争取,为隆安县的城镇建设、产业开发奠定了很好基础。项目建设将高标准、高起点启动,按照南宁卫星城、生态宜居“那”城、扶贫生态移民新城的定位,理清“一江两岸”、“一心多组团”的大县城战略,以新区开发为重点,以组团开发为助力,开发城东、建设城南、发展城北,提升老城区,建设宝塔新区。按“规划控制、设施先行、安置带动、商住配套、产城融合”的思路全力开发宝塔新区。同步做好宝塔产业园区的重新定位、调整规划、完善功能,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将为宝塔新区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为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增加新动力。
2.经济与产业规模已经具备了优化调整的基础。从当前情况看,隆安县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已上新台阶,2014年的GDP总量达到62.6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5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68.64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82.68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40.8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5102万元。经济积累,为我们在“十三五”时期推进转型升级提供了现实的可能,也为因结构调整带来的经济失速提供了缓冲余地,为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与行业结构调整的蓄足底气。
3.投资驱动模式并没有走到尽头。从对投资驱动模式在隆安县经济发展各阶段的效能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十二五”十七隆安县的每单位结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虽低于“十五”、“十一五”期水平,但数据仍大于1。说明“投资推动”增长模式在隆安并未走到尽头,中短期内仍可以是我们促进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手段。因而,在新的以创新驱动为主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完全建立之前,我们仍有较大余地使用投资驱动这一手段助推经济加快增长,这将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十三五”隆经济发展的总布局与总支撑。
4.服务业、金融等上升行业发展加快为“十三五”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隆安县服务业占GDP比重持续上升,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具体看,在“十一五”期及“十二五”期以来,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分别是28.8%和39.5%,而同期服务业占GDP比重分别是27.85%和32.26%。可以看出,隆安县服务业在一个相对较长时期内的发展好于其他行业,并且对经济增长拉动效率也在上升,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不断增强。
二是金融业、房地产等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用持续上升。“十一五”期末隆安县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占经济比重是7.2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9.6%;进入“十二五”期以来,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占经济比重在8.1%左右,“十二五”期以来金融业对南宁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11.1%。也就是说,在当前金融业规模上升的同时,其对经济增长和拉动效率也在提高。
(三)“十三五”时期隆安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1、GDP增速在“十三五”后期可能进入上行通道,但上行空间被收窄的可能性更大。一是全国宏观大势步入增速换档期的“新常态”因素存在,受本县实际的经济增速变化与全国、全区、全市的趋同性强的影响,“十三五”后期GDP增速虽转入上升通道的可能性大,但上行空间必然会比以往收窄。二是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隆安县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区间缓步收窄是总趋势。因此,结合这两个趋势性因素影响,我们对“十三五”期隆安县经济增速的上升空间要有一个清醒预判,不能期待形成类似1993年、2007年那样的高增速顶峰。
2、投资驱动效率下降带来的投资领域选择与结构优化问题有待研究解决。“十二五”以后,“投资推动”增长模式的效率已经出现了下降,“十三五”的发展规划,对“投资推动”增长模式效果的期望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因为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张及各行业产能完备,粗放型投入的拉动效率下降已是现实。所以,一方面我们不仅不能把提高经济增速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扩大投资上,另一方面还要同时考虑投资驱动效率下降带来的“单位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能力减弱”的问题,对投资领域与投资结构加以优化,以尽可能提高投资转化为实际经济增长的能力。
3、产业结构调整加剧形成行业替代缺口,造成经济短期失速的问题不容忽视。进入“十三五”时期,随着经济发展中节能减排与生态环保理念的加速推进,预计隆安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换代的情况会来得更剧烈,在调整过程中出现行业增量替代缺口的情况也会更普遍,这就必然会对短期经济增速波动形成重大影响。因而,我们在谋划“十三五”产业布局的时候,应该对行业升级与结构调整可能带来的增速影响问题重点加以评估。
五、对“十三五”时期加快隆安经济增长的建议
( 一)加快推进生态移民搬迁项目建设。
1.尽快完善生态移民搬迁项目各个子项目的详细规划,开展好项目前期工作,分期分批做好开工准备。
2.配套做好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建设,尽快形成建设高潮,确保投资和房地产开发的较快增长,保持房地产业增加值占三产比重稳中有升,推动综合经济较快发展。
3. 确实按照“规划控制、设施先行、安置带动、商住配套、产城融合”的思路全力推进新区建设,真正实现移民安置,聚集人气,促进商贸服务业同步发展,提高三产增加值在综合经济中的比重,为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增加新活力。
(二)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积极引进新兴工业项目建设,夯实工业可持续增长基础。
1.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特别是加快糖、水泥等大宗工业品的生产技术改造,以符合新时期节能环保要求为目标,以争取产业扶持资金或节能环保改造配套支持资金的形式,加大对这些传统行业投入,夯实现有传统工业基础,提升传统行业的同行竞争力,减小被市场与环保倒逼淘汰的可能,稳固工业存量基础。
2.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对工业加工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围绕当前具有竞争优势的木材纤维板、农副食品加工业等重点行业,加大招商引资,促进行业上下游产业的有序集聚,培育形成一批有特色的配套产业集群,提高隆安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3.以园区工业为核心加快发展,提升和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综合配套功能,改善产业集聚条件,优化园区企业发展环境。促进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集群,推进重点企业的技术进步,加快企业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污染防治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提升。
( 三)要加大政府在金融业发展中的作用,充分拓展金融业发展空间,促进金融业多元化发展。
1.不断提高地方政府服务金融发展的水平,鼓励和促进金融机构支持隆安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桥梁作用,努力搭建多种形式的银政、银企合作平台,引导金融机构紧紧围绕隆安县中心工作加强支持与服务。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北部湾开放开发、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等这些重大契机,加强地方政府与区内外金融机构等的沟通联系与合作,争取广泛支持。鼓励支持本县金融机构加快拓展相关业务,推进隆安“十三五”时期加快发展。
2.支持金融机构培育各类市场主体,鼓励开展资产管理、财务、会计咨询服务等各类业务。督促企业落实有关支农惠农金融扶持政策,拓展融资渠道,为金融创新成长、资本增值提供空间,提升金融服务企业和培育产业的能力。
(四)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的效果。
1.用好用足国家鼓励投资的相关政策,加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投资领域的研究,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效能回落的现实问题的分析,从行业结构上优化投资布局,加大新兴行业、上升行业的投资力度,尽可能避免投资失效的情况出现,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力。
2.重点提高工业投资占比,围绕“工业强县”战略布局,抓住全国上下加速工业化推进的有利时机,隆安应围绕一批有亮点、有前景的工业行业加大投资,扶持壮大一批核心企业,加速培植一批新增工业增长点。
3.加大新兴产业投资。特别是要扩大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文化旅游、现代金融等相关现代新兴产业的投资,为隆安经济在新阶段实现飞跃打好基础、提前布局。
(五)借势“一带一路”与北部湾开放开发,加大力度发展现代服务业。
1.完善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鼓励多种形式发展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减少对业务品种、业务对象和经营区域的限制,鼓励现代服务业项目投资。加大力度落实好相关优惠政策,加强政策兑现情况的督促检查,充分发挥政策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导向和支持作用,引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撑力。
2.顺应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以及南宁市发展架构布局需要,重点研究发展工业互补型服务业,加大工业生产配套服务,特别是加快物流、金融、科研及商务服务业发展,促使工业互补型服务业在新时期有新拓展,提升现代服务业比重。
3.要借助国家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有关优惠政策,加快隆安的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流、信息流通道建设,加强与南宁市建设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区的有效衔接,提升隆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