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实施“特色文化产业提升工程”专业“问诊”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16.11.2016  00:31

宾阳

以前总想着把好书画纸的质量关,现在才明白,创意对产品的竞争力是多么重要。”近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部分文化企业迎来一些特别的客人,其中有政府官员、大学教授,也有企业高管和文化学者。都安书画纸厂副厂长陈兵在与他们交流之后表示,他们为企业“把脉开方”,好比及时雨,“我从事经营管理多年,今天才终于开窍。

书画纸制造是都安当地的非遗项目,但和各地许多传统技艺一样,随着现代科技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日渐式微。“在辉煌时期,我们厂有500多人,生产出来的纸行销全国各地。现在,全厂只有44人在坚守。”说起企业的发展,陈兵有些无奈。

活儿多报酬少,人才青黄不接,非遗技艺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产品怎样与现代市场对接?”“同质化竞争的规避策略有哪些?”针对这些问题,工人、企业管理者和专家终于面对面坐在了一起,一场答疑式的座谈会近日在都安书画纸厂召开。“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来定位产品,要做别人做不到或没有的。”“企校合作和开放式体验可以解决人才问题,这方面已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企业目前产品单一、产业单调,要用‘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民族艺术的时尚表述’等理念去进行开发创新。”“融合创意设计,书画纸不必局限于书画创作和装裱,还可以成为家居、服装的艺术品。”陈兵和他的同事得到的答案包括技术革新、开发衍生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等多个方面,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让他们信心倍增。

和书画纸厂一样,都安的另一家特色文化企业——藤王编织品有限责任公司目前也遇到了发展瓶颈。作为一家以出口贸易为特色的文化企业,20多年来,藤王编织品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订单生产和“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不断发展壮大,产品曾远销英国、荷兰、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家。但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企业订单、参与农民的收入等受到较大影响,企业发展面临挑战。对此,广西社科院研究员过竹认为,以装饰为主的编织产品,其创意设计和品牌建设极为重要;广西党校教授何群则建议企业组建新产品研发团队,根据国外需求提升编织工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酒香也怕巷子深,还像过去那样坐等订单是行不通的。”藤王编织品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专家们的建议对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很有启发。

都安调研是广西“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实施项目“特色文化产业提升工程”的首次行动。最近,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与广西代表性特色文化企业结对子,定期组织文化产业相关专家学者走访企业、立体会诊,旨在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助力特色文化企业升级发展。

相关专家包括政府官员、学者、企业家等,兼顾政策、学术和企业管理等多个方面。”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黄燕熙说,“特色文化产业提升工程”的专家组按照“三三制”原则组成,给企业“补脑”的方式则包括组织企业管理者到院校培训、举办专题讲座、到企业开研讨会、建立智力咨询机制等。

以前只是注重埋头拉车,‘特色文化产业提升工程’让我们懂得了抬头看路,这些专业‘问诊’为企业提供了智力支持。”陈兵说。

今年初,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厅长黄宇表示,2016年,广西将进一步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文化与旅游、农业、体育、金融、制造、建筑、信息业融合发展。近年来,广西也陆续出台了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特色文化产业和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促进广西本地文化企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