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志愿春风行 打造首府文化惠民新常态

29.03.2016  17:44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文化民生是根本。为此,近年来,南宁市将推动首府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升档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开展“文化志愿春风行”,因地制宜开展“种文化”活动,成功助推广大基层群众成为“主角”,使活跃城乡的“百姓舞台”呈现全面开花的繁盛景象。

(一)化送为种:“蹲点”服务聆听百姓需求

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首府“文化志愿春风行”积极走进基层一线,有效聆听百姓心声,通过探索建立“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方式,让公共文化服务贴民情,暖民心。由于文化志愿服务与基层大众需求精准对接,自2015年活动启动以来,南宁市已在马山古零镇小都白村、良庆区坛板坡、邕宁区新江镇那蒙坡、西乡塘区忠良屯、隆安县那桐镇定江村定典屯、兴宁区三塘镇那安坡、横县六景镇利垌村仁和庄、武鸣宁武镇伏唐村8个硬件设施比较齐全、文化活动比较丰富、村民学习热情比较高的村庄设立了第一批培训服务示范点。8支文化先锋队20多名专业老师“蹲点式”、“驻村式”服务,零距离地解决了基层阵地孵化难、艺术培训师资少等问题,成功为农村文化培训服务打造了一个永不落幕的大舞台,累计培训农村文艺骨干800人次。

(二)按需补给:精益求精做优品牌服务

针对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的“短板”,在做好底层摸底与调研的基础上,南宁市“文化志愿春风行”以优化品牌服务为导向,一是因地制宜,明确培训内容及培训计划,有的放矢地在“专项辅导”、“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汇报演出”等四大方面精准施力;二是服务百姓,突出灵活性教学,在百姓空闲时段开设“百姓讲堂”,量体裁衣地进行课程设置,并采取通俗易懂的百姓俚语讲授,重点解决基层艺术辅导“群众听不懂、不爱听”等突出问题;三是搭建平台,展现培训阶段性成果,围绕举办全市性“村晚”这一载体,精心策划、组织节目,邀请各县区农民群众登上舞台,成为闪亮“主角”,稳步建立起“以演促训”、“以训提质”的良好格局。在2015年12月南宁市举办的“情系新农村·共圆中国梦”2015年南宁市“文化志愿春风行”培训成果展暨2016年农村迎新文艺演出上,来自马山县、隆安县、横县、邕宁区、西乡塘区、兴宁区等200名群众演员表演了合唱、群舞、小品、器乐演奏、诗朗诵等节目,在“百姓演、百姓乐”中开启了绿城农村文化最靓丽的风景。

(三)深化传播:多管齐下延伸积极影响

坚持采取多管齐下的宣传战略,不断延伸“文化志愿春风行”的积极影响:一是强化自主宣传,运用“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通过开通南宁市群众艺术馆微信公众号,开设网站“春风行”专栏,即时发布培训信息、进展情况,进一步拓展“指尖上的文化微服务”;二是突出对外宣传,全面整合利用区市媒体资源,编织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齐参与的推广网络,对“文化志愿春风行”培训服务工作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推介,形成“一方组织,多方关注”的良性局面,不断释放“聚睛效应”,激发广大群众的强烈共鸣。据统计,在“文化志愿春风行”开展一周年来,活动受到了《广西日报》、《南宁日报》、新华网、中国文明网、新民网等的普遍关注,市民热情普遍高涨,惠民、乐民正在成长成为首府文化的新常态。

(四)情暖民心:扎根基层赢得满堂喝彩

文化志愿春风行”培训服务如春风化雨,成功助推广大基层群众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彩,基层乡村变得更加文明和谐:白天,他们是养猪能手、种田达人,晚上,他们在老师手把手辅导下,从一个舞步、一个音调学起,渐渐成长为翩跹舞者、快乐歌者。伴随着一粒粒文化种子的播撒,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文艺精品正不断涌现,并繁衍出城乡齐欢的文化森林,有力开创出文化根植乡村、扎根基层的良好局面。

文化惠民,发展永无止境。下一步,南宁市将在2015年“文化志愿春风行”培训服务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文化惠民的新路径,进一步扩大培训范围,提升培训品质,不断做实文化民生,让志愿春风吹拂城乡,普惠大众,成为首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亮点、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