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 掀起新时代“上山下乡”潮
新型职业农民主要是指在农村中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为主,掌握农业专业技能,拥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发展潜力,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的职业农民。
2月4日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的时间表,提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记者从农业部获悉,截至目前,我国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规模已经超过1400万人,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加速涌现。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到2020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将达到2000万人,成为现代农业先导力量。
随着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初步形成规模,“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等问题将迎刃而解,乡村振兴指日可待。然而,传统农民能顺利转变为新型职业农民吗?
“大多数农民经济基础薄弱,实际上并不具有将产品打造成商品并规模化生产的能力。”5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科技特派员创业联合会研究员关慧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懂技术,还要善经营
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
在关慧明看来,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遵循市场需求生产出标准化产品并通过产品的交流来实现自身经济增收。
与传统农民不同,“新型职业农民的典型特征就是了解市场需求、了解并接受新技术,而且能够完成标准化商品交换,还拥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关慧明说。
实际上,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高永安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虽然农村改变巨大,但是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村人进城打工已经成为风气,很多农村都只剩下老弱病残,甚至出现了很多“空心村”,农村的土地因此荒芜。
为此,近年来有不少地方开始土地转租,这就使闲置土地得到利用。随着农民与城市经济模式的接触,开始有资金和人才流向农村,农民的生产方式也开始由原来的家庭——土地模式,转变为专业——服务模式。
“比如,出现了承接庄稼收割业务的专业户。相应的养殖等专业户也由原来的单兵作战,加入到农村的经济循环之中。”高永安举例。
在高永安看来,新型职业农民就是指那些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掌握了一定技术、具有一定规模、立足农村的农民或农村投资人。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是字面上的意思,而主要的是我们国家在农业政策上的一个特定名词。他建议,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是具有这些条件就可以了,还要经过有关部门的认定。
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新型农民群体的壮大对于乡村振兴将发挥哪些作用?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吴宏耀说,乡村振兴离不开资源的投入,也离不开要素的聚集。所以,要通过改革打破乡村要素单向流入城市的格局,打通进城与下乡的通道,引导、吸引更多的城市要素包括资金、管理、人才向乡村流动。
“乡村振兴不但需要钱,实际推动过程中还缺人。要完成乡村振兴这个宏大战略,就要汇聚全社会的力量,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位。”吴宏耀说。
因此,吴宏耀认为,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另一方面,要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引来人才,用更加优惠的政策留住人才,用共建共享的机制用好人才,掀起新时代“上山下乡”的新热潮。
对此,关慧明也认为,传统农民自给自足,仅满足于自身生活条件的改善,而新型职业农民不仅使农产品商品化得到了更多的经济收入,并且可以带动市场实现农村产业的文明进步,从物质和精神上都对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型职业农民群体可以期望成为农村建设的带头人,他们职业可能为一方风土带领风气。他们的壮大可能带动农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可能促进农村业余文化建设,可能为农村提高凝聚力。”高永安说。
身份转变困难多
传统农民在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着重重困难。
“首先,是基础科技文化水平不足,固步不前,因循守旧,不主动吸收外来新技术提高自身水平;其次,就是市场观念淡漠,不主动了解市场,不懂得顺应市场来生产效益更好的产品。”关慧明说。
不仅如此,高永安解释,传统农民在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境,一是一刀切,在条件不成熟的地方推行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二是在新型农民发展的过程中,在农村出现显著的两极分化,从而使农民矛盾增加。
2月5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表示,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亿万农民送来了政策的春风。
今年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造就更多乡土人才,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
“对此,中央一号文件也作出了具体政策部署,其中,首先就是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二是要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要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等。”吴宏耀说。
科特派充当转型“催化剂”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我国,科技特派员已超过70多万人,是2010年的5倍。多年来,我国选派了一大批科技特派员到“三区”开展创新创业服务,涌现了一批像关慧明这样的优秀科技特派员。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更是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
那么,新型职业农民这个群体在壮大的过程中,科技特派员发挥了什么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科技特派员对新技术、新材料的了解认识给予引导作用,对商品化、市场化知识进行传播;其次,部分科技特派员本身就是优秀的新型农民,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关慧明说。
高永安也认为,科技特派员是各级政府派驻农村的科技人员,他们对农业技术等的推广起到了推动作用,也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催化剂。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宁夏科技特派员共带领农户创办企业960家,组建协会、产业联盟等经济合作组织540家,结成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利益共同体1730个,带动9万农民就业、20万户农民实现增收,服务范围实现了对全区农业领域的全覆盖。
据了解,近5年来,宁夏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专项“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每年1000万专项资金撬动近3亿元社会资本投入农业领域,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共安排科技特派员重点项目115个、引导项目731个,特派员累计推广新品种2758个、新技术4460项,使科技特派员服务区内农民收入高出其他地区15%以上,受惠农民达到30万户、近百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