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低空喷药有一手

02.04.2015  12:51

   深耕田间地头20年,李卫国带领团队利用智能创新农业应用

        在中国什么活儿最苦最累?就是农民身背15公斤药桶,头顶烈日穿梭在田地间打药,不仅效率低、安全性差,药还挺浪费。如今,有一种无人机升降机轻盈灵巧,一边飞行,一边喷药。这是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田园公司)的智能农用无人直升机对病虫害施药,效率非常高。

  从20年前一个规模只有几十人的农药分装小企业,发展成为广西及中国西南地区农药行业销售规模最大和创利税最多的企业,从五百万到一个亿,再到如今的突破11个亿,田园公司在农药行业的迅速崛起和取得的骄人成绩让人刮目相看。这些成绩的背后,除了创业艰辛、改革创新,还有人才促进发展。

   20年创业艰辛路

  走进田园公司会议室,映入眼帘的是满满一墙的奖牌和奖杯,从“明星私营企业”到“引进创新示范企业”……数十个奖项成为田园公司成功发展的最好见证。

  李卫国,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也是公司董事长。1991年,李卫国从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专业研究生毕业,1994年成为他人生中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开始南下踏入广西这片土地,当年8月,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在南宁挂牌。他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并在田间地头深耕20年。

  为什么会选择在广西创业?李卫国认为,广西地处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温度高,湿度大,农作物、经济作物品种多,生长期长,用于病虫害防治的农药用量大。

  但创业路上并非一帆风顺。2006年,田园公司遇到招工难,为此公司采取了一个措施——让原有的员工返乡做起了招聘人员,只要能招回一名员工就获200元奖励。措施实施了一年后,公司的用工荒终于有所缓解。

  李卫国笑着说,如今公司最南的业务发展到了海南,北到黑龙江,西起新疆,东至沿海,公司在成立10年时销售收入就已经突破了1个亿,2014年的销售收入更是达到了11个亿。

   利用智能创新农业

  用工荒的燃眉之急是解决了,但是李卫国却陷入了深思:如果能改善机械设备,是不是意味着就能解放劳动力了呢?李卫国选择改革创新。2008年,李卫国成立了南宁农博士农业新技术有限公司。

  然而,农博士公司成立后却面临着接连2年都在亏损的状态,李卫国辗转反侧后得出结论:公司缺乏高效的打药设备。说干就干,李卫国便把公司一关,全身心投入到了高效病虫药开发上。

  “在广西,炎炎夏日里农民到甘蔗地里打药是很辛苦的。”对此,李卫国和他的队团研制出的产品就像手机智能化一样,给甘蔗打施肥的同时喷农药。

  事实证明,这一次的创新是正确的。此后,李卫国再次大胆创新,将农药与种子相结合,让种子精确打击病虫害。

  但李卫国并不满足于当前的状况,他又将喷 药上升成为一种“体面”活儿——采用无人机喷药。采用了这个新手段后无人机每天能够给300亩地喷药,这也是广西首架农用全智能无人驾驶直升机。尝到甜头后,李卫国顺势而上,当即成立了驰飞农业智能机械公司。

   人才促进企业发展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李卫国说,田园公司通过招聘、培养、定向委培等,不断充实人才队伍,有硕士65人、博士2人,有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各1个。

  1999年,李卫国成立了公司的研究所,通过研发中心培养后备力量,并将这些人才输送到营销、管理等部门。李卫国说,“我们的研究中心就像个蓄水池,哪里有需要,我们就输送到哪里”。

  目前,田园公司与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山东大学等高校建立了人才合作战略关系。支持、鼓励、激发员工参与终身学习,建立网络学习网站,为取得学历的员工提高学费的报销比例;委托北京化工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定向培养在职研究生,与有关高校联合办班,提高一线工人的知识水平。多渠道、全方位的人才战略,为公司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公司被人社部指定为“大学生就业实习国家级示范基地”。

  谈到广西田园未来的发展,李卫国说,下一步将对国外一些专利过期产品在国内引进和推广;在尝试与国内高校合作农药的创制,不断推出新品。

三年级学生如何写好作文?资深语文老师传授5个“法宝”
    上了三年级就要写整篇的文章,即作文。作文是拉开语文差距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可以说,作文好语文就好。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正式”作文,不少同学感到比较陌生,对作文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嘴”的感觉,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