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穆曾侯——湖北郭家庙擂鼓墩出土文物特展”来南宁啦! 4日起可到区博物馆免费了解神秘曾国文化

07.03.2016  15:08

生活顾问团·会展信息

建鼓铜座

金 盏


本报讯  3月1日上午,自治区博物馆举办了“穆穆曾侯——湖北郭家庙擂鼓墩出土文物特展”媒体通气会,此次特展将对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的发掘成果进行集中展出,共展出文物308件(套)。展期为2016年3月4日至6月4日,为免费观展,想近距离感受2000多年前曾国历史与文化的市民可自行前往观展。

古代曾国,是否存在于今湖北地区,史书记载语焉不详,仅见《国语》、《竹书纪年》略记一二。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对苏家垄、擂鼓墩、叶家山、文峰塔、郭家庙等一批曾国墓地的考古及研究工作的不断推进,使这一古国的存在被证实,历史面貌也逐渐清晰。1979年随州出土的“周王孙季怡孔臧元武元用戈”,更是确证了曾国与周天子同为姬姓,这一器物也将在本次特展中展出。

在此次展出的文物中,郭家庙曾国墓地的出土文物占多数;其中,曹门湾墓区的发掘更是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来展文物中,主要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玉石器等。其中曾白陭青铜钺、曾侯絴伯青铜戈表明了墓主的身份。多件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显示了曾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往来,例如曾侯作季汤芈鼎、曾亘嫚青铜鼎,就证明了曾国与周边楚国、邓国的婚姻联系。来展的乐器中,出自曹门湾30号墓的一套青铜编钟,为目前所知年代最早、数量最多、音乐性能成熟的编钮钟,完整地呈现了“徵、羽、宫、商、角”五正声,是其后曾侯乙编钟的先声。此外,还有部分文物具有较高的科技史研究价值,如展出的鎏金青铜虎形饰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鎏金制品;发现的弓、矰矢、缴线轴也是最早的成套弋射用具。

曾侯乙墓所出的文物也在本次展览之列,其中,展出的乐器建鼓铜座铸造采用了分铸、铸接和焊接相结合的方法,由8对大龙和数十条纠结穿绕的小龙构成,龙身镶嵌绿松石,是迄今所见最精美的一件先秦建鼓座。还有一件金盏,重2.156千克,是已出土先秦金器中最重的一件。在3月4日开展当天,还将有编钟表演以及在当日下午3时至5时举办专题讲座,讲座将邀请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先生为大家带来题为《考古发现揭示的曾国历史》的介绍,讲座举办地点为自治区博物馆3楼会议室。这次活动为免费讲座,无需报名,现场参与,讲座开始即停止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