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困了累了别硬撑 功能饮料别乱喝

13.04.2017  11:31
图为市场上销售的功能饮料。     功能饮料不是普通食品,饮用前要看清“不适宜人群”。       南国早报记者 张若凡 文/图       困了累了来一瓶,现在,功能饮料几乎成了开车、熬夜加班族的标配。喝的人多了,乱象也跟着来了,比如非法“加料”、山寨假冒等。近期,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出通知,即日起到12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对功能饮料、口服液等保健食品的专项整治     功能饮料非普通食品     到底什么是功能饮料?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负责人介绍,功能饮料是指具有保健功能的饮料类保健食品,比如市场上常见的红牛、启力、乐虎、东鹏等产品。     记者在南宁一家超市的功能饮料专柜看到,大约10种不同品牌的产品正在出售。跟普通饮料不同,这些饮料的包装上印有“蓝帽子”,也就是我国保健食品的标志,生产批号也是“国食健字”头的,说明这些不是普通的饮料,而是饮料类的保健食品。     比如某知名品牌功能饮料,包装上注明的保健功能为“抗疲劳”,从配料表中可以看到,饮料中含有牛磺酸、肌醇、咖啡因等成分,正是这些成分起到了抗疲劳的作用。还有的功能饮料,保健功能为“调节血脂”。     记者注意到,多数功能饮料的包装上,都用加粗的字体标注了“不适宜人群:少年儿童和孕妇”,进一步说明了这些饮料并非普通食品。     消费者若想知道哪些饮料是功能饮料,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网站,在“企业查询”栏目里,选择“国产保健食品”或“进口保健食品”,搜索关键字“饮料”,查询出来的产品均为功能饮料类保健食品。     小心不明不白吃“伟哥”     功能饮料常见的保健功能包括抗疲劳、增强免疫力、调解血脂和补充营养素等。据介绍,正是因为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这类产品往往会被一些不法商家钻空子。     比如有些抗疲劳、增强免疫力类的保健食品,喝了确实提神,真正的原因却是非法添加了西地那非。西地那非是一种化学药物成分,也是“伟哥”的主要成分,常被非法添加到壮阳、抗疲劳类的保健食品里。有些消费者只是想开车时来罐提神的饮料,却不明不白的吃了“伟哥”。而且对于一些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吃了含有西地那非成分的食品或饮料,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今年1月,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的一批保健食品抽检结果中,武鸣一保健品店销售的一款标称为“净宝牌圣健元胶囊”的保健食品,就被检出非法添加了西地那非。     据介绍,类似的非法添加物质还有:那红地那非、红地那非、伐地那非、羟基豪莫西地那非等。这些药物成分都会造成抗疲劳、提神的假象,但因为隐瞒了添加药物成分的事实,消费者很容易超量服用,造成身体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部分人群不宜服用     功能饮料的另一个乱象是夸大功效宣传,误导消费者。有的产品是扩大功效范围、超出批准的保健功能;还有些则是扩大适宜人群,让本不宜服用的人服用。     很多功能饮料含有咖啡因等刺激中枢神经的成分,成年人喝了可以提神抗疲劳,但孕妇和儿童就不宜饮用。有些调节血脂的功能饮料,儿童也不宜饮用。按照规定,功能饮料的包装上都会注明不适宜人群。例如,红牛等产品包装上都标注有“不适宜人群:少年儿童”等字样。     专家提醒,一些家长把功能饮料当做孩子熬夜学习的加餐,认为能提神醒脑,这是错误的。选购功能饮料时一定要注意看“适宜人群”,避免引发不良后果。     此外,在偏远的农村和乡镇,红牛、启力等销售量大的维生素功能饮料存在比较严重的假冒伪劣问题,“山寨”产品泛滥。     专项整治排查隐患     因此,广西此次专项整治重点针对功能饮料、口服液类等保健食品,将缓解体力疲劳(抗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类和营养素补充剂类保健食品列为重点检查品种。     针对许可资质、产品来源合法性、产品质量、标签标识、广告宣传等方面,重点整治非法经营、非法添加、假冒伪劣、夸大宣传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目前,全区共有800家保健食品经营单位,专项整治在每个市选定50~70家保健食品经营企业为重点检查单位,加强对超市、百货店、小区市场等保健食品经营点的检查力度,强化县、乡(镇)集市等区域保健食品经营监管。     通过开展功能饮料类、口服液类等保健食品专项整治,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对全区流通领域保健食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排查风险隐患,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创建经营企业示范单位,强化社会监督和企业自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