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扇面舞动“丹青桂韵” 60件展品呈现文人墨客雅玩生活

20.02.2017  17:31

志愿讲解员向观众介绍扇面艺术。 云亦云 摄

扇面展中的明代作品。



本报讯(记者云亦云)三五知己雅集,描金绘扇、吟诗弄墨,诚古人风流美事也。正在广西博物馆举行的“丹青桂韵——馆藏明清扇面展”,汇聚该馆珍藏的60件明清名人绘画、书法扇面作品,为观众开启探寻古代文人墨客雅玩生活的精神之旅。该主题展览的展期将至4月20日结束。

扇面是中国扇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书画的形式之一。历代书画家都喜欢在扇面上绘画或书写以抒情达意,或为他人收藏或赠友人以诗留念。存字和画的扇子,保持原样的叫成扇,为便于收藏而装裱成册页的称为扇面。从形制上分,圆形叫团扇(纨扇),折叠式的叫折扇。其艺术价值及承载的人文情怀,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广西博物馆主办的此次扇面展览,融汇了扇面绘画和扇面书法。遴选的展品既有黄道周、张慎言、居廉、边寿民、恽寿平、樊圻、王鉴等享誉大江南北的名家名作,也有周必超、李吉寿、宋培基、王寿龄、阳煦等广西籍人氏的作品,凸显本地书画界的文化自信。

扇面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在宋、元时代,团扇画广为流行。明代以后,折扇画渐执牛耳。文人墨客精于此道者,灿若繁星。一叶扇面,无论是寥寥数笔,墨竹、秋兰,还是全景工笔,亭台楼阁,笔致毫发。此次展出的扇面画作品,包括明南直隶吴县县学生员、画禅双绝沈颢的《墨梅图》,明末清初常州画派开山鼻祖、云溪外史恽寿平的《竹石图》,清扬州画派大家、苇间居士边寿民的《水墨花石》,清仕女图大家唐培华的《粉黛英雄图》,清桂林书画家、百壶老人王寿龄的《梅花图》,清梧州花鸟山水画家、山外山人欧阳燊的《茅屋著书图》等。这些作品精思巧构,技法娴熟。其笔随意转,化有限为无限,创造出富有魅力的形象和意境。

扇面上的书法作品,是在掌上雅玩、尺幅间近距离赏读之用。其雅玩的特点,规定了扇面书法宜清雅、不宜狂放,被视为书法中的“独唱”或“独奏”。此次展出的扇面书法作品,包括明南京吏部尚书、掌右都御史事张慎言的《行书五言诗》,明万历年间诸生、贞文先生陈元素的《群飞画鹢彩云争》,明崇祯戊辰科进士、南明弘光政权左佥都御史金声的《草书题诗》,南明隆武政权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的《题赠郑超宗先生》,清工部尚书、康熙乙丑科会试总裁官王鸿绪的《东郊风物》,清广西灵川书画家、红蕉外史粟楷的《行书题诗》,清道光庚戌科进士、宣成书院山长周必超的《东坡先生一时翰墨衣被天下》等。这些作品书体各异,书写错落有致,疏朗自然,使扇面灵动欲飞,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扇面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延伸感,特别是山水画,往往咫尺千里、小中见大。书画家在创作书法、绘画作品时,必须精心构图、布局,成竹在胸、一挥而就,由此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书画形式。此次展出的60件作品,无论是轻描淡写还是浓墨重彩,无不匠心独具,着意刻画,展现出虚实相生、浓淡皆宜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