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市民四个部位要捂住了

26.02.2016  13:52

  最近大家提得较多的一个词就是“春捂”,但是,这个捂不是乱来的,不是穿得多就好,它也有不少讲究,比如捂的时间,捂的地方,不同人群怎么捂……气象专家说了,冬春交替的时节,天气变化频繁,大家更要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加减衣物。

  从古至今,我国就有“春捂”的养生之说。民间就流传着“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的俗语。医学气象学显示,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

  雨水节气即是冬春交替时节,气象专家说了,这个节气开始,大气环流上演冷暖气团大战,乍暖还寒的天气,还时常伴有连绵的阴雨,保暖工作不应该太早放弃。特别是今年的雨水节气里,连绵阴雨拉低了平均气温,我区不少地方就连最高气温都没能达到15℃以上。

  根据专家们的观点,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有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的人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

  中医养生专家认为,“春捂”一来有利于调节人体的恒定温度;二来有利于抵御风寒;三来有利于适应季节的变化。这些都有利于老百姓未雨绸缪、远离疾病。

  新闻延伸

  何时捂?怎么捂?

  问题一:何时捂?

  广西气象台气象专家介绍说,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春季早晚气温较低,可适当捂一会儿。而晴日的中午,气温在15℃以上,此时便可适当减衣。

  特别是婴幼儿,过度春捂容易使婴幼儿出现“过暖综合征”。

  问题二:怎么捂?

  “”虽然带有一点热的意思,但春天的气温并不如冬季那么寒冷,因此大家可以选择一些宽松的款式,既挡风,又透气。其实,如果衣服穿得很多甚至捂出了汗,冷风一吹反易着凉伤风。

  养生专家提出“春捂”的办法,是“下厚上薄”。特别是女性、婴幼儿、老人和体质较弱者,切不可只要风度不要温度。

  问题三:捂哪里?

  对于春捂,重点照顾好首足两头。由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早晚低温, 细菌病毒活跃,人容易生病,重点捂头颈与双脚,可以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另外,养生专家还建议大家做好颈部、手腕部和肚脐及腰部的保暖。早春时节,手腕、腰眼、小腿和肚脐四个部位要捂。

  养生专家建议,气温回升后,一般还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记者 胡玲玲 通讯员 吴晗)

编辑: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