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月球车研究成果出炉 科学家解密月壤

15.04.2015  11:10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然而我们对这个近邻却知之甚少。它是如何形成的?又有哪些特性?诸如此类的问题现在仍然没有答案。随着探月工程的逐步推进,我国科学家正为解答月球的种种谜题贡献更多的力量。4月13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介绍了我国科学家对“玉兔”月球车探测数据的最新研究成果,解开了月球土壤的部分谜题。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研究员、“嫦娥三号任务月球区域地球化学与构造动力学演化模型”研究团队的责任科学家林杨挺说:“‘玉兔’降落在月球雨海盆地,相关数据对认识这一地区火山活动的历史、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月球的演化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雨海是月球上最重要的区域之一

  月球表面有灰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林杨挺介绍,雨海盆地是月球上最大的撞击盆地,也是最重要的区域之一。“美国的阿波罗号和苏联的无人月球探测器曾经从月球上采样返回,采样点总共9个,但它们都没有落在雨海盆地。”林杨挺说,“整个月球,现有的这几个点显然是很不够的,不能完全代表全月球。因此,嫦娥三号降落在雨海盆地中,并且玉兔在着陆区展开探测活动,所获取到的数据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月球的认识。”

  不仅如此,环雨海盆地周边还富集稀土、放射性元素等,很可能是从盆地底部挖掘出来的。林杨挺介绍,稀土、放射性元素等在岩浆冷却过程中不进入到结晶出的矿物中,而是偏向于留在熔体中。这样,最后剩下的一点点岩浆中就非常富集这些元素。月球形成的假说中,就预言在月壳和月幔之间会有一层由这最后的岩浆固结形成的物质,富集稀土和放射性元素。“因此,研究清楚这一地区,对我们认识月球的形成历史有重要意义。”

   雷达实测:校正月壤厚度

  嫦娥三号玉兔月球车搭载了测月雷达,其任务之一是探测月球土壤的厚度,这是人类探月以来首次在月球表面直接进行雷达探测。探测结果显示玉兔月球车轨迹下方的月壤平均厚度为5米左右。林杨挺说:“我认为用这个方法取得的数据非常准确,打个比方,几乎和人上去直接挖个坑来测量月壤厚度差不多。”

  这一实测数据将校正科学家之前对月壤厚度的推测。在此之前,月壤的厚度是采用间接的方法进行估算的,推测月海区域的月壤厚度约为2~4米。“月壤是小行星砸出来的,因此年龄越老的地方,月壤就越厚。如果对月球上一些区域估算的月壤厚度与月表年龄作图,得到一条相关的年龄-厚度曲线,那么玉兔相当于为这一曲线设定了一个基准点。玉兔的实测月壤厚度显著高于之前的预期,这表明以前月壤的厚度被低估了。”

  月球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和氢,其中氦-3是未来核聚变的主要能源,而氢不仅可以合成水,还适合用于宇宙航行的能源——虽然离实际应用还很遥远。林杨挺说:“我们测出月壤的厚度,就能较准确估算出月壤的总量及相应的资源储量,这对未来开发月球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