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要像重视景点一样美化厕所

17.03.2015  19:38

握紧“文明尺度”、改造“方便角落

——就“旅游厕所革命”专访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

    新华网北京3月17日电(记者 钱春弦)厕所虽小,却是一种全世界通用的嗅觉语言和视觉语言,是文明沟通中最短的直线,“厕所是人类文明的尺度”,而厕所被我们忽略得太久了。就全国实施为期三年的“旅游厕所革命”这一话题,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17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给厕所文化缺失“补阙” “厕所革命”是一项国家文明工程

    记者:今年我国启动为期三年的全国旅游厕所建设和管理行动,何以称之为厕所革命?

    李金早:厕所是文明窗口,旅游要素,进步的体现。作为旅游大国,我国旅游厕所脏乱差,游客反映强烈,是公共服务体系最薄弱环节。面对几千年的歧视厕所、鄙视厕所、厕所文化缺失及顽固如厕陋习,迫切需要针对旅游“最后角落”开展一场革命性变革。

    世界上有三个国际组织的英文简称同为“WTO”:世界贸易组织、世界旅游组织、世界厕所组织。正如世界厕所组织发起人所说,“厕所是人类文明的尺度”。厕所是全世界通用的嗅觉语言和视觉语言,文明沟通中最短的直线,体现文明进化历程。作为世界大国、文明古国和旅游大国,我国厕所严重短缺、管理滞后局面必须改变。

    记者:怎么看待常人不愿谈厕所?

    李金早:我国传统文化重“进口”不重“出口”,只谈美味佳肴,将厕所看做污秽之地而耻于启齿。我们要确立厕所的文明窗口观念。厕所不是脏乱差代名词,不是垃圾场,而应成为人们放松、愉悦、享受之地。欧阳修许多妙句诞生于如厕,“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还被认为有失大雅。

    我们要像重视餐厅一样去重视厕所。要像重视客厅一样去打理厕所。要像重视景点一样去美化厕所。今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吃、厕、住、行、游、购、娱”旅游七要素,增加“”并放在吃后面,就是因为吃饭是人生之本,如厕是人生之急。然而如厕问题长期被忽视。

    扭转“想去文明古国、恐惧中国厕所”格局

    记者:有人说旅游大国与强国差距是个厕所。怎么看?

    李金早:游客不会因为某地厕所好而去旅游,但很可能会由于某地厕所差而不愿再去。境外游客对我国旅游环境反映最强烈、印象最差而最无可奈何的就是厕所。

    一位侨居海外40多年的老飞行员给我写信反映:“2013年秋,三峡之游偶遇外国旅行团百余人,交谈之下他们都对中国方方面面赞不绝口,唯独最令人困扰的就是景区公厕问题。其中一个外国女士因为厕所没有干净的坐厕直接尿裤子让我看到了,苦不堪言。”

    特别是一些青年学生来我国旅游,原本想看看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可一进厕所就想逃。在中国不敢多吃、多喝,怕“方便”。“在中国如厕”为许多外国人视为畏途。

    记者:是否各地认为脂粉要擦在脸上?

    李金早:厕所也是脸面。许多地方不惜花大量人力财力去推介景区景点,却不愿扎扎实实建好管好厕所。一个脏乱差的厕所可以瞬间毁掉旅游推介的百般努力,负面影响很难挽回。

    我国年接待游客超过37亿人次。国内旅游一趟平均每人上8次厕所,游客每年在旅游如厕次数超过270亿次。发现美、享受美、传播美,首先就要解决天文数字的如厕问题。厕所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几成无解之题。建成世界旅游强国,必须从厕所这类基础事情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