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吸毒染艾滋常喊打喊杀 老伯杀子获轻判(图)

13.01.2016  20:16

  处在缓刑期间的何伯刚刚开始与家人平静的生活。何斌(左一)为父亲沏上煲好的凉茶。何斌说,家里的家具都是案发几个月后重新做的。弟弟活着的时候,毒瘾发作,家具都被他打烂砸光,满屋子空空荡荡的

  核心提示:2015年12月29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故意杀人案的罪犯一审作出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的宣判。这究竟是一桩怎样的案子,为何会如此从轻判决?

  带着疑问,法制晚报记者于今年1月7日前往广州市南沙区探访了七旬老人何伯(应当事人要求,文中均用化名),他将有着24年吸毒史的儿子亲手杀死,目前处在缓刑期间,待在家里休养。

  “我们的退休金都被他当毒资了,你不给他就要打要杀;将他母亲绑在液化气罐上,扬言要同归于尽……这样的逆子,我们多次报警,均被以其身患艾滋病,无法收监为由给拒绝了。最终逼得我走投无路,在有生之年铲除了这个毒瘤。”

  记者了解到,案发后,村民们联名将盖有手印的求情书上交法庭,称赞何伯“大义灭亲,为民除害”,请求法院从轻判决。法院认为此案情况特殊,被告人年过七旬,体弱多病,且有自首悔罪情节。在情与法之间,作出判三缓四的决定。对此结果,何伯表示无异议,不再上诉。他称暗无天日的噩梦做了20多年,现在终于醒了,不再担惊受怕了。他要陪着老伴,将剩下的日子一年当做十年来珍惜,争取多活几年。

   为儿操心 好吃懒做不肯出工 染毒瘾戒毒无果

  南沙区一处街道,几排很阔气的花园式别墅小洋楼里,夹杂着一幢墙粉脱落,半新不旧,很不起眼的小二楼。该楼宅主正是因故意杀人罪被广州市中院判三缓四,当庭释放的何伯。

  今年72岁的何伯是广东韶关翁源县人,40多年前与老伴一起来到广州南沙务工。夫妻二人生育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一直在外跑货运,女儿嫁到附近的一个镇上过活,小儿子最不争气,让他们操碎了心。

  法制晚报记者见到他时,何伯正在厨房里忙着帮老伴整理厨具。“将近有一年没有看到老伴做可口的饭菜了,上一次还是去年正月初二,我还清楚记得走投无路的我,亲手杀了吸毒多年,患有艾滋病无法收监的儿子。”何伯神情憔悴地喃喃自语道。

  何伯与何斌父子俩就这样坐在沙发上,一如既往地煲他们喜欢喝的凉茶。在安静得有些压抑的氛围中,讲述了那些令人心碎的家庭悲剧。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法晚):在您的印象当中,小儿子从小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何会变成后来的样子?

  何伯:他从小倒挺乖巧,可是初中毕业后就学坏了。而我是高中学历,在那个年代,我在老家算是知识分子,有文化的人。为此,我还在村里当了十多年的代课教师,抓了这么长时间的笔杆子。后来迫于生计,和老伴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打工。我用扁担挑沙石,就这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很快有了积蓄,花了3万元建了现在的这幢小二楼。

  我希望子女能够艰苦奋斗、自食其力。小儿子初中毕业,未考上高中。我就花了1000多元,给他买了台拖拉机,想让他自力更生;但是他却好吃懒做,不肯出工。成天和一帮社会“烂仔”(注:广东话,指地痞流氓)鬼混,拖拉机坏了,他也不肯去修。我劝说他好几回,他就是听不进去,气得我又将拖拉机转卖给别人。

  法晚:那后来呢?他有无什么大的改变?

  何伯:后来我们发现他吸毒,将他送到派出所,结果那边却已经有了他的案底。他为了获取赌资而绑架勒索他人。1994年3月番禺区法院对他判刑那一年,他刚满18岁。再后来他被送到英德监狱坐牢8年。这期间与他谈对象,被他害得很惨的女朋友也就此告吹了。2000年5月小儿子刑满释放,却在2001到2011年多次强制戒毒,每次出来很快又送进去强制戒毒。我已记不清他进进出出多少次了。(掐着指头,一遍遍地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