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创新投融资机制 集"智"创"金"为城市谋篇布局

11.03.2016  11:24

柳州:创新投融资机制 集“智”创“金”为城市谋篇布局

3月7日,柳州再次收获一条重大利好消息: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7年期19亿元企业债券在北京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簿记建档成功发行,发行利率4.28%/年,募投资金主要用于柳东水厂、瑞景文苑保障房等社会民生项目建设。该只债券创造了广西企业债券发行“最高、最低、最快”三项记录。

荣耀的背后,与我市集“智”创“金”在关键领域精准发力不无关系。

2015年,我市实现财政收入316.55亿元。与之对照的是,全市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65.49亿元。跨越这数字的鸿沟、实现经济的铿锵大步行,关键在于转变思路。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四两拨千斤”破解“小钱变大钱”的难题,

成为我市经济稳增长的撬动力。

政策解码:善于在“新”字上下功夫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新常态下“经济之战”亦不能例外。

如何“草船借箭”,用有限的资金为城市谋篇布局,是摆上发展“台面”的一个重要话题。

“人到哪去、地怎么用、钱从哪来”,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三大问题,其中的资金保障是关键一环。去年,国家针对列入新型城镇化试点的城市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政策,就是我市难逢的发展机遇。

引来资金“活水”激活发展“春水”,PPP(即政府合作资本)项目是一个重要抓手。

2015年,我市公布PPP项目14个,总投资71.29亿元,其中柳东新区天然气利用和加油站、官塘大桥等6个项目成功落实了社会资本近32亿元,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

为让强大的发展劲头得以“保温”,我市已基本落实和在谈的银行类新型城镇化项目融资规模超过250亿元;正在推进行业打包类型的重大城镇化贷款项目,包括中行燃气、国开行流域治理等项目,涉及总投资约80亿元。

得益于大批资金的注入,我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步伐迈得格外豪迈雄健,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55.1%提升至目前的62%左右。

即便是常见的发行企业债券,我市也有“新”作为。“市投控公司的企业债券连破三项广西记录,这与之前国务院对柳州的通报表彰不无关系。”市发改委副主任 、市重点办主任刘度量表示,国务院给柳州的六个“大礼包”,其中一个便是企业债券审批“直通车”,这将为我市企业发行债券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

抢抓机遇,唯快不破。国家发改委近期下发了停车场 、地下管廊 、养老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四个专项债券的指导意见,我市迅速组织开展项目库建立 、债券申报工作方案制度等工作,已基本确定四个专项债券的发行人和发行规模,计划申报债券资金50亿元以上。此外,我市正积极落实已上报的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20亿元 、东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20亿元企业债券,东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20亿元棚改项目收益债券,预计今年我市上报企业债券融资可达到100亿元。

基因解码:敢于在“创”字上做文章

敢于“融合创新”,巧于“无中生有”,善于“弯道超越”……紧靠国家政策的“发力点”,发挥内在自有的“创新力”,柳州在创建国家新型城镇化投融资体系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新风柳韵”。

2015年年初,我市获批为国家新型城镇化投融资试点城市后,敢为人先的柳州随即出招,跟进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重点推进“政策性贷款 、债券发行 、城镇化基金”三大抓手,发展规模 、质量和效益得到同步提升。

创新基因融入了发展血脉,政策红利带来了“爆发效应”。为了加快实现由“镇”到“城”的跨越,去年我市围绕试点任务,探索建立起多元化 、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逐步实现投融资方式从要素驱动为主向信用驱动为主的转变,形成了政府主导 、市场运作 、社会参与的多元投融资格局。据了解,2015年末,我市城镇化项目融资到位较上年大幅上升,其中已落实和正落实的基金融资规模超过500亿元,为城镇化建设深入开展提供了充足资金保障。

“过程的背后,是我市在‘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 ’这‘五大发展理念 ’的有机结合和生动实践。”刘度量说,对新型城镇化而言,“五大发展理念”着重解决的是不平衡问题;具体到工作中,今年我市将重点推进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渠道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基金投融资体系,落实政策性 、开发性银行贷款,积极推动PPP工作,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此外,我市还将着力做好新型城镇化投融资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力争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7%,把柳州建设成为市区建成区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 、常住人口200万人以上 、引领西江经济带发展的龙头城市。(记者梁莎莎段超)

【 编辑:陈梓瑶  作者:梁莎莎 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