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十二五”期农村经济发展简析

25.04.2016  05:09

 

十二五”期,柳州市党委、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发展,坚持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大力实施县域经济突破战略,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不利条件下,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实现了农业结构稳步调整,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

一、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总量平稳增长

201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6.2亿元,与2010年的179.5亿元相比,增加了106.7亿元,增长59.4%,“十二五”期年均增长9.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3.3亿元,比2010年增加63.8亿元,“十二五”期年均增长9.6%。其中,农业产值169.5亿元,林业产值21.0亿元,牧业产值76.9亿元,渔业产值9.0亿元,四个产业“十二五”期年均分别增长10.7%、9.2%、8.1%和12.7%。

二、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优势产业稳步发展

十二五”期,农林牧渔四个产业全部呈现出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优势产业发展良好。

(一)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十二五”期末,农业六大优势产业发展呈现“四增一稳一降”态势,水果、桑蚕、蔬菜、茶叶生产增长喜人,粮食生产保持平稳,蔗糖产业由于受国际市场糖价影响,出现下滑现象。

一是水果、桑蚕、蔬菜、茶叶总量较快增长。2015年水果新种面积13.68万亩,其中退蔗种果面积5.5万亩,全年水果面积达到95万亩,产量85.1万吨,比2010年分别增长2.3倍和85.3%,年均分别增长27.0%和13.1%;新增桑园面积2.04万亩,桑园面积达48.5万亩,全年鲜茧产量5.0万吨,比2010年分别增长7.3%和32.3%,年均分别增长1.4%和5.8%;蔬菜播种面积145.7万亩、产量207.8万吨,比2010年分别增长17.3%和24.4%,年均分别增长3.2%和4.5%;茶园面积达到19.9万亩,其中新增茶园面积8000亩,干茶产量1.3万吨,产值13.7亿元,面积和产量比2010年增长31.4%和85.7%,年均分别增长5.6%和13.2%。

二是粮食生产发展平稳。2015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49.4万亩,产量85.1万吨,比2010年分别增长0.04%和9.5%,产量年均增长1.8%,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增,确保了粮食安全。

三是甘蔗产业发展趋弱。受糖价下跌等不利因素影响,糖料蔗产业受到很大冲击,2015年甘蔗面积139.3万亩,产量675万吨,比2010年分别下降19.1%和3.1%,年均下降4.5%和0.6%。

(二)林业产业建设发展迅速

十二五”期间,林业生产建设发展迅速,呈现四个亮点:

一是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十二五”期末全市森林面积120.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5%,比“十一五”期末的62.6%,提高了2.3个百分点。分别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荣誉称号。

二是森林蓄积量显著增加。“十二五”期末森林活立木蓄积6900万立方米,比“十一五”期末的4717万立方米增加了2183万立方米,增长31.63%。

三是营造林质量普遍提高。“十二五”期间完成人工造林9.62万公顷,比“十一五”增加0.93万公顷。完成义务植树3783万株,比“十一五”增长46.1%,尽责率达到90%以上。在完成的人工造林面积中,大部分为速生丰产杉木林和良种桉林、以及良种油茶等优良经济果木林,造林成活率和质量较高。

四是林业产业建设快速发展。“十二五”期末全市林产工业企业发展到1600家,从业人员3万人,形成了以人造板、家具制造、竹木浆造纸、林产化工、竹木制品加工等为支柱的林产工业体系。

(三)畜牧业结构调整显成效,布局更优化。

十二五”期间,柳州市畜牧业良种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优势产品产业集中度提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更趋优化。

1、 产业经济稳步发展,产品供给能力增强。

2015年全市肉类总产量22.7万吨,比2010年增长12.2%;肉猪、肉牛、肉羊及家禽出栏量分别为184.0万头、23.1万头32.0万只和3341.9万羽,比2010年分别增长9.6%、25.7%、35.3%、7.1%。

2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布局更加合理

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柳州市畜牧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草食动物得到了较快发展。与2010年相比,猪肉产量虽然稳步提高,但其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已由63.5%下降到62%;草食动物牛羊兔肉产量比重由10%上升到11.8%。

产业区域特色明显,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带和产业集中区:柳江、柳城和鹿寨3县及部分市区生猪产业带区已经基本形成;柳城、鹿寨、融水3县的优质家禽和旱鸭规模养殖快速发展;柳南区优质蛋禽养殖园区优质蛋鸡养殖规模已处在全区前列。

3 、现代化生产方式优势显现,规模养殖发展迅猛。

十二五”期柳州市大力推进生产模式改革,促进了畜牧业向规模化转变。

一是规模养殖户快速发展。2015年全市规模养殖户达3800户(其中养猪户1250户,肉禽养殖户1000户,优质蛋禽殖户128户,肉牛肉羊养殖户1100户);比2010年增加2400户,增长171%。

二是规模养殖量占比不断提高。2015年全市规模养猪户出栏肉猪105.8万头,占全市生猪出栏的56%,比全广西的52%高出4个百分点;规模肉禽出栏2000万羽,占全市肉禽出栏量的60%,比全广西的55%高出5个百分点,优质蛋禽存栏量110万羽,年产优质禽蛋6000吨。

三是畜牧业标准化建设力度加大。2011—2015年,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按标准化要求新建设了畜禽规模养殖场1000家;2011年以来,共组织60家实施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

(四)渔业养殖规模提升,养殖结构优化。

十二五”期间,柳州市渔业良种化、标准化水平有所提高,优势和特种水产品养殖规模得到提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更趋优化,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1 、渔业经济快速增长

2015年,全市渔业总产量达到7.6万吨,比2010年增长35.7%,年均递增6.3%,其中,淡水捕捞产量0.46万吨,比2010年增长15%,年均增长2.83%;淡水养殖7.02万吨,比2010年增长35.74%,年均递增6.30%。

2 、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5年,全市优势和特色水产品(罗非鱼、禾花鲤、龟鳖、西江经济名贵鱼类等斑点叉尾鮰、黄颡鱼、鲶鱼、泥鳅、鳜鱼、龟、鳖等)产量达1.38万吨,比2010年增长55.54%,年均递增9.24%,优质水产品的养殖比例不断扩大,产品结构从满足普通消费需要向高品质、高消费需求转变。

大鲵、鲟鱼等亚冷水性鱼类养殖从无到有,融水县大鲵养殖基地和匙吻鲟养殖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在其示范带动下,全市亚冷水渔业发展逐渐成为新亮点。黄沙鳖养殖场进一步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建成40亩以上大型养鳖场5个。

三、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全市的农林牧渔业发展亮点多,但也存在几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方面

一是生产成本上升。 农业效益比较低与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生产成本在快速的上升,特别是生产性的服务费用在快速增长,对农产品成本的上涨推动力很大。农产品价格降低、成本上升这两重压力,导致生产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二是农业投资增长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十二五”期间,柳州农业投资有明显提高,但仍跟不上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农业投资少、经营贷款难、融资难,如何争取金融支持,开展农村各项改革,如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开设农业保险新险种等,是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是 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较低。 农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其实和农业组织化程度、市场化程度也有很大关系。要推进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市场化程度、农业的经营体制的创新,面临着很多现实的困难和问题。人多地少,因此土地经营规模很小,由此也导致了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产品缺少价格优势,没有竞争力。

四是现代农业职业劳动力缺失。 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的挑战日益突出,随着工业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年轻的、有知识和技能的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留下来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存在年龄老化(平均年龄57岁)、技能较差、科技素质较低,先进农业设施装备难以利用、高水平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制约了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 林业方面:

一是受全社会经济下行影响,今年每立方米木材价格比去年下降50元至100元(比前年下降了150至250元),单位、企业和群众的木材生产积极性仍然不高。2015年,全市完成林木采伐蓄积量125万立方米,与去年基本持平,仅占采伐限额指标349万立方米的36%。二是林业权属纠纷比较多,占“三大纠纷”的70%以上。

(三)牧业方面

一是畜禽良种繁育还存在缺陷,优质种源供应不足。十二五期间,柳州市良种体系建设取得成效,良种化程度明显提高,生猪良种化水平达到全区前列,但与畜牧业发达省市比较起来,还存在畜禽品种良种场、扩繁场规模小,育种水平不高,地方优良品种的保种工作难度大,优质、高产品种配套系选育滞后。肉牛、奶水牛、肉羊、肉鹅等畜禽良种供应能力有限,良种化水平整体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否则将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产业发展要求。

二是现有畜禽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经济实力小,在全国甚至在广西区内的竞争力都不强。目前,全市有市级以上畜牧业龙头企业31家,但是多数企业缺乏与国内外同行竞争的实力,现有的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小规模、松散型养殖户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大,抵御产业种类风险能力较弱。

三是养殖业污染处置困难。柳州市畜牧规模化养殖集中在中小养殖场的现状将在一定时期内是主要的养殖模式,畜禽养殖粪污处置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和一定的消纳土地,而养殖户资金不足和当前土地分散,将极大地影响养殖场规模做大做强。

(四)渔业方面

一是产业基础仍然薄弱。全市仍有35%以上养殖池塘严重老化、标准低。渔业养殖空间不断缩小,池塘养殖是柳州市渔业养殖的主力军,池塘养殖的产量占渔业总产量的50%以上,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池塘被填作他用日益频繁。

二是产业化水平不高。受自然条件和养殖体系的限制,柳州市水产养殖业尚未形成产业化态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养殖水域面积偏小而且分散。二是水产养殖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全市也缺乏运营良好的水产专业合作社。三是缺乏水产龙头企业和水产加工业。四是名特优产品品牌打造不够,市场竞争力不高。五是缺乏水产品加工企业,无法形成产业链。

三是资源利用率不高。柳州市江河水资源丰富,优势特色经济水产品种众多,为渔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这些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柳州市江河水面积有46万亩,按照5‰可养容量计算,柳州市江河水域可养面积可达2300亩,目前只有12万平方米网箱养殖,仅占可养水面积的7.8%。此外,池塘养殖单产偏低,仅有1500斤/亩,池塘增产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四、几点建议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促农增收这一核心,调结构、抓示范、促改革、育主体,大力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继续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加大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一步扩大农村土地承包权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二)林业产业以生态建设为主,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的作用,积极构建“”大森林生态保护屏障;培育“”大森林资源基地;打造“”大林业产业园区;建设“”级森林文化基地。

(三)畜牧业要稳步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同时要加快特色养殖的发展。稳定生猪产业优势,推进标准化中大型规模养殖场、企业建设,适度发展奶水牛、梅花鹿、马鹿等极具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基础上,重点发展一下几个方面的产业:一是大力发展肉禽产业,打造华南肉鸭产业基地。二是林下养殖要有突破。三是加快草食动物发展和草业发展。四是推进打造园区,推广蛋鸡发展经验,形成产业集群。五是突出养殖业环保,发展生态养殖。

(四)渔业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渔业综合能力。特别要增加科研投入,提高渔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同时要引进一批水产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选择柳州市优势特色水产养殖品种,加大市渔业标准化、组织化生产程度。